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循环经济精神,该社区电梯、照明、家具、卫浴等的所有权由使用权代替,实现了“以租代购”,低价享受灵活的家居设备。
#目标愿景#
循环社区将为沙崙绿能科学城的职工人员提供居住需求,活络生活机能,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价值。引入循环经济,规划低碳且生态的多功能循环建筑。
采用“以租代售”的经营模式,提供优质安全的物业管理,尽可能减少整修、改建或重建的资源损耗,开发商业价值并刺激地方经济,促进社区可持续性运作。
△规划设计思考探索过程
循环策略组成结构:温 暖 的 家 + 共 享 好 宅 + 都 市 农 园 + 再 生 能 源 。
社区内部形成自主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零排碳、零废弃与零意外的新型聚落。
构建永续建筑的材料可被重复使用,几乎不产生废物,如旧建筑中回收的硬木被用作主体结构,回收的铁轨则被设计为地面外围的围栏。
同时设计阶段也考虑了施工中的组装和使用后的解构。
从旁侧的绿地公园望向社区▽
由西北角的十字路口看向社区▽
场地剖面图▽
#节能低碳#
坡屋顶上半部分表面铺满光伏板▽
屋顶下端则设有空中农园,通透屋面为室内蔬菜引入充足阳光,同时也促进居民间的交流。
社区物业智能化管理▽
家居智慧监控系统▽
#共享空间#
共享空中花园
屋顶层开放空间将农园花圃带到高楼层,将循环聚落的共享生活散播于建筑物的各个高度。
共享知识空间
共享建康生活
#模块化设计#
#建材循环机制#
建材银行生命週期
利用BIM技术
循环建筑结构框架、遮阳面板及绿植墙细节▽
所有住宅建材均可拆解重组以应对不同时期的建造需求▽
健康的居住环境
中庭循环自然生态系统▽
共享生态地景
生机勃勃的中庭菜园▽
回收的雨水和中水,经处理后可做为中庭浇灌所用,亦可将厨馀回收再利用于中庭植物。
生态净化池▽
鱼菜共生的白色生态小屋▽
生态小屋的组建材料结构图▽
雨水回收系统和鱼菜共生循环机制分析图▽
温室内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太阳能运用▽
空调废热+太阳能运用▽
雨水和中水水资源回收再利用▽
中庭+屋顶农园资源▽
#施工记录#
一楼地板浇筑作业▽
第一节钢构吊装▽
安装中空楼板▽
屋面C型钢吊装▽
安装预制PC外墙▽
预制PC外墙制作▽
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由张清华和郭英钊于1999年成立,以可持续性创新作为精神驱动 ,以整合式的设计实验提出解决需求的方法,以低碳美学作为创作的实践。
点个赞
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设计”(ID:together-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