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设计 | 食物废料的再利用

可持续设计 | 食物废料的再利用

   

    搜集通过来自六个方向的可持续设计作品(Green Design Objects )希望与大家共同感受到设计的能量,体味日常生活中的绿意,走向与万物永续共生的未来。第一个动作,来看看食物废料的再利用












当橘子皮变成一盏灯

———————————

OHMIE CREATED BY CITRUS 




Ohmie台灯的材料一目了然,灯罩与底座是连为一体的橘子皮 

这是世界上第一盏橘子皮做成的灯 

也是意大利设计工作室Krill Design推出的第一件消费作品 

     Krill Design诞生于2018年,Ivan Calimani和两位联合创始人Martina Lamperti和Yack di Maio出于对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设计同样的热情而携手合作,专注于在100%循环和可持续的过程中开发新的设计产品。


     三位创始人的想法很简单:当前不乏回收纸张、玻璃和塑料废物的供应链,而对于食物链的有机副产品却没有良性的再利用方案。三位创始人决定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机会,试验利用食品中的废料创造新材料,并结合3D打印,设计出环保的产品。


     Ohmie台灯采用的橘子皮全部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每盏灯用2~3个橘子的皮做成。橘子皮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具有足够强度的新材料,Krill Design以工作室名为基础,将新材料命名为“Rekrill”,并成功获得专利许可。这一新材料不仅可以实现100%生物降解,也可堆肥。









     此外,Krill Design开发了一个可持续的生产过程,Rekrill材料可经过反复粉碎与重构。也就是说,如果制造出的一盏台灯没有通过质量要求,就能重新切丝、粉碎, 重新作为3D打印“墨水”再打印。
     “我们的研发团队花了许多时间测试这一新材料,为了达到我们期待的完美性能。绿色设计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赋予一件产品生命,因此不仅产品,生产方法必须是可持续的。由于Rekrill可再打印的特性,我们就不会在3D打印的过程中产出一件不必要的东西。”Krill Design团队说。







     以Ohmie台灯开发过程为蓝本,Krill Design制定出了一套标准化的可持续产品开发流程,包括研发、废弃物转化、产品设计、生产、媒介传播等五个阶段,并开始用蔗糖、咖啡渣、贝壳等材料开发新产品。

     而不少品牌也被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循环设计吸引,与Krill Design开展长期合作。比如与意大利知名品牌圣培露 (S.PELLEGRINO)合作开发的橘皮新材料产品,除了灯具外,还包括托盘、釉面等;与米兰的博维萨(Bovisa)、 德尔加诺(Dergano) 和比利亚皮佐(Villapizzone) 三个地区的咖啡馆合作推出的 Coffee.era 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咖啡渣产品,包括杯子、杯垫、家居饰品等。





从咖啡渣开始的故事

———————————

 STORY OF COFFEE GROUNDS 

当某一天 

我们终于对回收咖啡渣制成的环保杯盘、桌椅、文具,甚至服装习以为常 

其中一定少不了Kafftec咖法的功劳 

     2021年1月1日开始,饮品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吸管禁塑令”,纷纷换上纸吸管,可是纸吸管在热液体中变软的特性让大家一致表示“爱不起”,在这样的矛盾心境下,“渣渣管”出现了。

     “渣渣管”是咖啡渣吸管的昵称,是由咖啡渣和PLA(聚乳酸)制成的100%生物基可降解吸管,和环保纸吸管相比有耐搅拌,浸泡无软塌,不易粘嘴的绝对优势。被纸吸管折磨的消费者毫不犹豫地转向咖啡渣吸管,“渣渣管“供不应求。


     这是咖啡渣第一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感知到的大型应用。而关于咖啡渣的故事,远不只这根小小的“渣渣管”。



     据统计,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饮料之一,全球每天售出超过22亿杯咖啡,日均产生4万余吨咖啡残渣。根据2021年 “上海咖啡消费指数”公布的数据,上海的咖啡馆超过6900家,已经称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咖啡消费的不断上涨,咖啡渣的处理压力也不断增加。

