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里,复古已经成为一个最常见热门的销售描述词汇。人们常说的“中古”家具,中古首饰,中古包包等等,其实中古这个词源自于日本,这是一个舶来词,原来意思大致是指“半新不旧的”东西,后来大约是指二手的老的物件。
中古家具经过岁月的痕迹,隐藏着一段段背后的故事,家具的传承带来旧时光的回响,今天设计巨蛋与中古家具买手店主聊聊关于三塔这只猫咪与旧物仓在越洋彼岸的故事。
三塔的选择
三塔的选择是一家源自意大利的中古家居买手店。主理人在意大利留学生活工作了近十年,从一开始对中古文化的不了解,到慢慢迷恋上这种旧时光的慢生活。
作为视觉设计师出身的她,一开始因为被大家信任审美,开始兼职做起了中古生意,渐渐变成了今天的专注于挖掘并推广中古家具背后故事的家居买手店。
现在中古家具比任何时候的更加随处可见。
从电视剧里的镜头捕捉画面里,书店里摆放的时尚家居杂志,小红书里的家居博主,甚至是明星的居家照,我们会发现超过一半的特色住宅都有各式各样的中古家具。
当你打开购物平台输入中古家具/复古家具这个词时,你会找到超过 20 页不同类型的各种家具——尽管事实上这些可能都是新制不到1年的产品。但是作为新入门的中古爱好者,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踩雷了。今天我们和三塔的选择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
01意大利的家具传承
在意大利生活了近十年,辗转过多个城市,住过各种房子,印象最深的,是刚到米兰时住的那一间老房子。木地板走在路上会发出嘎吱响的声音,老房子陈设着各种深核桃木家具。一开始以为是房东特意的装饰,后来才知道,原来欧洲人喜欢家具传承,他们会把家具一代传一代。
因此,他们的家常常是新旧掺杂,风格独特。
欧洲老房子照片:70年代的家居广告图
欧洲设计和古典家具掺杂的家居
(摄影师Amy Neunsinger)
02我和三塔在旧房子
我的房东是个二战后出生的摩登女性,60多岁了,未婚未育,独立自在。她的母亲过世后,我租的便是她母亲住了70年的房子。房东告诉我,屋里的每一个家具,每一个物件,都有她和母亲的故事。
有一天,隔壁的猫又跑来了我的出租屋,趴在旧钢琴上睡觉,夕阳斜下,那一瞬间我感觉温暖又满足。于是我爱上了中古的家具。成长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的生活比起欧洲,似乎少了些传承。在现代生活的我们,如何和旧时光融合和共存,如何在新时代设计里夹杂一种故事感,成为了三塔旧物仓尝试的探寻方向。
安睡的猫咪
三塔是那只猫的名字,是只那自在的躺在历史上的猫,与旧时光相伴的猫。我们感谢三塔给我们的启发,也希望通过三塔旧物仓的引导,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并欣赏那些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被忘记的旧时光遗珠。
2022年7月
三塔旧物仓在深圳时尚家居周中呈现快闪店
01中古家具的收集流程(去欧洲房主“抄家”)
在欧洲,中古家居并非是一种潮流,而是正常生活方式。基本上每周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集市,一家老小上到80拄着拐、下到几月龄坐在婴儿车里等等,都会在中古市集里淘到快乐。所有欧洲人的家,没有几件传承下来的老家具,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的审美都一致,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古家具的价值,把这些家具如获至宝。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有像我们这样的买手出现了。
意大利中古市集的现场1
(街头还能偶遇音乐家表演)
欧洲人房子转让时,因为巨额的清理家具费,往往房主会选择中古家具的买手上门,期待可以卖掉一些家具来补贴清空费。
我们小伙伴戏称这种时候为“抄家”。曾经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老太太的家,是她的孙子联系我们的。十几岁的年轻人,穿着嘻哈,也并不喜欢欧式古典风格的家具。在继承了奶奶的全部遗产后,他们决定变卖了整个房子,机缘巧合下联系了我们去看看。
“抄家”带回中国的胡桃木制大书柜
这是一栋二层的小洋楼,要走过一段窄窄的楼梯,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大型的鎏金木吊灯。老太太的佣人告诉我们,这个吊灯有200多年了,至今仍然保养得很好。她又带我们看了个欧洲胡桃木雕刻的大柜子,是那种满工雕刻、非常气派的书斋柜子。柜子上还放着老太太和她老伴的照片。当时我们就在感慨,这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恰恰就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相互不理解的隔阂。家具记录了整个家族几代人的成长,可漫长的时代也阻隔了几代人精神上的交流。
意大利中古市集的现场2
习惯于生活在古老里的欧洲人想要逃离历史,去拥抱摩登的时代;而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人却开始更多的聆听历史,追求精神上的沉淀。这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对比。
02入手中古家具的新手指引
主理人关于
“what is old is new again”的演讲
因为购物平台的兴起,年轻一代经常购买中古服装服饰用品,二手的中古家具也已经不是那么难以被接受了,而这几年的新冠大流行导致人们在家呆的时间更长了,这大大增加了人们购买二手,复古或古董家具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充斥着复刻或者模仿伪造的家具,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小窍门。
中古家具与仿品对比
虽然复刻的家具,可能一定程度上能够模仿中古家具的外形,但却永远抓不住神情。时间的润色,是独一无二,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很多时候我们想买的不仅是一件旧物这么简单,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停下脚步仔细回味。
