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领我们在北美洲的悬崖间,寻找古老的红色雪松;带领我们远赴巴西,感受最香甜的玫瑰花园;带领我们穿越热带,遇见爪哇岛唯美的莲花池。
大约15万年前,现代智人在非洲大陆出现,「我们」的故事开始正式上演。(关于人类起源的主流学说“走出非洲论”)
「我们」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开始向世界各个角落进发。未知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却也总是充满凶险。在自然的力量面前,稍不留神就会团灭。
△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分布以及行进路线。红色为智人,棕色为尼安德特人,黄色为直立人。图/wikipedia
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止「我们」的脚步,我们来到寒风凛冽的极寒之地西伯利亚,来到危机四伏的凶险之地热带岛屿,在各种极端恶劣的幻想下探索出了未来。
探险精神,就这样深深埋进了我们人类的基因深处。
虽然今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已经几乎被人类探查完毕,海洋已不再陌生,高山已不再神秘,然而,我们了解的海洋、森林、高山,远远达不到它们的全貌。
拿我国秦岭举例,你或许听说过秦岭生活着包括秦岭四宝在内的各种珍稀动物,但实际上,秦岭的植物世界不仅罕为人知,更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奇。
△动植物王国——秦岭。图/视觉中国
秦岭号称“植物王国”,是我国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千奇百怪的、或古老或神奇的植物。
比如食虫植物。大多数人对食虫植物的印象还停留在有着囊状器官的猪笼草上,然而在秦岭,有着一种名为捕虫堇的奇特食虫植物,但它没有能分解植物的囊,而是靠叶子上腺毛分泌的粘液来沾捕小型昆虫的。
△捕虫堇。图/wikipedia
以及颠覆认知的青荚叶,它的花朵不同于其它植物长在枝条上,而是长在叶片上,也被称作“叶上珠”。
△青荚叶奇怪的果实与叶片。图/视觉中国
大千世界,总有一种向往未知的探险精神指引我们前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全新推出的《花朵与探险》,一本送给当代人的“进化论”级的灵感之书、“英雄式”的勇敢之书,现已登陆摩点众筹!
图书由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s)官方授权国内首发,收录了约400幅玛丽安娜·诺斯旅行画作,足迹遍布六个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记录了超过900个物种。
《花朵与探险》摩点众筹独享特装限时发售中,这世界很美,你一定要去看看。
玛丽安娜·诺斯,伟大的女性探险家
玛丽安娜·诺斯,是身着华服高级社交的贵族女性,也是背着画架崎岖前行的勇敢艺术家、冒险家,她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女神,也是邱园最贵的珍宝艺术家,她的画作曾被邱园园长称为“植物王国”的奇迹。
△玛丽安娜·诺斯与其植物艺术。
1856 年,26 岁的玛丽安娜·诺斯与父亲一起游览了位于伦敦西南角的邱园。当时的园长威廉·胡克(William Hooker)爵士送给她一束华贵璎珞木(Amherstia nobilis),这种植物被誉为“缅甸的骄傲”,它的异国情调和浓艳的色彩点燃了诺斯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热情。
△华贵璎珞木的枝叶和花。图/《花朵与探险》
自此,她仿佛感受到一种未知的召唤,从此踏上探险的征途,开启了一段传奇的人生。为了描绘植物和探索未知世界,玛丽安娜·诺斯像真正的探险家一样独自闯荡世界,足迹遍布六大洲的 16 个国家和地区。
△玛丽安娜·诺斯笔下的日本富士山。图/《花朵与探险》
在彼时的维多利亚时代,博物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科学探险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是当时的大热门领域,英国皇家园艺协会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出于建立国家档案的意识和学术研究的需求,委托“植物猎人”到不同的国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寻找不同种类的植物,完成海外植物标本的采集。
△博物学的大发展使得英国人对植物的热情日益高涨。图为1871《伦敦新闻画报》中的“蕨类植物聚会。图/wikipedia