     KAFFTEC咖法就诞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KAFFTEC咖法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提供回收升级的材料和产品以及环保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其中,咖啡渣系列产品是通过回收和材料工程技术将咖啡渣变废为宝,赋予咖啡渣第二次生命,升级再造设计出环保杯盘、创意文具、生活用品及桌椅家具等新单品。咖啡渣被做成杯子、椅子、衣架甚至桌面及墙面装饰材料,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更环保的选择。






LOHAS乐活 X Kafftec咖法市场总监 杨杨



Q:Kafftec咖法的产品是由 100% 咖啡渣制作而成的吗?


A:其实并不是 100% 咖啡渣的成分,目前现有的技术还不能100% 地用咖啡渣做成性能达到工业标准的商品。我们用咖啡渣取代塑料,降低塑料在设计中的占比,体现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减塑。我们的核心技术是注塑,将咖啡渣和 PP(聚丙烯)结合形成咖啡渣 PP 粒子的新型材料。当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咖啡渣利用最大化的方法。

Q:如何实现和普通材质差异最小化?


A:回收材料二次利用的核心是技术,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谈。KAFFTEC 咖法设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到目前为止,我们自有的成熟应用的咖啡渣多元再生材料有工业用咖啡粉、咖啡渣 PP 粒子、氮基高分子材料以及咖啡渣刨花板等多种材料。并且我们还在颜色上做了改进,除了之前的原色和咖啡色,我们的氮基高分子材料现在有32 种颜色可供选择。我们也在尽可能地做到让环保产品和普通产品在性能上没有差别。

Q:Kafftec咖法使用的咖啡渣原料来自于哪里?


A:原料来自于回收使用过的咖啡粉。刚开始我们从咖啡门店回收,申请了湿垃圾回收资质,去到上海市内多家咖啡门店回收咖啡渣。在我们前期研发过程中以及小批量生产中采用这种方法,但发现这种做法目前成本较高,一是运输成本,二是咖啡渣分拣成本;且回收品质较难控制,所以仅限于量不大的情况。基于现在KAFFTEC 咖法日常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的咖啡渣原料主要来自咖啡饮品工厂。工厂会产生大量的咖啡渣,而且是分拣好的不含杂质的咖啡渣,这对于我们进行品质管控是十分有利的,门店回收的比例就相对减少了。



Q:作为环保产品,Kafftec咖法的产品会比普通材料的同类产品价格高吗?


A:固有印象中涉及到环保产品价格会高一些,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特殊技术成本高,所以相应的售价也就比较高,但这不是绝对现象。就像现在的KAFFTEC咖法,我们的杯盘系列就是很成熟的热卖产品,在销量足够大订单足够多的情况下,会让我们成本更可控,所以杯盘系列的零售价和普通材料产品相比几乎没有差别。这是个良性循环,消费者越多生产量越大,成本就越可控价格就越优化。

Q:Kafftec咖法未来有什么规划?


A:拓宽领域非常重要,不过一切的核心是技术。关于将来的计划,一方面是拓展咖啡渣的二次应用领域:比如我们考虑用咖啡渣纱线做衬衣、抱枕之类的家居小物,并且因为咖啡渣有除异味的功能,也非常适合做鞋底等鞋类产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研发其他材料的回收升级与应用,比如茶叶渣、麦秸秆、啤酒糟、甘蔗渣、塑料瓶、玻璃瓶等,总之会将可持续设计进行到底。我们不仅希望生产制造更多的可持续产品,还希望将KAFFTEC咖法打造成可持续供应链,包括废弃物回收、创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其中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给市场提供服务。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探索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

蛋壳的N种可能

———————————

 POSSIBILITIES FOR EGGSHELLS 









2021年米兰设计周上,一组异想天开的装置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从屏风、地砖到圆凳家居摆件…… 

