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态城市的死与生(下):韧性、双修、能源、再生

科技生态城市的死与生(下):韧性、双修、能源、再生






一扇通往未来任意门

在多伦多水岸项目诞生的2017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随后沙特红海新城NEOM相继亮相——软银孙正义更亲自为其站台。一时间,“天下英雄云集而景从”,未来城市一词在全世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项目鳞次栉比。在谷歌的带领下,科技企业也纷纷加码智慧城市:腾讯未来科技城、丰田编织之城、阿里城市大脑等纷纷登台。未来未至,我们却仿佛已握住通往未来的任意门把手。



 红海新城NEOM效果图(局部)

2017,同样是共享单车拼得最狠的一年,摩拜和ofo小黄车在城市中扩张撒网。同年8月,软银疯狂下注Wework将其推为地产科技第一股。10月,一个叫瑞幸咖啡的品牌在北京银河SOHO开了第一家门店,称要通过科技力量成为中国的星巴克——科技,让人们对鲜活的未来城市充满想象!


时光跳至2020年。共享单车市场早已改头换面,Wework上市惨遭滑铁卢,瑞幸咖啡被爆财务危机命悬一线,COVID-19封印了城市:沙特王储耗资5000亿美金打造的红海新城NEOM濒临烂尾,谷歌站台的多伦多智慧城市项目被弃。


2021年,号称科技建筑业唯一独角兽的 Katerra,竟被“木材受潮会变形”这样最简单的自然规律将了一军,最终宣布破产。这只曾被软银、Khosla Ventures 等知名投资机构予以厚望的“独角兽”,仅领略了五年短暂的风光。


回溯这些反转,像一部极具讽刺的黑色默剧。这再一次为沉醉于“科技力量”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未来城市”的未来,怎样才会到来?

接往期《科技生态城市的死与生(上):社区、交通、低碳、隐私本期 RealTech 将继续揭晓在规划可持续“生态科技城”时,还有哪些要素必不可少?


一座零碳“未来城

如何生生不息?

 06 韧性 
“韧性”,在过去十年中始终是国际城市进化策略的讨论热点。尽管“韧性城市”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规定性概念,但其核心要领有二:



一是弹性,即受到压力后会反弹并恢复常态;
二是适应性,即受到压力过大无法恢复原状时,能快速调整不至于崩溃。
随着全球变暖,各国城市正遭受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这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有研究预测,到本世纪中期,恶化的气候条件将会威胁到超过33亿城市居民的生活。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基础设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韧性,未来的城市设计既要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也需采取创新举措:


日本:神户的灾后重建」

日本神户曾在1995年遭受超级大地震,而重建后的神户则成为了韧性城市的典范。其显著特点是神户整座市被分为五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一套独立的供水、污水处理、能源供应设施。如果再次遇到极端灾害,某个组团失效后的功能可以被其他组团承担,不至于致使城市功能的整体中断或瘫痪。

超大规模的城市进行分组团改造实际上是必然趋势,这种多组团分布式的体系韧性要明显强于原来单一的基础设施。



日本神户的重建

07 城市双休之一,生态修复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即使在城市中,大自然也应该能茁壮成长——这将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并减少热岛效应。而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有助于维护城市花园与郊区农场。


自然型城市,将城市领入自然,激发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为自然创造空间,如湿地恢复、战略景观美化(旱生景观)、地下(无土水培农场)种植、屋顶农业、垂直种植、绿色屋顶、空中花园、太阳能墙和窗户等。



荷兰鹿特丹港“城市代谢”计划

荷兰:城市代谢计划

荷兰鹿特丹港市推出了“城市代谢”计划,提出“资源收集”“创造生物栖地”“开发能量废弃物”以及“刺激再产业化”四种物质流的优化策略。试图在原有城市功能空间中置入产业、景观、商业等新功能设施,从而收集工业余热就地存储于城市地热层,提取有机废弃物的养分用于食物生产,配置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用于发电和供热等等。

设计者提出了一项将电力塔附近地区转变为生物多样性走廊的战略设计。通常情况下,高压线塔附近地区会受到发展限制,因而被忽视甚至被回避。然而解决公众疑虑,将其改造成绿色走廊,则能为城市环境和社区提供额外的宝贵价值。


 08 城市双休之二,城市修补 
“城市双修”不仅旨在治理“城市病”,同样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城市修补”的重点在于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蓝图,到建设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在建筑中使用塑料砖可以充分实现塑料再利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电能(厌氧消化)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废物产出,并降低城市对垃圾填埋场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创建合理的基础设施,增加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回收再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例如通过创建吸水性雨水花园、高位雨水道(非联网下水道)和蓄水池来收集雨水,使得水资源得以重复利用。



美国纽约港口

纽约:排水及废物管理

美国纽约市的日常废水处理全靠14家污水处理厂和约100个泵站。污水处理厂选址在海拔最低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工厂减少对动力能源的消耗。泵站则负责在重力不足以推进污水时提供动力。

