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 战略前沿技术 作者 | 关成华
原刊于人民智库 《学术前沿》杂志,有删减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仅靠要素驱动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以创新驱动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府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支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创新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有益探索。
从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来看:
一是见平台更要见人才。
在关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平台落地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引和育,以育促引、以引助育,引育留用并举,不断释放人才对城市创新动力、能力和活力的支撑作用。既要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也要强化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协同效应,避免简单地以科技创新代替创新、以科技人才代替人才。
二是强要求更要强落实。
在以规划和政策文件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切实解决人才在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本土路径。要聚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基础建设、产业投资和人才发展,注重后续软服务的提升,以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重创新更要重伦理。
在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科技与社会、文化和伦理间的协同关系。要不断完善科技伦理治理学术研究机制,健全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建立科技人员自律机制。加强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技计划全过程的科研诚信管理,完善科研惩戒机制。切实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和宣传,营造注重伦理风险的科技创新导向,将发展“善良的科学”内化为科研人员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四是看短期更要看长期。
短期利益很重要,但长期导向的创新文化更具有可持续性。要摈弃功利化心态,着眼长远目标,注重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和创新生态的培育,以坚强的毅力恒久忍耐并持续推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长期导向的创新文化和氛围,为科研人员“松绑”,鼓励其投入长期、高投入和强风险的研究,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更多相关阅读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