它们都来源于全球第一个可持续的蛋壳瓷砖系列CArrelé 

     2019年的一次获奖经历,给了Elaine一个打开天然材料更广阔空间的契机,“那张去米兰看展的机票让我认识了 Nature Squared,这家注重可持续的材料设计公司是当时我看的第一个展,也是印象最深的。”

     彼时作为纺织设计师的Elaine也让对方看到了未来共同开发系列的契合点。“我也问过他们仅仅是想做一个联名系列还是有更长远的目标。”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Elaine受邀一起去Nature Squared位于菲律宾宿务的工厂看看,从设计师的角度探寻天然材料的方向。

     “他们有300多种来自农业、渔业的天然材料,像树皮、贝壳……都来源于当地废弃物的供应链。”这让Elaine觉得很有意思,她自己的工作室The Fabrick Lab本来就在探索怎么重组供应链,让设计变得更有意义,再加上Nature Squared相应的客户能让其供应链的可持续设想得以应用、实现。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帮他们重整一些生产线。

     两年后我们看到的CArrelé系列家居便是Elaine交出的第一份成果。“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球很多领域所使用的材料中都含有碳酸钙,而Nature Squared 的天然材料库中也有很多包含了这种成分,比如贝壳、鸡蛋壳。”
     这也是CArrelé系列名字的灵感来源之一,Ca便是化学元素中的钙,而这个法语词的原意就是平铺(砖块)。Elaine和我们说,其实CArrelé不仅仅指成型的砖块,它代表一种材料的配方,未来会覆盖更广的应用面。

     之所以选择从蛋壳开始,Elaine说:“当你站在蛋壳或者坐在蛋壳上生活时,不是比其他材料更有趣吗?它既脆弱,又很坚固。如果用贝壳的话,那人们去海滩就能体验到了。”而且他们选用的蛋壳来自菲律宾当地餐厅、咖啡厅的厨房做蛋糕用掉的鸡蛋。在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材料来源同时,当地机构也会因为垃圾回收得到第二份收益。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Elaine创作这个系列时很享受在清洗、挑选、打碎、风干之后,给蛋壳上色的过程,在颜色的选择上,一方面考虑到鸡蛋本身用于烘焙,希望呈现一种与之相关的自然色调,像烤制的蛋糕;另一方面她用植物不同部分提炼出来的红绿蓝来呈现RGB的三种基本色。

    “我很想把户外自然、安全的元素带入到人们的家里面,比如叶绿素的颜色,对眼睛来说也是一种放松。”而整个上色过程,在东南亚的室温下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像陶瓷那样需要高温烧制, “我们希望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能耗。”

     而他们考虑的 可持续不仅仅是材料的再生,在菲律宾的工厂,还有提升每个人不同能力的工作坊,“如果单纯是我来设计的话,他们的归宿感也不够强烈,我希望他们能给我带来不同的设计灵感。”在疫情之前,Elaine 经常会往返于菲律宾和香港的工作室保持大家交流。


     此外,对整个供应链的关注,他们从在当地做原材料调研,一直延续到产品最终回收降解的终点。“如今大部分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或许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离垃圾堆填区还有点远,但我在菲律宾亲眼看到有人生活在堆填区附近时,内心很颤动,也因此会更认真地考虑每一件产品的归宿。”Elaine说道。






     她也很感谢Nature Squared的信任,让彼此开启这个系列的大胆尝试。即使和原来他们的天然材料相比,CArrelé的价格已经要低不少,但对许多人来说仍然不便宜。对此Elaine 觉得,它能同时满足健康、长久使用,还可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是一笔值得的成本。反而如果在一个空间里经常更换、不能重生的材料会更贵也更浪费。


    “这和大家对‘快时尚’的审视是一样的,现在人们关注自己穿在身上的东西,我希望大家也能看到家里陪伴自己的物件,我们每天和它在同一个空间环境里,呼吸着与之有关的气味,像鸡蛋壳一样,越健康、越天然,不是越好吗?”