“植物猎人”冒着牺牲健康和生命的风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会被原住民袭击,不少人客死他乡。他们虽然回国后被英国人拥簇为英雄,却因大规模到别国收集植物的行为被世界各国被视作强盗。
而诺斯却不同,她既不贩卖标本或绘画作品,也不热衷于采集植物。秉持着对科学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她立志要积累到世界上最多的植物图像,并最终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著名女探险家。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在她的作品里看到的不是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野心,而是人与自然的共情。
△玛丽安娜·诺斯,不“狩猎”的植物猎人。图/视觉中国
在诺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几乎没有自由和权利,性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教育和发展,社会对完美女性的定义不过是待在屋内的“家庭天使”。而诺斯却是一个突破藩篱的典范。
她惊世骇俗的探险经历,超越了同时代女性乏味的家庭生活,打破了当时女性面临的限制和困境。
探险回国后,邱园专门为她设立了玛丽安娜·诺斯画廊,画廊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为女性艺术家设立的机构。直到今天,玛丽安娜·诺斯画廊仍然是英国唯一由女性艺术家举办的永久性个展。
△玛丽安娜·诺斯永久画廊。图/邱园kewgarden
这是属于诺斯的传奇故事,也是属于全世界艺术和植物学界的宝贵财富。
她带领我们在北美洲的悬崖间,寻找古老的红色雪松;带领我们远赴巴西,感受最香甜的玫瑰花园;带领我们穿越热带,遇见爪哇岛唯美的莲花池。
△古老的孟加拉榕。图/《花朵与冒险》
今天,我们把玛丽安娜·诺斯的画作整理为图书,献给每一个对自然、对艺术抱有热爱之情的你。
植物艺术,有多精彩?
玛丽安娜·诺斯一生发现并记录了无数植物物种,并且发现了众多科学界未知的物种,科学界以诺斯的名字来命名了一个属和四个种。
△以玛丽安娜·诺斯命名的5个新物种:僧帽榄、诺斯猪笼草、亚洲文殊兰、诺斯槟榔、诺斯火把莲。图为诺斯猪笼草。图/《花朵与探险》
△诺斯笔下的诺斯猪笼草与译者余天一饲养的猪笼草。摄影/武治宇
她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花卉绘画的传统,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到自然环境中创作油画,而当时的植物学家多用水彩,在浅色背景上画出植物的样貌。
光彩照人的果实、姹紫嫣红的花朵、婀娜多姿的枝叶...全世界各地形态各异的植物都在她的笔下焕发出了充满生机的活力。
△墨麒麟(加那利大戟),一种奇特的灌木,它的出现使得加那利群岛低海拔地区的植被极具特色。图/《花朵与探险》
在北美洲,她邂逅了神奇有趣的的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捕虫植物,们的叶子和花都很奇特,倒伏簇生,呈莲座状,每一片叶片都是一个捕虫器,里面会分泌出消化液,混合着储存的雨水来消化那些掉进去的昆虫,最后吸取养分供自己生长。
△北美食虫植物瓶子。图/《花朵与探险》
在巴西与西印度群岛,她走过了壮观的巴西博塔福古的大王椰大道,这条由王棕1组成的林荫大道约800 米长。这些王棕生长了大约40年,约30米高。每年新生长的叶片落下后会在树干上留下 5 个年轮,一个人只能勉强举起一片叶子。
△巴西博塔福古的大王椰大道。图/《花朵与探险》
在特内里费岛,她记录了怪奇的胭脂虫(Coccus cacti),人们取下钉在仙人掌属的胭脂掌上的布,这些布里面有刚刚孵化的胭脂虫。在钉上布几天之后,胭脂虫会附着在胭脂掌上,这时就不再需要这些布了。
△圣克鲁斯的胭脂虫养殖园的景色。图/《花朵与探险》
还有日本、婆罗洲(即今加里曼丹岛,其行程主要在今沙捞越州,位于马来西亚境内)、爪哇岛、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南非、塞舌尔和智利,诺斯的足迹与画笔在广阔的天地留下了世界万物最迷人的模样。
而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去体会这些珍奇画作中的美。随意翻开《花朵与探险》,似乎能听到山谷间呼啸的风声、看到柔软细腻的夕阳和宝蓝色的天空。
《花朵与探险》国内首发
摩点众筹独享特装限时发售中
点击下图参与众筹!
-END-
文、编辑丨武治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