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共展出奈良县立橿原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100余件套与中国相关的文物,以及国内文博机构所藏的数十件与日本相关的文物。展览分为“倭人的姿态”“倭国与中国”“日本国的成立”“祈祷的样态”“大和的地宝”“中国视角的日本”六个单元,包含了诸多首次出境日本的珍贵文物,它们承载着延续千年的文明、跨越海域来到中国,与国内的珍宝汇于一处,共同勾勒一幅中日文明交流图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介绍说,“本次展览汇聚了中日两国十数家收藏机构所珍藏的170余件(套)重要文物或其复原、复制件。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还原了中日两国的文明演进和不可磨灭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2019年8月21日,奈良县荒井知事率团访问清华,并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在传承历史遗产的前提下,建立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开展高层次的、高水准的全球视野下的交流合作。两年前,为了迎接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清华大学和奈良县共同策划了本次“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展览。日方代表海野启之坦言,“我期待通过本次展览,能够让中国的观众、北京的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古代文化和奈良的历史文化,同时,我也希望两国的友好往来能够逐渐回归曾经的密切。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下,国际往来备受阻碍,我亦衷心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有契机能够到访奈良。”
两年来,在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威胁下,奈良方面在荒井知事的领导下,所有同仁克服巨大困难,终于完成了此次展览的所有准备工作,这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活动,更是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合作,把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步。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表示,”清华希望加强与奈良的合作,通过文物交流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努力开启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努力构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奈良县内目前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地方都有代表日本的史迹和古社寺。考古工作发现了珍贵的埋藏文化财产,不仅揭示了它们的历史,也使建筑、佛像及其他美术工艺品得以精心保护和传承。奈良的文化财产都是在古代亚洲东西方交流的背景下孕育的,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为具有超过80年的传统的考古研究机构,本次展览的重点为展示该研究所收藏的考古材料,追溯日本的国家发展进程,从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倭王”来统治“倭国”的时代开始,直至脱离册封体制,从中国学习各种制度和文化后,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律令国家“日本”。此外,展览还将展示佛教文化在日本开花结果的盛况,展出在倭国和日本制造的各种文物,以及与奈良有关的绘画作品和利用现代技术复原的壁画复制品,以探索源远流长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此外,与日本密切相关的部分中国国内的珍贵文物也将被展出。
展览回顾:“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
我就知道你 “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地球art”(ID:TheWorldFor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