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有性别吗?建筑中的女性主义

空间有性别吗?建筑中的女性主义


脱离了人的建筑不能称之为建筑,失去人文关怀的设计不可称之为“专业”的设计。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思想观念的集合造物,无论有意无意,建筑师所处时代的思潮终会在其中留下痕迹。


随社会文明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乃是历史洪流中无可避免的阶段。





虽然女性主义至今尚未形成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其带来对于传统视角的颠覆,在建筑设计方面留下了深刻影响。


女性主义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哪些别样视角与变化呢?


01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起?


人类社会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200多年历史,但人权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性的人权。 女性主义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女性主义思潮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萌发于欧洲15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



其在经历了百年的兴衰和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


1837 年,法国学者查尔斯·傅立叶创造了“féminisme”,即“女性主义”的词源。
女性主义是指以争取消除性别歧视,追求妇女解放为斗争理念的信仰主张,包括相关的政治运动、社会运动以及社会思想潮流。



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起始到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间段中,人类社会经历过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


第一次以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为目标;而第二次主张减少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性,并使得两性走向趋同。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在全人类实现两性平等


使社会看到:“人”的其中还包含着女人,呼吁增加社会层面上处在女性角度的思考。

02

女性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Leslie KanesWeisman(1992)在《设计的歧视———“男造”环境的女性主义批判》中论述了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行为,以及男性与女性的观念如何在空间中被具体化,而空间与空间的分隔更是层级体系的展现



鄂伦春人居住形式“仙人柱”中的性别空间



当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建筑空间时,我们发现空间不只是被形式所描绘,也不只是被整体的社会、经济、文化所涵构,亦是被性别的逻辑所支配


“建筑被赋予性别”,给予了设计师新的视角。
柯布西耶:卡彭特艺术中心
亲切性感——亲近与触碰


勒.柯布西耶


从原始社会开始,对女性身体的崇拜就经常体现在陶器、绘画等艺术创作中。但在维多利亚时期,教会谈“性”色变,谈“裸”色变,对于女性的规训和压抑达到顶峰。



红山 生殖崇拜陶器 
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中带入对女性之观点的体现,是将女性身体特质与建筑产生联系,重现对女性身体的刻画,激发使用者的“触碰欲”


他非常专注于人的身体对艺术和建筑作出的反应的方式。



柯布西耶曾在与建筑施工人员交流时,把卡彭特艺术中心的架空柱称为“女人的大腿”——设计得修长而光滑,使其相当诱人,尽管设计风格简约,但让人油然产生抚摸的冲动。





柯布西耶设计卡彭特艺术中心,主观上肯定了建筑中应该有女性倾向的部分
1.柯布西耶:朗香教堂
柔软神秘——非理性的曲

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的作品中,一个非常具有女性主义特征——打破纯粹理性的建筑。


背离了现代主义建筑师奉为圣旨的数学秩序为基础的建筑观,为建筑界开启了类似神秘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非理性形态大门

朗香教堂创造出了不同于基于理性秩序组织下的简洁易辨的空间形态,它是神秘、混沌又充满诗意的


有别于其他设计师那样用尖顶的设计来渲染神权的伟大,柯布西耶将这座教堂设计成了不规则的、圆润、柔和的形态,像一个女性的剪影

朗香教堂平面图


整个建筑中普遍含有模仿女性生理特征的设计:顶层的排水口以及门把手,都是以女性乳房为原型。

建筑的墙体沿曲线自由伸展,甚至是倾斜的;厚实墙面上开出大小不一的窗洞,光线通过洞口投射进来,营造出神秘的光影意境

正是这种特殊的光影空间使它被建筑学者评论为“生命体的建筑”


朗香教堂的内部空间使人联想到“洞窟”、最初的母体空间,这种对温暖、阴暗又柔软的母体的向往一直存在于人类的潜意识中。

另一方面,朗香教堂模仿女人身体,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宗教教会进入时,暗示性行为以讽刺男性主导下宗教社会否认欲望、规劝压制女性的虚伪。
2.林璎:越战纪念碑
大地母亲

作为一名忠于灵感的女性建筑师,林璎的成名作——越战纪念碑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


区别于父权意识主导下普遍的纪念碑形式——拔地而起、冲向天空、高高在上、令人仰望,越战纪念碑颠覆了纪念碑的常规形象


它深埋于地下,像是留在地面上一道的 V 形伤疤。

越战纪念碑图纸


“V”字形式,作为对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回应。


纪念碑所处于地区规划依据两条轴线,分别对应五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父权的权利地位、秩序感极强的建筑——白宫、杰斐逊纪念堂、美国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以及华盛顿纪念碑。


而在这些建筑的包围之中,越战纪念碑呈现极端反差的负向建筑形式

越战纪念碑图纸


纪念碑刚问世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他们甚至认为这件作品是对战士们的侮辱,但后续纷纷“真香”——一座可以弥留人们“体温”的纪念碑,以深刻的表达打动了所有观者。



光滑的花岗岩,清晰地反射出观者自己的镜像,穿行在阴刻的一个个为战争牺牲之人的名字中,仿佛创造了一场生与死、灵魂间的对话



充分诠释了:身体是建筑的起点,建筑是身体的延伸。


人们的忏悔,是对战争永恒的控诉。这种内涵人性光辉的设计,体现女性与母性之爱的情怀,折射出深刻的女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追求。

03
结语
阴与阳,负与正,地与天,女与男。


自然创造了两性,缺一不可,不仅在社会中如此,建筑中亦如此。


太极生两仪


不仅需要直线,同时需要曲线;不仅需要秩序,同时需要自然;不仅需要理性比例,同时需要人文关怀。


扎哈.哈迪德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女性主义融入建筑设计,提供了从性别角度审视建筑设计、以及强化人文主义情感价值的新思路,并发人深省:


不爱“人”,怎能做好建筑呢?而爱“人”,就要对抗人的异化——世人皆平等。

参考文章

[1]许圣伦,传统厨房炉灶的空间、性别与权力
[2]陈思婵,公共建筑设计的女性主义倾向
[3]熊怡,柯布西耶设计中的女性主义特征研究
[4]陈岩,论女性主义与建筑设计
[5]汪原,女性主义与建筑学
图源网络


编辑 孙一仙

责编 杨昕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