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酸”爆红!酸性平面设计已成为最潮存在?

靠“酸”爆红!酸性平面设计已成为最潮存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设计INNER
(ID:Designinnner)



跟朋友谈论某项产品后,没多久便会从网络上不断出现该商品的相关广告,这种情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同样的感觉也许如同一旦意识到「酸性设计」(Acid Graphics)的存在,自此后就会觉得它似乎无所不在。




要一探酸性设计,就必须先了解其背后的根源与演进。
大约在1960年代的西方国家,开始有一群年轻人对社会体制感到不满,他们批评政府,高唱爱与和平并讲求自由解放,甚至会透过药物来找寻刺激,以极端的手法来发泄心情。



在如此思想开放的时代下,逐渐发展出嬉皮、迷幻、反乌托邦、迷幻艺术、锐舞、铁克诺音乐、浩室音乐等文化。


其中80年代由芝加哥知名DJ Frankie Knuckles,以德国电子乐先驱乐团Kraftwerk的唱片与蓝调歌声进行混音所开创的浩室音乐。

在广受欢迎后随之又发展出酸浩室音乐,并使用黄色笑脸的图案象征舞动的快乐。



不过,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酸」这个词来命名,可谓众说纷纭,但最多人认同的说法是取自于迷幻药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里头的酸(acid)。



当时很多人沉浸于音乐和迷幻药之中,在他人眼中这群人是愤世嫉俗的,然而他们自忖是追求心目中的享乐主义,促使在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各领域,皆连带催生出冲击的感受。



在平面设计方面,很多设计师想要彻底打破框架。

于是就在迷幻摇滚、电子音乐、迷幻艺术、酸浩室的薰陶下,色彩饱和度较高,并带有金属、液态、雷射的科技感,反覆出现几何图形的酸性设计,成为小众文化中最鲜明的记忆点。



回溯至初期的酸性设计,扭曲的线条搭配未来感的材质和各种重复元素,并透过颜色的反差和前后颠倒的构图,令观者有异常迷幻的视觉感受。



而至于在酸性海报的字型设计上,则大多为锯齿或流动等样式,同时以矩形式、重复式和椭圆形的切入点作为版型,创造出极具风格,且特别适合具有讽刺意味的海报设计,反乌托邦的氛围让人一看就会深陷于压抑的情绪中。


GUCCIMAZE:
   亚洲的酸性设计领军人







有趣的是,当小众文化与主流设计没有明确的界线时,酸性设计又重新回到众人的视野。

现在,我们可以在不少电影海报和唱片封套的设计上,看到新生代艺术家对于酸性设计的诠释,例如日本平面设计师GUCCIMAZE。





即是以独有的立体图形、高调的鲜艳霓虹色系,以及锐利的三维字体而声名大噪,还曾为Nicki MinajFlying Lotus等音乐人设计唱片封面视觉的字形,称GUCCIMAZE为亚洲酸性设计的领军人,可一点也不为过。


延续早期酸性设计的特征,时至今日设计师不仅保留了既有元素,更激荡出既复古又科技的崭新美学!
他们将酸性设计藉由光学技术,营造出奇异效果的欧普艺术(OP Art),与此同时以实验性的液态金属,打造流动扭曲的质感,并添加了反乌托邦的超现实场景,我们精选了以下几件相关作品,或许能加深你对酸性设计的记忆。
# 01
David Rudnick








设计师David Rudnick为Oneohtrix Point Never的专辑《Age Of》,设计充满实验性的几何字体,使其自带迷人的复古未来主义。
# 02
Victor Moatti











将萤光色融合了反乌托邦的天空,Victor Moatti为唱片封套注入了怀旧气息,完美呈现当代酸性设计恰如其分的科技感。




# 03
Jonathan Castro Alejos








来自秘鲁的平面设计师Jonathan Castro Alejos,为一场音乐活动设计海报主视觉,藉由饱和度很高的渐变色以及锐利的字体,创造出高度失真的迷幻感受!




# 04
于薇








荣获葛莱美「最佳唱片包装设计奖」肯定的中国台湾新锐设计师于薇,为Vast & Hazy与持修合作的歌曲〈你从来不曾属于我〉构思平面设计,试图将迷惘中看见浮木的卑微心境,幻化成光怪陆离又充满美感的花朵。




# 05
于薇、朱智显










BROYA ICEBOX Butterfly Effect的嘻哈派对主视觉海报,同样也是于薇担纲设计,以及由朱智显制作3D材质,两人配合主题「蝴蝶效应之新嘻哈蝴蝶梦」的戏剧性张力,运用霓虹色彩和玻璃质感的字体制造出眼花缭乱的效果,令人不自觉就会被这种vibe给吸引进去。






当然如果你想持续探索酸性设计的种种可能性,除了GUCCIMAZE之外,也可以关注相关的设计类Instagram账号。



包括ART ON LOOP、safehaven、chrometype、graphic.index,源源不绝的设计范本会让你灵感大发。



-END-


商务合作请联系betty47zsq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邮箱:zhangsiqi@japandesign.c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求是设计会”(ID:qiushidesignnew)。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