有了污水处理厂,水里的固体和污泥就可以与水分离,清理工作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经过化学品处理后流回大海,而污泥最后的归宿则大多是成为庄稼和其他种植物的肥料(直接施用或经过处理制成化肥)。由于恰当的排水及废物处理,海岸线上的垃圾少见了,五大区周围的水域也越来越清澈

 09 能源创新 
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的急剧变化要求能源部门实施创新,也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地消费能源。在住宅、商业和公共照明方面采用节能设计、使用可持续材料,以促进城市的长期发展和成本效益。然而,有时在城市环境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会受限于供需失衡,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的整合也可能形成障碍。此时,智能电网可以提供必要的互联和控制,从而实现能源供给的有效管理


虽然化石燃料发电在城市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可持续能源是未来的唯一选择。世界各地很多城市都承诺100%使用清洁能源,这意味着更绿色和更高效的能源系统将被更广泛地利用。例如:绿色街道、代际住房、屋顶上的小型风力涡轮机。

中新天津生态城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中新天津生态城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全球生态城市的数量在上升。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项目天津生态城致力于成为最大的生态城区,计划到2020年为35万名居民提供低碳绿色的住宅,城区面积将达到曼哈顿的一半。可持续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节水装置、隔热墙体、双层玻璃窗户、建筑物朝南以优化被动采暖、太阳能光伏屋顶和墙体以及就地发电站。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安全和可靠性,更通过让能源供应接近需求地从而减少传输成本、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减少土地需求。

 10 节能意识 

开源节流,缺一不可。在技术上开发新的能源;在设计建筑时,也须将节能意识作为一个持之以恒的标准,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建筑的附加物。例如通过更多地利用自然光和气流而非依赖于人工照明和空调,以自动消耗更少的能源。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资源的首要益处在于不需要消耗水资源,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短缺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创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城市可以提高多样能源的可持续性。例如,城市中的高楼安装风能、太阳能和雨水收集器以优化能源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当前城市使用风力涡轮机所引发的问题。


最后,通过技术与智能链接为建筑结构赋能,同样有利于建筑结构自身对电力的需求。低层建筑、模块化的室内设计(多用途)和灵活的建筑(可用于其他目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节能城市规划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黑色默剧”,已有太多惨烈教训倒闭思考“什么才是好的城市设计和规划”。许多曾经甚至是当下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将不再能满足后碳时代的条件与现实。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实现转型不仅仅要转换能源,还要确保具有成本效益、可持续并且有利于发展未来科技生态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碳达峰的过程中,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智慧科技加持。为此,RealTech将联手友绿智库于6月底在上海举办:



 “碳”索高品质:低碳智慧建筑论坛 

(6.23,13:00-16:30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本次活动将围绕“房地产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低碳智慧建筑开发成本控制”“如何实现低能耗设计”“低碳创新科技产品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等问题,邀请建筑业主管部门、房地产企业、设计单位、建筑产业链企业、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出席共同探讨,推进建筑产业低碳智慧“高质量”发展。


 点击下方海报报名,可免199元门票!

↓论坛报名直通车↓

 | 未来生态城市论坛 |
 | 建筑元宇宙大会 |
丨建筑跨界科技论坛丨
中国内装工业化发展高峰论坛 |



房地产已至黑铁时代吗?

被科技赋能的开发商,现在过得怎么样?

为什么地产SaaS挣钱这么难?

房子怎么样更好去化(mài)?

报复性消费,包括楼市吗?

PropTech是第二曲线还是创收第二张牌?

被元宇宙炒热的VR和AI,yyds吗?

“碳中和”能被设计吗?

标准“井喷”,绿建认证光环在消退?

谁是中国的碳中和“总包商”?

还以为智慧楼宇就是智能化?

......

真言回应关于地产x科技的灵魂提问

让地产真实有料

让科技#KEEP IT REAL

你还没听说过「RealTalks」 ?

那可是地产+科技人最真实的问答视频栏目

开发者/建造者/设计者句句真言,

60s给你一个犀利答案!

问题提交方式

📢   在后台留下困扰你的地产&科技问题 🎉

RealTalks第一弹即将来袭

准备好了吗?

👇 别忘记关注我们,还有更有趣的内容等你发现👇










        




             


      

用科技预见2022

作为亚洲建筑系统解决方案超级联展BAU CHINA的核心,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跨界整合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与地产综合解决方案。RealTech将携手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中国防水展,一同于6月23-26日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RealTech以科技为底色,构筑地产、建筑设计与工程建造的跨界同频交流平台,真正实现科技渗透地产全链路应用场景的展示,驱动地产行业健康转型。博览会布局“建造科技”、“低碳科技”、“舒适科技”及“物管科技”展览展示,还将带来顶层峰会及数十场主题论坛、社交等活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ID:realtech-exp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