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预览 | VIP PREVIEW
11.10 13:00 - 19:00
11.11 12:00 - 13:00
公众开放日 | PUBLIC OPENING
11.11 13:00 - 18:00
11.12 12:00 - 18:00
11.13 12:00 - 18:00
Shanghai West Bund Art Center | 2555 Longteng Avenue
王川 Wang Chuan
伊米·克诺贝尔 Imi Knoebel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
让-伊夫·克莱恩 Jean Y. Klein
莱茵哈德·罗伊 Reinhard Roy
欧托·艾特柏格 Otto Reitsperger
弗朗茨·特切尔 Franz Türtscher
杨乐宜 Ruby Yang
丹尼尔·舒伯特 Daniel Schunert
艾琳娜·伯克娜 Alina Birkner
▲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花园画 第14版,2013/2015,37 x 51.5 cm,56 x 73 cm,塑料薄膜上的亚克力
伊米·克诺贝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战后德国重量级极简主义抽象艺术家,现年81岁的伊米•克诺贝尔仍以极为严谨的方式创作,并涉及绘画、雕塑和装置等方面。克诺贝尔的艺术是彻底抽象的,延续了马列维奇通过形式、色彩和材料的探索之后“纯粹知觉”的概念。他曾说道“当我被问起我在观看一件绘画时我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只能回答我什么都不想。我看的时候我只是看到了美。我不想看到作品与其它东西的联系而仅仅只是我看到的内容,只因为它有自己的有效性。”克诺贝尔的创作表现了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张力,他的这些具有雕塑感的绘画作品制定了一种对于图像的否定,而是依靠观者关于颜色存在的投射或者认识,这样的作品创造了一种通过绘画内在化进而使得作品与观者之间相遇的感受。
▲ 王川, 无题 No.8, 2022,100 x 80 cm, 布面丙烯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无题 (穆尔瑙), 2022,70 x 70 cm,亚麻面油画
杰瑞·翟纽克是基本艺术的代表性画家之一,这个主要在70年代的德国开始发展、由艺术史学家 Klaus Honnef 定义的流派将“基本”诠释为“回归基本原则的、直接的表达及视觉思想”,又可理解为"简化的、简单的、最根本的"。随着时间推进,杰瑞·翟纽克的作品中渐渐出现更独立的、标志性的色彩斑点,它们在空白或是未经处理的亚麻画布上有间隙地散布,演绎一种空间的存在、一种体验、情感、人或者是社会上的某种关系;感觉的传递与唤起不需要依赖具体的意象,而是由色彩、空间和与观众内心的互动完成,这使它更加不受干扰且自由。
▲ 严善錞,富春#27, 2019,174 x 145 cm,布面综合材料
▲让-伊夫·克莱恩 (Jean Y. Klein),狗 I, 2020,165 x 145 cm,布面油画
克莱恩的作品看起来充满情绪与力量,然而却很难说清究竟是喜是悲,对于克莱恩来说,画面本身不具备情绪,情绪是观看者自己赋予给画作的,而克莱恩则试图在画面中保持沉默,他只是朝着自己想要到达的方向前进。让-伊夫·克莱恩深信绘画是艺术家与时间的对话。克莱恩用极具表现力的色彩和轮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吸引你的注意力。艺术对于克莱恩是一辈子的事儿。他每天从早晨9点来到工作室,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基本上每天保持着这种“纪律”式的作息,对克莱恩而言,创作的感觉虽然不会随时光顾,但总是会在某个时刻降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就会倾泻而出。“然而就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样,你很难说从盒子里跑出来的究竟会是什么,你必须抓住它,把它钉住,画出来。”
▲马树青,无题 S2020K-1, 2021,直径57厘米, 高5厘米,丙烯综合媒介
▲英格丽·弗洛斯(Ingrid Floss),英式花园, 2015-2021,170 x 190 cm,亚麻油画
▲孟禄丁(Meng Luding),元速, 2010,直径200cm,布面丙烯
▲莱茵哈德·罗伊 Reinhard Roy,无题P-3009, 2021,80 x 80 cm,布面综合材料
▲欧托·艾特柏格Otto Reitsperger,RB 2021-1, 2021,90 x 90 cm,布面油画
▲闫博,无题, 2022,116 x 78 x14.5 cm,木板上混合媒介
▲弗朗茨·特切尔(Franz Türtscher),装饰结构 No.c 11:20, 2021,70 x 70 cm,布面丙烯
以 "色彩视觉 "为主题的最新作品,通过组合一系列的局部图像,而这些图像又遵循连续表现的原则,他实现了对一般秩序模式的变化性和过程性的抽象视觉化,没有将自己投入到一个具体的参考结构中。弗朗茨·特切尔的作品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可以被渗透的色彩空间,它直接挑战着观者的感知注意力。通过组装一系列的色块,这些色块又遵循连续表示的原则,作品实现了对一般秩序模式变化和过程性质的抽象可视化,而无需承诺具体的参考框架。
▲徐赫,D盘, 2021,49.5 x 39.5 cm,布面丙烯
▲杨乐宜(Ruby Yang), 我毁灭, 2020, 25.4 x 25.4 cm, 板面油画
▲冷广敏,干扰 II, 2022,150 x 200 cm,布面综合材料
▲丹尼尔·舒伯特(Daniel Schubert),无题, 2021 ,170 x 115 cm,综合材料,布面丙烯
▲艾琳娜·伯克纳(Alina Birkner),无题, 2021,170 x 120 cm,布面丙烯
郝经芳&王令杰(Hao Jingfang&Wang Lingjie)
▲郝经芳&王令杰,《up/Cinehaiku》,2020,MP4,00'30'',版权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郝经芳&王令杰是一对艺术家组合,二人均于2007年取得上海海事大学工学学士,随后分别于2011、2012年继续深造获得法国洛林高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及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表现文凭。郝经芳和王令杰的当代艺术作品主要活跃于欧洲以及中国,现工作生活于法国米卢斯和上海。
Kennaxu 画廊(深圳南山)科纳艺术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KennaXu画廊”(ID:KennaXuGallery)。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