/林同棪国际中国杨进:设计企业如何走好人才发展之路?

林同棪国际中国杨进:设计企业如何走好人才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将人才、教育、科技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但是,行业发展正面临着人才吸引力减弱的挑战。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人才活力,打造自驱型团队,激发人才发展动力,更好支撑企业发展。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同棪国际中国”)20多年来一直将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人才作为公司使命和人才创新发展方式,从而带领公司从国际本土化走向本土国际化,近年来公司的战略与业务创新卓有成效,离不开强大的人才基础。


分享人 / 杨进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总裁

正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给我们的启示,新球王的诞生离不开“选热爱,育团队,用协作,留韧性”,走向球王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这给林同棪国际中国人才韧性提升带来思考:人才发展需要梦想驱动,搭建平台,共创价值。

2022年10月19日,林同棪国际中国到新加坡与董事会签订新的战略协议(详情请点击),标志着林同棪国际中国踏上了从国际走向中国,再从中国走向海外的新征程。从国际本土化走向本土国际化,林同棪国际中国一直坚持“国际品牌,中国企业,全球资源,合作共赢”。在人才发展上,自成立之初,林同棪国际中国就明确了把国际视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立志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过程中,林同棪国际中国始终牢记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长的愿景:以使命引领、战略引领和党建引领践行人才发展的使命。

01


使命引领

林同棪国际中国经过数年发展,从几人规模发展至今天的两千余人规模,业务领域也拓展至大基建、新基建、绿基建。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把握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实现使命引领。

一是2009年,重庆公司成为中国总部时提出“双引进”计划引进50名海外优秀人才,同时送50名人才到海外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林同棪国际中国引入众多高层和项目人才来到中国公司共同发展,公司如今的交通规划事业部就是2006年集团高级副总裁从美国旧金山引入到重庆创业成立的。2003年,林同棪国际中国承担建设重庆第一座大桥时,外资人员占比80%;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时,外资人员占比50%;而澳门第四跨海大桥的团队则百分百来自中国。如今,林同棪国际中国的桥梁团队不仅在国内隶属第一梯队,在海外也有业务实绩。另一方面,林同棪国际中国也向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总部和分公司输送相关人才,学习先进知识。

二是2018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林同棪国际中国根据一体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商业的战略需要,提出了“三五”雁阵计划,实现人才发展。同时,公司还提出打造“三化”团队,即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团队,一方面学习专业技能,一方面树立员工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操守。

02


战略引领

林同棪国际中国在近三年发展战略和2035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一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战略定位,要根植中国、服务国际、走向全球,实现本土国际化的新征程。随着林同棪国际中国的发展和业务战略聚焦于深耕大基建、细作绿基建、赋能新基建,对领军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如何引进和吸收更优秀的人才加入至关重要。为此,林同棪国际中国把握两大方向,实现人才发展:

一是注重国际化本土领军人才的发展林同棪国际中国过往很多重大的业态成长都是由重要人士加入而带来的变化。公司先后引入来自海外的多位博士加入,担任业务发展的重要岗位,并从央企等平台吸纳优秀人才,助力发展。例如黄聪博士加入后(现任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促进国内在绿基建和城市更新领域积极学习,并结合英国先进做法,促成了2024年成都园艺博览会项目;汪洋作为来自央企的优秀人才,推动了新基建业务转型升级,现在汪洋成为了林同棪国际中国新基建领域独立公司同炎数智的董事长,根植新赛道。

二是对骨干人才进行股权激励。林同棪国际中国对高层和骨干人员都开展了股权激励,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批股权激励。此外,林同棪国际中国还推出了A+培训体系、大项目管理等针对于不同层级员工的培养计划。

未来,林同棪国际中国将继续秉持走向国际化的目标。在2035远景目标中,林同棪国际中国提出了三个30%的国际化指标,即希望公司有30%的业务收入来自海外、有30%的多国别员工、有30%的海外投资。未来,国际化将成为公司吸引人才加入的一个重要砝码。

03


党建引领

林同棪国际中国成立党委二十年来,每年始终保持人才发展的主题,重点关注年轻人才发展情况。在党建过程中公司始终贯彻“三培养”原则,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员工,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才。在培育过程中,林同棪国际中国遵循三个原则,其中之一是志愿者原则,即党建不提供补贴,由党员直选,采用任期制,一旦成为中层就不再是党建人才。公司通过这种途径发现了许多优秀年轻人才,做到真正关心及支持年轻人的需求,目前公司新一届党委基本都是90后。

面向未来,林同棪国际中国的人才需求主要分为四类:创新型企业家、复合型大项目负责人、国际化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引领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家,要具备协同能力,同时能够把新赛道孵化成独立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和迭代。林同棪国际中国将始终坚守自身提倡的桥梁精神,坚韧创新;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在人才发展理念上坚持搭建平台,共创价值,创造美好空间。

关于林同棪国际中国

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1994年成立于重庆,主要从事桥梁、道路、轨道、生态环境、TOD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一体化设计和咨询。2009年,林同棪国际将中国总部设于重庆。近年来,公司重点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坚持“融中西之长、筑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已形成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外籍专家、博士和资深工程师近1700人的多专业、多语种的专家团队体系。公司自2018年启动“3i 战略”以来,坚持“一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发展愿景,坚持“国际桥梁创新引领者、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模式创新、发展创新,取得卓越进展。

(本文内容根据嘉宾在“2022思翔院长论坛·年度峰会”活动上的发言整理)

监制|陈淑英
整合|李怡然
指导|王星悦


推荐文章



川建院李纯:三大抓手,构建立体化的营销体系

设计总院徐宏光:大型设计企业如何实现组织变革创新?

地平线建筑设计陈子岳:城市更新,如何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

AECOM张祺:以城市ESG理念,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信工程杨书平: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开展策划经营?

中规院王凯:“双碳”背景下,打造城市更新六大技术体系











本文文字及编排版权归@思翔工程设计洞察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思翔新媒体021-68868900,thinkers_union@tacter.com.cn。



『 感谢阅读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翔工程设计洞察”(ID:tacter-sixi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