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掉”的智慧城市
历经两年半的拖延和博弈,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Sidewalk Labs最终宣布放弃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水岸码头(Quayside)智慧城市项目。
因疫后经济危机及市民担忧的数据隐私问题,占地12英亩的智慧城市再无揭幕的那天。这个规划了完全智能+立体的公路交通系统、地下隧道网络、全球首个全木制社区、全城模块化建筑的项目“夭折”,也为科技+生态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
Sidewalk Toronto效果图(局部)
巴塞罗那涉足超级街区理念,限制城区交通速度和流量;
新加坡使用传感器项目了解居民能源使用和废物产量;
韩国打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理想之城——韩国松岛;
......
放眼全球,大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仍处于萌芽阶段,水岸码头被弃始末也充分展现出智慧城市落地背后的复杂与艰难。据联合国一项研究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其中70%将生活在城市。这意味着未来30年,城市建筑和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将大幅增加。究竟,怎样才能落成一座规划中的生态科技城?

一座可持续的“零碳城”
如何「生生」不息?
「Green Float 海上浮城」
清水建设设计的Green Float海上浮城
02 碳中和
Springwise设计的低碳能源材料建筑
BIG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浮动城市 Oceanix City
美国犹他州 The Point 社区
05 生态城市 (Biomorphic Urbanism)
本届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将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创新平台FIP、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德国SBA设计公司联合打造:
未来生态城市论坛
—— 数字与“零碳”未来
(6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点击下方海报报名,可免199元门票!
演讲嘉宾
车生泉 教授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
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创新平台中方主任
可持续生态设计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城市、
气候变化与人居环境碳中和、
生态设计与生态修复。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生态中心主义并不是人与自然完全回归,而是倡导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车生泉教授主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工程技术类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上海市科技公关或重点项目5项;如:上海世博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园区世博轴生态设计咨询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专利公开3项。
李宏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
创新平台德方执行主任、德国SBA建筑
和城市设计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主要研究领域:
智慧生态城市
无论是双碳目标制定与实施,还是让百姓获得有感的精细化城市管理,都对城市级数字孪生的建立和运行提出了期待。
李宏博士先后参与了大量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交通部、环境部、经济部资助的研究项目,如“Megacity–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在上海虹桥低碳商务区得以实施;“Morgen Stadt –智慧城市及未来城市研究”项目。其参与设计的项目先后获得了德国优秀城市设计奖、中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建筑工程鲁班奖、上海优秀工程咨询奖、世界生态建筑奖等荣誉。
孙健 教授
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
员
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承载能力及开发、
城市交通环境和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大数据与仿真。
未来30年是资源环境硬约束强于基础设施约束的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离不开低碳节能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孙健教授曾任“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及客流加权动力学行为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碳排放形成机理及供给侧对策研究”、“基于大数据移动监测的城市交通碳排放形成机理及评估体系”、“上海全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承载能力与开发研究”等研究项目负责人。
古纳 • 格林 教授
Prof. Gunnar Grün
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声学建筑物理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室内环境舒适度、
系统集成建筑能源效率、
低碳社区与建筑节能。
现如今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在未来如何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城市的转型将是重中之重。
古纳•格林教授、博士是德国标准化委员会(DIN)和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和弗劳恩霍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指导委员会成员, 欧盟智慧城市委员会委员,慕尼黑智慧城市顾问专家团成员。先后参与了大量欧盟委员会、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联邦经济能源部等的研究项目。
日程安排
10:00
嘉宾致辞
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统筹发展和能源部领导
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领导
10:25
低碳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车生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创新平台中方主任、可持续生态设计中心主任
10:45
城市级数字孪生
——以人工智能建模技术为智慧城市赋能
李宏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德方执行主任
11:05
“双碳时代”下,
区域“碳中和”规划的新捷径
Prof. Gunnar Grün
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
11:25
多模式出行数据新洞察
——网约车选择偏好与碳减排效益分析
孙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
圆桌:让城市更懂宜居
——未来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主持人:李宏博士
对话嘉宾:车生泉教授、Prof. Gunnar Grün、孙健教授
用科技预见20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ID:realtech-exp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