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aXu画廊 | 参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展位号A216

KennaXu画廊 | 参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展位号A216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WEST BUND ART & DESIGN
展位 BOOTH A216


2022.11.10 - 11.13


贵宾预览 | VIP PREVIEW

11.10  13:00 - 19:00

11.11  12:00 - 13:00


公众开放日 | PUBLIC OPENING

11.11  13:00 - 18:00

11.12  12:00 - 18:00

11.13  12:00 - 18:00


上海西岸艺术中心 | 龙腾大道2555号

Shanghai West Bund Art Center | 2555 Longteng Avenue




参展艺术家 | ARTISTS


王川 Wang Chuan

严善錞 Yan Shanchun
马树青 Ma Shuqing
孟禄丁 Meng Luding
颜磊 Yan Lei
闫博 Yan Bo

徐赫 Xu He
冷广敏 Leng Guangmin
郝经芳&王令杰 Hao Jingfang & Wang Lingjie

伊米·克诺贝尔 Imi Knoebel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

让-伊夫·克莱恩 Jean Y. Klein

英格丽·弗洛斯 Ingrid Floss

莱茵哈德·罗伊 Reinhard Roy


欧托·艾特柏格 Otto Reitsperger

弗朗茨·特切尔 Franz Türtscher

杨乐宜 Ruby Yang

丹尼尔·舒伯特 Daniel Schunert 

艾琳娜·伯克娜 Alina Birkner


展位引导 | HOW TO FIND US



艺博会亮点 | ARTWORK HIGHLIGHTS


KennaXu荣幸参展2022年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位号A216,呈现十九位国内外艺术家的精选作品。


▲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花园画 第14版,2013/2015,37 x 51.5 cm,56 x 73 cm,塑料薄膜上的亚克力

伊米·克诺贝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战后德国重量级极简主义抽象艺术家,现年81岁的伊米•克诺贝尔仍以极为严谨的方式创作,并涉及绘画、雕塑和装置等方面。克诺贝尔的艺术是彻底抽象的,延续了马列维奇通过形式、色彩和材料的探索之后“纯粹知觉”的概念。他曾说道“当我被问起我在观看一件绘画时我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只能回答我什么都不想。我看的时候我只是看到了美。我不想看到作品与其它东西的联系而仅仅只是我看到的内容,只因为它有自己的有效性。”克诺贝尔的创作表现了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张力,他的这些具有雕塑感的绘画作品制定了一种对于图像的否定,而是依靠观者关于颜色存在的投射或者认识,这样的作品创造了一种通过绘画内在化进而使得作品与观者之间相遇的感受。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伊米·克诺贝尔 (Imi Knoebel)


 王川,   无题 No.8, 2022,100 x 80 cm, 布面丙烯

王川的艺术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有还是无,这是用道家语说;用儒家语说就是庙堂还是山林;用释家语说就是空还是非空;用基督教语说就是灵魂还是肉身。总之,他的艺术探讨的就是这类大问题,或者说根本的问题。王川曾这样形容自己最近的创作,“其实,我画的只是一个盒子的概念,是一个空性的东西。人的大脑就像个垃圾箱,新闻、娱乐、八卦毫无选择地被吸收储藏进来。同样,他们也可以把这些垃圾再往外扔。我的盒子也就是这样一个箱子,观众可以把那些念头往里面塞,它可以是房子,可以是汽车,也可以是电脑、电视机、微波炉。”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王川 (Wang Chuan)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无题 (穆尔瑙), 2022,70 x 70 cm,亚麻面油画


杰瑞·翟纽克是基本艺术的代表性画家之一,这个主要在70年代的德国开始发展、由艺术史学家 Klaus Honnef 定义的流派将“基本”诠释为“回归基本原则的、直接的表达及视觉思想”,又可理解为"简化的、简单的、最根本的"。随着时间推进,杰瑞·翟纽克的作品中渐渐出现更独立的、标志性的色彩斑点,它们在空白或是未经处理的亚麻画布上有间隙地散布,演绎一种空间的存在、一种体验、情感、人或者是社会上的某种关系;感觉的传递与唤起不需要依赖具体的意象,而是由色彩、空间和与观众内心的互动完成,这使它更加不受干扰且自由。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杰瑞·翟纽克 (Jerry Zeniuk)

 严善錞,富春#27, 2019,174 x 145 cm,布面综合材料

严善錞说:“当你是作为一个劳作者,当你真正在那里起居生活的时候,你对那一片山水的感受与观光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给你带来的是一种更质朴、更原始的东西。”他说“即便是一个艺术的爱好者,也不可能天天带着艺术的眼光去看世界,尤其当他还在饱受生活煎熬的时候,‘美’不是艺术唯一要表现的对象,他面对的不是’山水’和’风景’,而是实实在在的土地与河流。没有美学的遐想,没有古人的诗意,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本色地存在着。”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严善錞(Yan Shanchun)
KennaXu 画廊 | 严善錞:只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嗜好,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在

