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北京完成了一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住宅,它将屋主的古典收藏爱好,与符合当代居住习惯的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重新规划和调整房子的结构、动线、材质、光影,兼容并蓄的展现了生活中的“仪式感”与“包容性”,以及空间与陈设之间的平衡关系。
大量的金丝楠木家具藏品,将会成为空间里的最终主角。而这个命题,正是最初接到设计委托时,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房子原本的布局缺少通透感,存在采光缺陷。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楠木,是中国明清时期备受青睐的建筑、家具材料,而金丝楠木因其独有的质地,更是被皇室运用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文渊阁等宫殿中。当这种特性鲜明,且体量较大的元素出现在现代生活里,往往容易将有限的空间“淹没”;此外,伴随而来的不属于现代的制式、尺度和装饰审美,也会带来跨越时间感的“矛盾”。
步入玄关,建筑师通过改变房屋结构,营造出“天井”的概念。玄关上方原本的洗手间区域被移除,制造出一个5米的挑空,将二楼的光线直接引向一楼。同时,通往厅堂的一侧,采用黑框玻璃推拉门,作为一个“过渡介质”,开启即将到来的“深色厅堂”。材料上,灰色水磨石地面,起到与户外衔接的作用;而弧形造型墙,则柔化了光影,并带来韵律感,与格栅储物柜、推拉门形成连贯的呼应。
推门而入,深色的厅堂给人以肃穆、庄重的感受,它的形式源于中国传统建筑里的“中堂”。倚墙而设的金丝楠木条案、书画作品,很好的保留了古风韵味;有意思的是,旁边斜放的软榻,则打破了四平八稳的布局,以及传统观念里的“对称性”,传递出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轻松感。
住宅中的楼梯厅,结合上、下动线,将共计四层的空间有序串连。悬浮踏步、一片式扶手、丝丝条纹的造型墙,营造出温暖的包裹感。光线被周围的材质“软化”,影子也变得温柔起来,为通往书房、卧室等更私人化的休息区,铺陈出沉静温馨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难以利用的尖顶阁楼,如今被改造成了可以冥想、抚琴、品香的小型休息室。借助倾斜的房梁结构与白色风格,表达纯粹、纯净的精神世界。
《博物要览》中曾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这种淡雅幽香、结构细密的木材,与一所被精心设计过的房子异曲同工——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设计逻辑,造就了住宅稳固的“内芯”,而细腻精妙的装饰与陈设,“千丝万缕”的呼应设计,则塑造了优美的“外表”,在悠长的岁月里,承载烁烁可爱的生活。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衔古筑新
项目位置:中国北京
项目类型:住宅
设计公司: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关佳彦
设计团队:穐吉彩加,王天苹
植物设计:荒野造景
用地面积:120㎡
建筑面积:450㎡
设计周期:2021.07.01 – 2021.12.01
施工周期:2021.12.01 – 2022.12.01
材料与品牌:微水泥-意大利Gobbetto(高钡特) / 地砖-Terrazzo / 吊顶-铝板 / 橱柜-TJM 日本全屋定制
摄影:湛影工作室
关佳彦Yoshihiko Seki(左)
穐吉彩加Saika Akiyoshi(右)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团队,2013年由日本建筑师关佳彦Yoshihiko Seki与穐吉彩加Saika Akiyoshi创立,先后在日本东京、中国北京与上海设立办公室并展开实践。KiKi的日文发音释义,是一种判断审美与价值的敏锐直觉,意味着对各领域事物的精通、造诣和独到见解。它启发了KiKi建筑设计事务在创作时的抒情与逻辑——将外界感性经验与自身知识体系相结合,内化为和而不同的人文理念,继而渗透至空间的精神、形态、结构、肌理等亦虚亦实的维度之中。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尊重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的独立与融通。善于发觉客体的特质,围绕不同的意象关联,见微而知著,将理性架构转化为空间逻辑,并以盈然的设计语言,完成对项目的特定叙事。当言语与形式被淡化,简洁纯粹的视觉之下,实则暗含了丰富的价值表达。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实践遍及多个国家与城市,项目类型从建筑、室内、造园、装置到新媒体艺术等均有涉猎,包括文化及公益项目:泉州当代美术馆、敦煌莫高艺术学校、天台山桐柏宫方丈楼;装置与新媒体艺术:美国波士顿的一个休憩装置“QUAD”、日本大分县金鳞湖live演奏上的多媒体艺术“magma:即兴音乐小说”;住宅项目:荒野中的房子_安纳花园、留白的房子、神奈川土间之家等;办公与展厅零售项目:光影回响_TW展厅、天同律所办公空间、皇锦北京国贸店、神奈川空色和菓子店等。
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曾屡受国内外奖项荣誉的肯定,如2016美国波士顿The Quad国际设计竞赛最佳奖、2017 JCD Design Award Best100、2019 JCD日本空间设计奖、2022 iF Design Award等。
JSPA Design | 北京东城私宅改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rends Plus”(ID:Trends-Plu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