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2022冬奥会 盘点有范儿的穿戴设备

科技助力2022冬奥会 盘点有范儿的穿戴设备

正文字数:2091字

图片总数:共17张


继成功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2008夏季奥运会,北京再次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的举办城市。冬季的雪上运动恰好和智能穿戴息息相关从而帮助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更好的享受这场奥运盛会。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向未来






01

oura ring

在您睡觉时测量血氧水平,追踪你的周期,提前30天预测你的月经。通过了解您每天在放松状态下花多少时间来跟踪身体和精神的恢复,超过50个关于冥想、睡眠、注意力、能量提升等的音频课程。





02

OPPO Watch2


众所周知,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不但吸引了全球冰雪爱好者和体育爱好者的关注,也掀起了国内冰雪运动的热潮,而这貌似也引起了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品牌的关注。根据日前,OPPO 为 OPPO Watch2推送的ColorOS Watch 3.0更新看,其中不但新增了息屏显示、新增日历应用、支持理想汽车车钥匙功能、支持与OPPO手机实现睡眠模式同步等功能外,还新增了滑雪运动等的监控功能,更新的内容还是不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更新日志显示,安装更新中切勿按手表侧面的按键,否则界面会出现异常显示。若出现异常界面,请勿进行任何操作,耐心等待10分钟即可升级成功。手表在下载和安装更新包过程中耗电较快,用户可连接充电器后再进行更新操作。

03

Readiband电子腕带

  

这种电子腕带用于测量睡眠质量和睡眠程度,可以帮助预测球员第二天的反应时间。教练可以使用相关的在线工具来监视专业运动员的睡眠模式和疲劳程度。

腕带的加速计能感应佩戴者手腕的微小动作,从而判别佩戴者是否睡着。通过美国军方开发的SAFTE模型(睡眠、活动、疲劳、任务和有效性)来预测疲劳。用“效用得分”来评价佩戴者的睡眠质量。

04

‍‍‍‍‍‍‍Motus Sleeve(压缩袖套)‍‍‍‍‍‍‍

带数个传感器的压缩袖套,可以追踪棒球运动员的投掷动作。投手可以使用该设备修正自己的动作以防止尺侧副韧带(UCL)受伤。这一病症将导致一种名为“汤米约翰手术”的重建过程流行病。而之前是通过运动捕捉成像仪来捕捉投球手的投掷运动过程。

   
袖套中的加速计和陀螺仪追踪手臂的运动,并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到手机。基于对运动员的手臂移动的估计和基本生物力学原理,MotusAPP能够计算出腕部的力矩——投球过程中对UCL造成的压力,同时还会追踪一些手臂速度、最大肩部旋转角度、球离手时肘部的高度。


05

Myontec Mbody Pro


通过压缩短裤和传感器来检腿部测肌肉的失衡。这件战衣能够确定一些数据,比如:运动员是不是偏好锻炼其中一条腿(类似于左撇子),和脚筋相比股四头肌肌腱是不是不成比例。反馈的结果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技术,并能防止痉挛和受伤。

  

短裤可以结合肌肉活动的肌电图(EMG)测量加速计和心脏速率的数据。高端版本的Mbody专业版,相比低端版本的Mbody Bike&Run和Mbody All Sports,提供了更为详细的EMG数据分析。

06

OpTImEye S 5


装备的传感器能够精确记录运动员在室内外场馆的运动。设备安置在运动员背部的压缩衣中,能够监控加速、减速、方向改变以及跳跃高度和运动距离等指标。教练能够通过监控数据来检测每个运动员训练强度,并防止过度训练所带来的伤害。

  

加速计、磁力计、陀螺仪、GPS接收仪——每秒能够记录100个数据点。基于软件中对运动和特定位置的分析,算法可以检测到运动员在做什么。可以通过无线链接,可以实时访问该数据。


07

测温创可贴

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


这是全球最小、测温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将应用于本届北京冬奥会上。测温芯片只有小米粒大小,但精度达到 0.05°C,充电一次可以连续使用10天。
这款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是由北京微芯边缘计算研究院研制的,学名为“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使用者只需用创口贴或皮肤贴,将智能体温计固定在手腕或腋下皮肤上,再用手机下载“安芯测”App并绑定该设备,体温数据变化便会清晰展现在手机页面中,可实现自动测量、自动上报后台的功能。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远端检测人员便会发出预警。



08

高性能滑雪头盔


前不久,一款高性能滑雪头盔公开亮相,这款我国自主研发的头盔,还用上了航天技术,这款头盔,是由大连理工大学运用了,航天薄壁结构设计科技研发出的,已经通过,欧洲滑雪头盔安全标准测试。

头盔重量,只有700克左右,在不大幅增加厚度和重量的前提下,它的防护性能,比欧洲标准高出至少20%。

素材来源:

http://www.elecfans.com/wearable/379078.htm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PJ3RTH0511E1HM.html

          
编辑EDITOR陈阳阳
审核REVIEWER江炜韬


          
电话PHONE13871056452
邮箱E-MAIL2028621@qq.com



Join us|扫描二维码关注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