这让我们忍不住思考,二十年后,老式家具还会有影响力么?答案我认为是肯定的。因为今天的新家具就是明天的复古家具,就像是时尚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重新出现,而只有永恒的作品会经久不衰。
03三塔的中古家具推荐
1/无法绕开的匈牙利坐具设计
(60年代匈牙利产Béke扶手椅。带原版面料和原版匈牙利语标签。这是来自匈牙利著名家具厂Kanizsa,Béke(和平)系列。图片来源:Kanizsa 家具厂目录,1960 年代)
从迈克·索耐特 (Michael Thonet)的14号椅子,到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的瓦西里钢管椅,上世纪中期的东欧坐具设计,是现代设计史无法绕过的一话,许多黄金时代的设计至今仍在使用。这种典型的上世纪初东欧设计风格的扶手椅,造型纯粹流畅,线条简洁,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底座沙发的外观,甚至后来到了70年代的时候,北欧的设计师借鉴这些风格的扶手椅,设计出了更为简洁利落的“北欧款扶手椅”。但Art deco装饰艺术的扶手椅不仅仅是代表一种审美风格,它还延续了包豪斯的精神,希望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批量生产更多工业产品。
这张60年代匈牙利产的维也纳装饰艺术风格扶手椅,带着原版的匈牙利语原厂标签贴纸。材质一般是弯曲欧洲山毛榉木/胡桃木/桃花心木扶手,坐垫里是5层缝纫起来的内层,包括稻草,棉花,纱布,手工打结弹簧等等,因此弹性十足,十分舒适。
2/恩格斯的吸烟椅
(油画:战斗的友谊——马克思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画家丁一林。其中站立的恩格斯身边就是这种吸烟椅。图片资料来源于丁一林口述:CAFA研究丨丁一林:《战斗的友谊——马克思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创作谈 )
传统温沙椅的一种变形,低椅背,名字很有趣叫做smoker’ bow(吸烟者的弓),这是因为高度大约在腰部左右椅背会让使用者坐着特别舒服,尤其是在抽烟斗时,宽大的扶手和恰到好处的高度是手臂的完美支撑。我们能在很多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的绘画和照片中都看到这款椅子的身影。随着夜幕降临,没有什么比古董温莎椅子更好的经典舒适感了。没有一个这种椅子的书房餐厅是不完整的——还有一只必须打盹的猫。这是英国设计的经典。车削的山毛榉木腿被推入坚固的榆木座椅中,木制的坐面也雕刻成适合人体的形状。
3/氛围感拉满的广告镜
随着搪瓷标牌广告、纸板和锡制广告纪念品的成功,广告商很快就寻求其他方式来宣传他们的产品。在 1900 年代之后,镜子上很快也就印有各类产品的广告。这种广告镜不仅在商店内部展示,而且在酒吧、酒店和房屋中悬挂。这个丝网印刷可乐镜,上面的文字为:“美味的可口可乐—缓解疲劳。世界上最清爽的饮料”。经查证,这个广告语最早用于1907年的可口可乐广告画上。
P.S., 以前一杯可乐要5美分,而当时牛排的价格不过13美分一磅(0.9斤)!
4/ 星际迷航的同款文件柜
来自198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星际迷航5:终极先锋>
1957 年,苏联率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历史学家将这一年设为“太空时代”的元年。科技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社会各层的发展,就设计来说,由太空飞船,人造卫星为起点的设计层出不穷,60s 至 70s 的设计师们,很好的利用了塑料、玻璃纤维等这些当时的新型材料, 由此极具未来感的家具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Giovanni Pelis 是20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工业设计师,他在1964年为品牌Neolt 所设计的Stile手推车仍然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与1967年 Joe Colombo 设计的 Boby 推车外形上非常相似,但是结构上稍有不同。有趣的是,1989年上映的科幻电影 <星际迷航5> 中,使用了 Giovanni Pelis 设计的这款推车。其实从侧面就能说明,60-70年代的“太空时代”的设计,是多么的前卫和摩登。
5/但丁扶手椅
现代造型的茄形沙发搭配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但丁椅,摩登和古董间相映成趣。作品来自设计师Marie Flanigan,图片来源:Vogue Living
但丁椅是文艺复兴时期风靡的椅子,这种椅子是基于可折叠的萨沃纳罗拉椅的一种变形。因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喜欢使用这种左右共有4根S形粗腿的扶手椅而得名,在14世纪,这种椅子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如公共的礼仪性活动场所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但丁椅逐渐被视为高社会地位的标志,尤其当时椅子的造价昂贵,因此往往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使用。19世纪末风靡的新古典主义,逐渐把这种曾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坐具又变回了潮流。虽然在我们的认知中,这种复古氛围浓重的椅子,只能与文艺复兴等传统家具搭配在一起。但实际上这些椅子非常百搭,和摩登家具混搭,常常能获得更现代摩登的美学效果。
三塔旧物仓-线上限量已发售
(点击海报进入商店)
-End-
红人 | 那因设计:生活启发设计,灵感保持动力
图文编辑|karbor
图文来源|三塔的选择
校审 | Qing & Karbor
转载请标明来源,欢迎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巨蛋DDx”(ID:designdiary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