KennaXu画廊 | 严善錞的创作 Yan Shanchun

KennaXu画廊 | 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系列第三期:严善錞

让-伊夫·克莱恩 (Jean Y. Klein),狗 I, 2020,165 x 145 cm,布面油画

克莱恩的作品看起来充满情绪与力量,然而却很难说清究竟是喜是悲,对于克莱恩来说,画面本身不具备情绪,情绪是观看者自己赋予给画作的,而克莱恩则试图在画面中保持沉默,他只是朝着自己想要到达的方向前进。让-伊夫·克莱恩深信绘画是艺术家与时间的对话。克莱恩用极具表现力的色彩和轮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吸引你的注意力。艺术对于克莱恩是一辈子的事儿。他每天从早晨9点来到工作室,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基本上每天保持着这种“纪律”式的作息,对克莱恩而言,创作的感觉虽然不会随时光顾,但总是会在某个时刻降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就会倾泻而出。“然而就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样,你很难说从盒子里跑出来的究竟会是什么,你必须抓住它,把它钉住,画出来。”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让-伊夫·克莱恩 (Jean Y. Klein)

▲马树青,无题 S2020K-1, 2021,直径57厘米, 高5厘米,丙烯综合媒介

马树青认为,抽象艺术跟哲学密切相关,方法论是共通的,但方法是非常个人的。艺术家只有树立起个人的方法,作品才得以成立。“我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时间和空间呈现出来,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了不起的主题,是看不见的,我一定要让时间和空间看见。绘画是静止、平面的,而静止就是没有时间,平面则没有空间,我这次恰恰用最难的形式呈现相反的东西,有一些挑战,也挺有意思。”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马树青(Ma Shuqing)

▲英格丽·弗洛斯(Ingrid Floss),英式花园, 2015-2021,170 x 190 cm,亚麻油画

英格丽·弗洛斯专注色彩研究,她说:“我喜欢绘画和色彩,因为它们属于我,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看着它,可以唤醒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满足,然后它变回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变成了一种记忆。“我对和谐、美丽、活力、张力、对立、惊喜和冒险的需求都反映在我的作品中。”英格丽·弗洛斯这样认为,完成后的画面是可见的,它现在存在于有形的世界中,同时它也存在于我的经历中,存在于我在创建它时所经历的一切,在我的内心世界留下了印记。它也在观察者中回响,寻求与那些人的共鸣。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英格丽·弗洛斯 (Ingrid Floss)

▲孟禄丁(Meng Luding),元速, 2010,直径200cm,布面丙烯

“元速”是孟禄丁回国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系列。在此系列中,孟禄丁尝试用机器来代替手工绘画,通过摒弃人的手工与情感痕迹,从限制中抽离出来,寻找更大更自由的表达可能。这一系列是源自于孟禄丁希望可以画一个巨大尺寸的圆,于是制作了一个辅助性的机器,他意外得知这个机器的转速甚至可以达到车速,色点在机器高速旋转时向外喷洒,在画面上形成人力无法企及的速度感与视觉张力。“元速”系列无论是构图还是画面处理都脱离了人力的控制和手绘的惯性,为绘画的可能提供了全新经验和实验路径。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孟禄丁(Meng Luding)

▲莱茵哈德·罗伊 Reinhard Roy,无题P-3009, 2021,80 x 80 cm,布面综合材料


在观看莱茵哈特·罗伊的作品时,人们经常谈到一种超然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从网格结构发展而来的空间深度,它是二维的,暗示了第三维。或者进一步思考,基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外观会导致静态创建的图像区域内不存在运动的感知。根据观看距离和观看角度,图像会振动或返回静止状态。这种感觉是主观区分的。在这里,这种光学现象可能会受到针对此的地下区域的着色的影响。多年来,点的各种变化和点的网格一直是莱因哈德·罗伊在各种媒体上以不同方式探索的设计原则。通过这个简单的几何基本图形,艺术家不间断地构建新的世界。从一个简单的点,莱因哈德·罗伊创造了整个宇宙的可能性。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莱因哈德·罗伊「点·网」展览预告