设计出新“瓜” 

———————————

 LUFFA COMES FROM NATURE 



自然是生命的哲学 

过去几年间,设计师梁晨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不断尝试 通过设计的手法去表达自然中所蕴含的哲学 

他以自然万物为师,从不起眼的丝瓜中挖掘出家具设计的可能性 

     在梁晨凭借丝瓜系列1.0荣获2019年红点奖(RedDot Award 2019)至尊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后,两年后,他又从研究丝瓜表面纹理的二维层面上升到探索丝瓜内部结构的三维层面,诞生了全新的丝瓜系列2.0,再一次摘得2021年红点奖至尊设计奖。



     对于丝瓜这一不起眼的自然界生物,梁晨把它当作一种家具材料已经研究了四个年头。而他坦言,在最开始他只是非常偶然地发现了丝瓜的“纹理很漂亮,很温暖”,对材料的兴趣和好奇促使他开始在工作室里做丝瓜的“实验”。“我去了解丝瓜的特性、结构以及应用的可能性, 尝试了很多工艺,也把它和不同的材料结合,甚至还把丝瓜磨成粉,就差像泡中药一样口服了。”梁晨笑着说道。










     多亏了他的不懈努力,我们得以在后来看到了丝瓜系列1.0的问世,远看平平无奇的桌椅,其实选材于天然材料丝瓜,近看纹理细腻,手感温暖,其可拆卸的结构也非常便于运输与组装。但到这里,梁晨对丝瓜的执着与热情远远没有结束,他又发现了丝瓜内部的自然结构极其稳固,试图将其应用到家具设计中。


     于是“研究员”梁晨大量购买植物书籍,四处咨询植物专业的朋友,“我觉得这种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会有很多打破界限的收获。”最终,他们将看上去柔软的丝瓜做了硬化处理,成为一种新的自然材料,在能够承受非常大压力的同时又做到了质量很轻。边桌是利用丝瓜高强硬度的材料属性,将其作为整体的支撑结构。3D打印部分从外部造型到内部结构以及表面的镂空,均是用计算机参数化的算法沿着丝瓜的结构与纹理“生长”而成。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说,“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在梁晨看来,从一颗种子到苍天大树,从一块石头到自然地貌,大自然其实是最伟大的设计师。丝瓜系列2.0这张边桌设计的核心正是将原始的自然材料与现代的数字化成型技术相结合,计算机算法学习的是自然界中丝瓜结构的天然生长方式。


     从通过回收纸质体现自然原貌的纸岩系列,到持续研究中并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诞生3.0的丝瓜系列,“设计追随自然”是梁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在后疫情时代,他与他所带领的明渡设计工作室更关注于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他们希望能从中发现更多的可能,而设计就是探索每一种可能的方法。

     人们相信,立足未来的设计一定是环保、可持续的,材料与科技的革新一定是推动设计进步的力量,但比起拿某种设计去得到一个简单的“绿色标签”,梁晨认为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绿色系统”。他说:“从原材料的采集,到生产制造的过程,到包装运输安装,最后到被回收再次利用,可持续的理念应该是体现在每个环节当中。”


     而这一切不仅对设计师,对整个社会来说都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仍然有着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就像梁晨的工作室“明渡”所寓意的设计哲学那样,在设计师们用智慧从此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那些可激发创新的思考而非仅仅是结果,会为人们生活里习以为常的“答案”带来更多不一样,也终有一天足以形成改变的力量。






 内容编辑整理自《LOHAS乐活》GDO100特别号
图片及信息均来自于设计品牌及社交媒体,版权归其所有。




· END ·




· 推荐阅读 ·


别浪费秋冬的枯树枝!20种树枝创意玩起来!

NBS | 城市河流与洪泛公园

NBS | 城市中的活水湿地
儿童友好社区设计︱大城市里的“游乐场”两则
划船上班,桨板聚会……河流可以跟人多亲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可持续景观研究院”(ID:yushuijief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