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一词起源于蒙古语,最早见于元代杂曲,后逐渐演化为北方街道的通称;提起胡同,我们眼前不免会浮现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纵横交错的巷陌里藏着许多宝贵的记忆。
但怀旧的心情总是难以与现实生活相平衡,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这种不平衡更为凸显。出于整体风貌保护的考量,相关部门必然无法大拆大改,可胡同里的空间拓展和房屋质量改善也因此不易推进,部分院落甚至在逐渐失去原有的形制与功能,变成无序的杂院。
轴侧解析
平面图
四分院与传统四合院的差异
平面图
这就启示我们,城市的历史本就是在不断叠加中产生着新的身份和意义,改造也不必过分固化传统,找到新与旧的平衡点即可。
平面图
内盒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