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设计研究生:我们在 Fabrie 搭房子

空间艺术设计研究生:我们在 Fabrie 搭房子


这里是我们的「用户故事」栏目,我们和用户对话,关心Fabrie帮助解决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和转变,更想深度去了解用户在Fabrie上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创造。希望每一则故事,可以带来启发,重塑设计师的工作方式。



李贤文

· 曾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

· 现为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生


“每当我们不断讨论和深化时,就像在fabrie的虚拟空间里搭房子。”



01

何为公共空间艺术


我之前在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就读,2021年来到浙江工业大学读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读本科时刚好发现了这个方向,所以考研时选择了这个专业。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主要是做雕塑,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拓展出多媒体设计。


比如商场里的投影影像,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规划,社区活动等等,都算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一部分。


我认为好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要能吸引人参与互动,和公众进行对话得到反馈,产生一系列公众效应,并在网络上有一个相应话题进行发酵。


比如我很喜欢的艺术家埃利亚松,在图书馆里做了一个人造太阳,让很多人躺下沐浴阳光。在室内创造了室外的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收获情绪价值。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fabrie也是一种公共艺术设计。让大家在白板上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交流互动,得到反馈。






02

在 fabrie 搭房子


在一节课上,梁老师说我们后面的课程进度和相关讨论都要在fabrie上进行。


那是我们第一次接触fabrie。


当时真的觉得终于有一款这样的产品出现了,就像电影上可以不断贴线索的白板,这让我感到很惊艳。特别是便利贴的使用。


目前我们班在梁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两个项目的设计,师生间的协作都在fabrie上进行。


一个是学校里的亚运会倒计时牌,另一个是关于湖州德清信息小镇的雕塑。


项目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头脑风暴、设计准备、设计表达。


在真正开始着手一个项目前,老师会在fabrie上构建一个文档,发给全班同学。


选择模版,构建文档:


白板上有事先做好的20个frame,因为我们班有20名同学。


我们用的模版是「设计迭代图」。它的结构让老师很好区分每个同学在每个阶段做了些什么内容,方便打分。


他会在每个迭代图的左上角标上姓名,这样方便他去查看每个人的流程是怎样变化下来的。


比如某个同学第一次迭代就不OK,老师一眼就能看到。知道他在这里还要再努力一下,通过之后,才能进行第二步或者第三步。






在文档的最左侧会列出项目背景。


A 和 B1B2 是两个项目的对应选址点位。每一个点位要做的雕塑设计是不一样的。当你选定好了项目,老师就会把你的frame框拖到对应点位下。


并画出了一条及格线。最终成功完成三步迭代的同学,对应frame框会被移到线上。


在此之前老师还会做一个五项指标图。


比如在这里着重指向选址和在地性,就是在提醒我们倾向于这两块的表达。






头脑风暴:


拿我们要做倒计时牌举例,需要用一些词汇表达设计意象。


我们就会用fabrie进行词汇头脑风暴。大家把能想到的词都用便利贴写下来,贴到各自的frame里。


下一步进行词汇筛选。老板和同学一起用sticker投票。表示认同就用“+1”“点赞”的贴纸。


哪个词汇旁边的贴纸数量多,就会被票选出来,这些有用的意向词会被移到空白的白板上。


在没用fabrie时,头脑风暴环节往往是举手发言来完成。同学说哪个词,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来。


因为并不是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所以点子的输出还蛮少的。目前有了fabrie,每个人都能在白板上及时记录想法,有了更多的思维碰撞。




设计准备 + 设计分析:


在这个阶段,大家会根据筛选出的关键词,寻找相应的素材和类似具有代表性的方案。


调研现有的倒数计时牌方案,再去找和亚运会相关的元素和色彩,把素材收集起来贴在fabrie白板上。


然后到现场调查,测量场地大小,确认现场有哪些因素限制,具体要在哪个位置摆放倒计时牌。


当我们在课后把相关资料贴到自己对应的frame框里,老师会一个一个去查看。


有些同学会更靠近板球形象,另外一些同学可能会倾向展示学校特色。


当老师确认敲定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设计表达,开始了正式的方案设计迭代。


在没有fabrie时,我们通常要把收集到的素材资料打包发到老师邮箱或微信里。老师收到后会一个一个解压打开文件夹去看。


现在有了fabrie,老师一打开链接就能看到20个人的全部调研方向了。


设计表达:


当确认了调研方向,就可以进行设计表达,制作草图方案。手绘用procreate,建模用草图大师、C4D。


完成后,把初代设计内容贴到「第二次迭代」中。老师会用便利贴进行对应点评。


在课堂上,同学间也会用便利贴互相进行评价,大家直接在白板上交流。


如今,这变成了课堂上最有趣和活跃的环节。




老师会根据每张图旁边sticker和评论的数量判定一个设计方案有没有话题性,而不单单是依据自己的判断。


因为我们做的是公共艺术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公众使用场景。当大家在投票时,他也更了解每个人的风格倾向。


如果你的方案迭代到后面,老师觉得OK的话,就会把你的方案放到及格线以上了。越ok,就会挪到越上面。



03

Fabrie,一种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工具对我来说是辅助角色。


帮助我更好地理清思路。我会把及时想到的东西都写上去,再进行逻辑、层级关系整理,深化草图。


教学中,fabrie 像一个数据库。从更高的层面去看,fabrie可以是很好的一个公共艺术设计。


它让不同的人将不同想法贴在白板上,让不同的人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交流和反馈。


它就像线上的一个虚拟公共空间。在我们每次不断讨论和深化时,就像在虚拟空间里搭房子。不断地搭,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的方案。


「Fabrie文档」是一款面向全球设计师团队的在线协作类产品,这里是 Fabrie的「用户故事」的不定期推送,欢迎订阅保持关注。如果我们的内容中出现了什么不当之处或有图片侵权的情况,请尽情指出,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也欢迎大家随时与我们分享设计行业的新鲜事。



往期分享


设计团队都该学会的丰田「看板管理」,高效处理设计任务!


Fabrie采集助手 | 建立你的素材中转站





👇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更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abrie文档”(ID:gh_f1422ffb4195)。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