▲颜磊,彩轮 2013D, 2013,直径180cm,布面丙烯
颜磊开创了一种绘画的方法,即将其所选择的图案喷绘在画布上,用色块分解每一幅绘画,编号上色。从艺术家所选择的图像,包括以他的绘画方法重新演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的方式看到了一种态度,这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人文立场和独立审视的态度。《彩轮》系列是 2002 年以来颜磊开始制作的一个系列作品,这个系列是在工作室已有的一个绘画技术平台延伸出来的符号性的作品。《彩轮》按不同逻辑和秩序对色谱体系里的数百个颜色进行随意搭配和组构,产生色彩丰富绚丽、视觉上具晕眩迷幻效果的同心圆。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颜磊(Yan Lei)

KennaXu画廊 |「 颜磊研究展 」展览预告

KennaXu画廊 |「 颜磊研究展 」明日开幕

KennaXu画廊 |「 颜磊研究展 」展览现场

KennaXu线上展厅 | 颜磊「彩轮 2012A」

展览视频 | 艺术家颜磊:艺术仅仅是个趣味

Artnet资讯 | 颜磊的“研究展”: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语言之外

欧托·艾特柏格Otto Reitsperger,RB 2021-1, 2021,90 x 90 cm,布面油画



在艾特柏格的作品里,当不同的色彩元素开始合成时,图像就产生了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既满足了单个颜色板块,并因组合拼接力量得到了增加。直线的英姿勃发,宇宙湛蓝的冷静,或土地般温暖的表面,喧闹的洪流消散着,极度平静的美感响彻云霄: 内心明亮,头脑安静。事实证明:如果渴望被满足,想要平静下来的意志就会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艾特柏格主要研究绘画媒介的条件和可能性,他以最小的手段追溯幻觉效果,从细微之处着手,作品凸显透视深度和平面平坦度之间振荡的图案空间。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欧托·艾特柏格(Otto Reitsperger)



▲闫博,无题, 2022,116 x 78 x14.5 cm,木板上混合媒介

闫博看东西的方式,跟别人很不一样,像站在云端的仙人饱览人间那般,往下一望便是成片的俗世风景,不会受任何一个东西的边界限制。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所有后天训练造成的障碍全弄回去,让所有的东西之间形成一个新的节奏。作为艺术家,不断地批判与否定,成为闫博工作的常态。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形式创新也具有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所有的形式创新,都是建立在既往艺术史的基础之上的。欣赏闫博的作品,感到他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思考。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闫博(Yan Bo)


▲弗朗茨·特切尔(Franz Türtscher),装饰结构 No.c 11:20, 2021,70 x 70 cm,布面丙烯

以 "色彩视觉 "为主题的最新作品,通过组合一系列的局部图像,而这些图像又遵循连续表现的原则,他实现了对一般秩序模式的变化性和过程性的抽象视觉化,没有将自己投入到一个具体的参考结构中。弗朗茨·特切尔的作品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可以被渗透的色彩空间,它直接挑战着观者的感知注意力。通过组装一系列的色块,这些色块又遵循连续表示的原则,作品实现了对一般秩序模式变化和过程性质的抽象可视化,而无需承诺具体的参考框架。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弗朗茨·特切尔(Franz Türtscher)



▲徐赫,D盘, 2021,49.5 x 39.5 cm,布面丙烯

徐赫是出色并且被低估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建立在,油画作为一种西方世界绵延数百年的传统技艺,在当代如何从东方及诸多文明无限性的多维度中,打破艺术交叠的界限,重构绘画在二维平面中隐秘、复杂、幽暗的张力之上。徐赫的历史感觉总是与注视当下紧密相关,毋宁说,他是因为太关心当下而对历史怀有自觉的思虑。这使他的绘画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时空感——历史时空与当下情境的重叠。由于其绘画手法常常暧昧而迷幻,本可被识别的历史图像、当下形象都不甚明朗,像幻影一般交融一处。基于不提供功能细节的造型方法,过去与今天毫不违和地重叠为统一的重影,散发着幻觉。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徐赫(Xu He)

杨乐宜(Ruby Yang), 我毁灭, 2020, 25.4 x 25.4 cm, 板面油画

杨乐宜在研读艺术之前,曾修读了两年哲学,她的灵感来自虚无主义和诗歌,尤其是围绕着空虚和无意义的主题。她不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定义,以大量留白的方式进行创作,给观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正如她的作品,就像一个入口,观众进入后自行在她的作品里发挥和探索,与作品对话。她的作品有时看起来很混乱,但这正是她的目标。杨乐宜说:“艺术是我表达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我是一个相对安静的人,所以我基本上可以在画布上大声说出心中的想法。”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杨乐宜 Ruby Yang


