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羊驼,到底好不好吃?

烤羊驼,到底好不好吃?

小心,这个互联网神兽要吐口水了。

曾经的网络活宝羊驼,敢问,谁还没用过它们的表情包?

瞅啥瞅?!

自信的眼神

围观看傻子

胆小傲娇的羊驼,又因为爱吐口水出名,你能想象吗,可爱搞笑的羊驼,居然来自远在南半球的南美洲。

它们在安第斯山脉的不毛之地,生活了几千年,一度封神,却沦为当地餐桌上的肉类主食。

羊驼到底是羊还是驼?它有什么来头?烤羊驼好吃吗?

羊驼是羊还是驼?

羊驼原产于亚马逊河上游海拔3000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脉的秘鲁中部,这里气候严酷,夜间温度低于0°C,白天达到16°C,年降水量为400-700毫米。

在这个半干旱的地区,草丛盛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无处藏身的野外条件培育了羊驼极强的适应性能与耐粗饲性能,它们可以生活在-18℃到22℃的气温环境中,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

对于高海拔和干旱沙漠地区,羊驼兼备了牦牛和骆驼的优势,在高海拔牧区的劣质草场和沙砾、荒漠灌木草场,羊驼比绵羊能更好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第一次见到羊驼的反应肯定会问:这到底是羊还是骆驼?

羊驼确实和骆驼很像,比如颈较长,蹄子是肉质的,走路的姿态也类同,胃里也有水囊,可以数日不饮水等等这些特点,都与骆驼相似;

但是羊驼身体较小,四肢很细,脚的前端有弯曲而尖锐的蹄,脸细长,耳尖长,眼睛很大,尾巴短,毛细长……这些又有点像绵羊了。

羊驼的毛纤维长而卷曲,毛长可以达到20-40厘米,细度可以达到15-20微米,并且具有光泽,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驼身体两侧呈现波浪形披覆,轻柔而富有弹性。

虽然这里环境恶劣,但因为羊驼在南美洲天敌非常少,所以性格非常温顺,连交流方式都十分可爱,比如身体摆姿势,或者用柔和的哼唱声音进行交流等等。

但是,羊驼有时也发脾气,比如它“闹情绪”的时候,能像骆驼那样从鼻中喷出分泌物和粪便来,或向别的动物脸上吐口水,以此来发泄它的怨气;当它感到痛苦时,又能像骆驼一样叫出悲惨的声音。

如今羊驼数量超过了三百万,美国、欧洲多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都有,但在南美洲境外,这个数量是非常小的(约4万),大头还是在南美,这里羊驼种群占世界的99%。

所以,南美才是羊驼真正的老家,人工驯养羊驼的故事,要从两千年前开始讲起了。


羊驼的身世之谜

在十六世纪之前,统治南美洲的一直是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塑造了曾经非常辉煌的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斯特克文明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

印加遗址。\视觉中国

羊驼的饲养和管理水平在印加帝国时代十一、十二世纪时达到一个高峰在这个时期,羊驼的饲养都是由贵族组成的一个特别的国家机构来管理。

羊驼作为家养的骆驼科动物,共有大羊驼和小羊驼两种类型

小羊驼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毛质优良,是莫切毛织物的重要原料,也是山地间重要贸易的物品。

印加人为了提高羊驼纤维质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饲养羊驼更在意的是羊驼毛纤维的密度,而缩小它的直径,并且尽可能保证羊驼毛的牢度。

在印加部落中,稀有的小羊驼毛是为皇室准备的,而羊驼则是为皇室或高级官员专用。

被剪了毛的羊驼。图\视觉中国

大羊驼是当地唯一驮重的动物,经常用于高地和海岸间的贸易以及从高山到亚马逊河流域的旅途中。还作为祭品或死后的贡品,经常被供奉在莫切重要人物的人物葬礼中。

印加桥。图\视觉中国

印加人还将羊驼列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五百年来,在秘鲁给羊驼剪毛都必须举行一种神圣而独特的仪式。

奥兰塔坦博的古印加遗址。图\视觉中国

首先,当地的印第安人手握彩色的麻绳,围成人墙,追赶在成千上万的羊驼后面,最终将它们赶到用金属栏杆围成的圈里;

圈中央是一座石制祭台,祭师选出一对羊驼,把它们的耳朵割下,将其鲜血涂抹于脸颊,并喝下血酒,咀嚼古柯叶,通过这种仪式来祈求羊驼世代繁衍生息。

石屋马丘比丘印加遗址秘鲁。图\视觉中国

礼毕后才开始剪羊毛,传说印加人要保留剪下的第一绺羊毛。在秘鲁的潘帕卡雷拉地区剪羊毛活动从安第斯冬至一直持续到六月。

羊驼既是印加人的守护神,也是他们的主粮之一,作为神怎么就成了口粮呢?看看南美人驯服的动物都是什么——

火鸡和豚鼠


   

   

对,你没看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牛、马、羊、猪等等,他们都没有,只能征服这种没什么战斗力的动物以此果腹,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羊驼是唯一一个中型动物,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沦为口粮。

羊驼肉是一种温和的红肉,非常嫩,非常瘦,有些人形容它自带甜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首选肉类,它的最佳做法是在高温下快速烤熟,只翻一次以保持其自然的嫩度,然后与新鲜鼠尾草、香菜、松子或切碎的大蒜进行完美搭配。

秘鲁美食羊驼肉图\视觉中国

为获得最佳的食用口感,羊驼肉应稀少或中等量食用,烹饪后,在加热的盘子上静置几分钟,它的味道最接近牛肉,没有脂肪的余味。

但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欧洲人开启了殖民扩张浪潮,在十六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到达了南美洲,当地的羊驼遭受了“致命打击”。

印加雕像秘鲁库斯科。图\视觉中国

西班牙殖民者不仅征服了一切,而且破坏了数年来印加人辛勤换来的高质量的羊驼。

早在西班牙侵略之前,羊驼和大羊驼的数量达到数百万计,短短的100年里数量减少了90%,饲养计划一直持续了后来的数百年,但都没能达到印加人那时的数量。

1969年的秘鲁军事政变也使羊驼养殖计划受到重创,有钱的庄园所拥有的羊驼一律被新政府充公,而新的政府对如何运作这项业务一无所知。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羊驼的数量已经跌到2500,000。如今政治环境已经改善,秘鲁的饲养主又可以背起包袱闯天下了,但是大多数的牧场不能够有效控制羊驼的饲养,而且很少有关于血统的记录。

欧洲的家畜以及在秘鲁的采矿业的发展,使得羊驼不再具有印加帝国时期的基础地位,导致了数量的急剧下降;再加上挣扎在贫困中的安第斯山脉放牧人,他们掌握的放牧经验也逐渐消失了,导致羊驼的数量一直提不上来。

注意羊驼出没。图\视觉中国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羊驼纤维才又一次复苏,到80年代羊驼产业成为秘鲁的战略经济资源,秘鲁的羊驼数量占世界总量的85%,成为一个值得保护的自然经济资源。

没想到,看着没心没肺的搞笑担当羊驼,居然有这么深厚的历史背景,下次见到它,说不定能从智慧的眼神里看到南美洲的荒漠草原呢。

-END-

文丨笑笑

图 |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中外团队揭示羊驼、美洲驼的起源与演变:受西班牙殖民影响》澎湃新闻

《“神兽”羊驼,究竟是羊还是驼?》中科院之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