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Arc 采用“翻折、扭转”的概念设计完成了南京湾艺术中心

Link-Arc 采用“翻折、扭转”的概念设计完成了南京湾艺术中心

Link-Arc 采用“翻折、扭转”的概念设计完成了南京湾艺术中心


设计概念源自于一系列翻转的折墙,由西向东缓缓打开并90度扭转;其舒展的部分容纳人的行为,而翻折的空间用作展示与墙体;翻与折的过程,梳理出一系列丰富的空间形态;内部的弧面墙体为北侧来的自然光提供了优质的光线载体。

Link-Arc 建筑事务所在南京湾艺术中心的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翻转的折墙,梳理出一系列丰富的空间形态。

南京湾艺术中心位于南京河西新城最南端,地处长江、夹江、秦淮新河三水交汇处,因其地形特异,被形象地称为“鱼嘴”。建筑师希望通过其建筑与景观语言的统一处理,将艺术中心变成该区域的一个艺术集散中心,把西侧的办公人流与东侧的住宅人流吸引过来,成为区域内的一个“新城市客厅”。

设计概念源自于一系列翻转的折墙,由西向东缓缓打开并90度扭转;其舒展的部分容纳人的行为,而翻折的空间用作展示与墙体;翻与折的过程,梳理出一系列丰富的空间形态;内部的弧面墙体为北侧来的自然光提供了优质的光线载体。
设计通过将建筑从街道向后设置,与高大而密集的城市文脉形成了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一点,在前面创建一个宽敞的倒影池。在项目背后,郁郁葱葱的植物景观创造了一个从城市生活的喧嚣中喘息的机会。

游客可以通过位于艺术中心内的中心楼梯来到位于二楼的书房;然后,向东穿过一条洒满阳光的廊桥来到整个建筑最东侧的“船头”部位,眼前徐徐展开的是秦淮河对岸的城市风景。
建筑外部表皮采用3mm厚不锈钢板,曲线与金属,为周边城市社区带来未来感。内部表面采用灰色质感涂料与浅色原木,体现“由外而内”的流动空间气韵,延续了建筑的材料策略。

南京艺术中心的多处垂直空间都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翻折、扭转”的概念:第一处即是在两层通高的展览空间区域。多个线性带状平面在此扭转、交织,配以天窗,让阳光自然洒下。
第二处则是长坡道空间,它让通向三层 VIP 区域的垂直流线变得流畅而柔和。在坡道旁的线性弧墙创造了精彩独特的室内空间体验,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设计概念。

建筑主要的公共楼梯是通过将竖直向的室内墙扭转成横向的平面而得来,这一独特的木质曲面区域将空间竖向与横向之间的扭转体现的淋漓尽致。
建筑的主体为钢结构+剪力墙体系,把翻转的折墙优化为马鞍形曲面后,建筑师在曲面上提取了一系列的分形直线,并由此生成一系列扇形打开的钢结构空间桁架,它们不仅支撑起了整个建筑的荷载,在建筑主体空间实现了无柱空间,同时也承载了幕墙二次结构的受力;通过结构与幕墙精算,折墙不仅实现了轻薄的壁厚,其双曲面两侧也都承载了重要的空间功能。

项目信息:


项目规模:1176 ㎡

业主: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陆轶辰

项目负责人:Kenneth Namkung

项目建筑师:梅富鹏

项目团队:徐嘉铂, Hyungsun Choi,李航,钟臻炜,Yoko Fujita,郭奕爽,孙福瑞

执行建筑师: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结构顾问:行健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深圳大地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幕墙参数化顾问:ATLV

室内设计:Link-Arc建筑事务所,于舍室内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Link-Arc建筑事务所,深圳市迈丘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总承包商:华润建筑有限公司

摄影师:吴清山

视频剪辑:李昊


推荐阅读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顺昌博物馆打造为“城市客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