▲冷广敏,干扰 II, 2022,150 x 200 cm,布面综合材料

一直以来,冷广敏都不想把自己的作品完全抽象化。抽象的语言是冷广敏创作的核心,同时也需要一个具象或者现实的逻辑做支撑。观众们了解完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再去用心品味,就能感受到画中大量的细节其实都能和艺术家内心的细节相对应,也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抽象与具象之间耐人寻味的张力。冷广敏一直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我逻辑和方法论的转变。随着他不断地对自己作品的标准和创作方式进行调整,新作品的亮相总能让观众们为之着迷。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冷广敏(Leng Guangmin)

丹尼尔·舒伯特(Daniel Schubert),无题, 2021 ,170 x 115 cm,综合材料,布面丙烯



丹尼尔·舒伯特的作品直击本质,产生微妙的色彩和光线空间。他专注于基本绘画元素的一致性,运用画面的结构、画布的质地和绘画媒介创作出低调但同时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他纯粹的作品给予观者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不再局限于物体,而是完全专注于色彩、形式及空间。观察始终是舒伯特作品的基础,舒伯特将近距离观察重组为平衡、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本质上几乎是冥想式的,他通过形状、颜色和技术的创新,表现出极致的宁静,使画作引人入胜。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丹尼尔·舒伯特(Daniel Schubert)


▲ 郝经芳&王令杰,在一个万物运动的宇宙中,2017,66×66 cm,亚克力板,热敏颜料,激光,机电装置
郝经芳&王令杰作品《在一个万物运动的宇宙中》采用单底色,背景暗示着一个神秘的宇宙,而微弱的亮点在面上缓缓地移动,就如同在硕大宇宙中独立运动的一个个体。王令杰认为:“这个微弱点的点就想一颗流星,如同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缓慢地躬身前行”。郝经芳&王令杰执着于用技术创造来扩展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在这方面才体现创造的幸福。他认为由于受到生理的限制,例如人类的视力范围或特定的生理构造,人类在生理上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都有好奇心,在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感受的的东西里面,如何去拓展感觉空间,把人和自然之间的没有办法看到的关系变得可视化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郝经芳&王令杰(Hao Jingfang&Wang Lingjie)
郝经芳&王令杰最新NFT作品《一个和七十亿个月亮》在艺览北京发布

艾琳娜·伯克纳(Alina Birkner),无题, 2021,170 x 120 cm,布面丙烯



艾琳娜·伯克纳说:“我爱上了颜色,痴迷于光线。我的调色板是彩虹——穿过乳白色雾的彩虹。”伯克纳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独特的风格,尽管她喜欢使用霓虹灯的颜色,但她迷人的作品还是散发出平静的气息。她探索颜色和光线的相互作用,并探索两者对观者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渐变和色彩柔和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微光,通过这种微光,色彩从画布的质感中解放出来,就好像是一种幻觉,发展出自己的脉络并融入观者的世界。这种轻巧的发光视觉现象是通过涂覆多层稀释的酰基涂料而产生的。


▼ 相关阅读
KennaXu画廊 | 艾琳娜·伯克纳(Alina Birkner)

2022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Dream Video影像单元
参展艺术家:

郝经芳&王令杰(Hao Jingfang&Wang Lingjie)

郝经芳&王令杰,《Floating in the dark》,2012,MP4,6'30'',版权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郝经芳&王令杰,《up/Cinehaiku》,2020,MP4,00'30'',版权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郝经芳&王令杰是一对艺术家组合,二人均于2007年取得上海海事大学工学学士,随后分别于2011、2012年继续深造获得法国洛林高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及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表现文凭。郝经芳和王令杰的当代艺术作品主要活跃于欧洲以及中国,现工作生活于法国米卢斯和上海。


郝经芳&王令杰的创作作品和创作计划经常呈现于国内、国际的各个艺术机构和画廊,其中包括:第十四届里昂双年展、法国巴黎东京宫、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尤伦斯沙丘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他们参与拍摄制作的纪录长片《女工》获得瑞士苏黎世“The Global Skin”评委奖、凯撒奖纪录片提名。王令杰现同时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Roy Ascott Technoetic Art 大师班任教,思考艺术和创作的边界,及其对更广泛社会群体的意义。

Kennaxu 画廊(深圳南山)科纳艺术中心


关于KennaXu画廊 / About KennaXu Gallery


KennaXu画廊立足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际视野、个案研究、实验未来”,学术性、实验性的艺术机构。致力于为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服务的国际性艺术交流平台。


KennaXu Gallery was based in the China Great Bay Area of Shenzhen. It positioned as an academic and experimental art institution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by establishing the case study to perform an experimental future. It is also devoting itself as an art exchange platform to serve artists, collectors and art lover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KennaXu画廊”(ID:KennaXuGallery)。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