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在当代影像馆、成都市美术馆、天府人文艺术馆、东安书院、青白江LOCALAND城厢会客馆等场馆展出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摄影家的2000余幅作品。尽管目前摄影周已落下帷幕,但是成都当代影像馆展区将延长至2023年05月,东安书院展区、青白江LOCALAND城厢会客馆展区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所以,大家还有一睹优秀摄影作品的机会哟~
作品《舞者》
作为摄影行业从业者,我兴趣浓厚地参观了本次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主题场馆之一的成都当代影像馆,它呈现了《奇域》、《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获奖作品展》、《贝尔纳·弗孔》、《超现实主义下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六个艺术类摄影展和《庆典》、《岁月之光 》两个纪实类摄影展。
毫不掩饰地说,在整个观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当生活被图像化后被策划成一个展览,你能否感受到图像背后的意义表达,是否担心我们具备相应的欣赏能力?在摄影与艺术之间,我注定是偏执的,甚至于所谓的摄影“艺术”让我一度怀疑摄影究竟是什么?
当摄影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时,含蓄的表达方式便成了形而上的意识。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解读仿佛也是每个观展人的使命。
作品《无题》
就像一楼展厅里陈列的上百幅称之为“奇域”的摄影作品一样,“奇域”二字似乎是在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堆我看不懂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也印证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安德里斯·塞拉诺这幅名为《无题》的作品,在我看来就是一条被凝固在琥珀里的鱼。事实上。这个叛逆的美国艺术家,最擅长的是用屎尿、精液等恶心的材料,创造出超级唯美的作品,正如他震惊世人的《尿耶稣》,揭露真相的那一刻只会让你目瞪口呆。摄影于他,更像是一个表达反骨、揭露阴暗面的工具?
作品《Ronde du Soir 夜间环舞》
不可思议的是贝尔纳·弗孔,用一堆人体模型,就造就了自己“颠覆时代的摄影大师”,把摄影演绎成“真实的虚构”。弗孔的作品《Ronde du Soir 夜间环舞》,难道不是儿童版的飞跃疯人院?事实上,摄影于他更像是还原自己童年幻想世界的一个魔法棒。
作品《脱靶 Miss the Targht》
而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的获奖者蔡东东,则把摄影作品当成了一种游戏,你看这个作品《脱靶 Miss the Targht》,究竟是二维的照片还是三维的装置?据说这是从他过去十多年拍摄过的无用照片里筛选出来,加以创作,重新解构而成的新作品。摄影于他,还真的是一场废物利用的可持续玩乐。
艺术类摄影作品千人千面,即使是同一幅画面也能给不同的人带来相差甚远的感受,相对于飘渺的、模糊的艺术类摄影作品,我更偏爱于纪实类作品,真实的记录手法更能让我找到摄影的意义。
《庆典》—— 威廉·克莱因中国首展
CELEBRATION ——WILLIAM KLEIN
艺术家:威廉·克莱因
策展人:皮埃尔-路易·丹尼斯 、让-吕克·蒙特罗索
公众展期:2022.11.20-2023.03
展览现场
《庆典》作为威廉·克莱因中国首展,也是我此次观展印象最深的一部分,郑重地向大家推荐。震撼的巨幅摄影影像成序列地排列在眼前,从《纽约》到《东京》再到《莫斯科》等等,一幅幅以城市命名的当地街头景象可以不依托任何文字就能让观看者感受到不同城市的人文气息。
展览现场
作为摄影史上泰斗级人物,威廉·克莱因打破了当时全世界都在流行的布列松摄影风格,广泛使用广角和长焦,运用自然光和运动模糊,创造出模糊、变形、粗颗粒感、强烈黑白反差,却异常真实、鲜活、动感的全新视觉语言。
展览现场
滑稽的东京街头、浪漫的罗马街头、繁华的纽约街头、忧郁的莫斯科街头、有趣的巴黎街头。每一个城市在那个时代所独具有的“城市性格”都被克莱因用摄影日记的方式记录着,不参杂任何摄影技巧和个人复杂情绪的拍摄记录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照片”。
展览现场
就像在《东京》这组作品中,克莱因依然使用了他最擅长的广角镜头记录,图像中透着一股强烈的攻击性,仿佛宁静的人群中随时会发生暴动事件一样,挑衅的气息跃然于图像上。
在展览现场与作品互动
在庆典现场还有一大感触。摄影集对作者作品的展示是“小的”、“非系统成组别的”、“不流畅的”,本身过去时代的摄影作品就与当代社会是脱离的,要想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去读懂作品可谓是难上加难。而亲临展馆观赏,能看到巨幅的甚至是真人比例的照片,作品能成组别的流畅地展现在眼前,就像是看电影一般,即使没有文字语言播报介绍,震撼的视觉内容表达也能讲清楚作者眼里的世界和时代的故事。
《岁月之光》
艺术家:朱宪民
策展人:钟维兴、朱天霓
公众展期:2022.11.20-2023.03
展览现场
朱宪民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纪实摄影奠基人之一,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摄影作品大多以黄河中原、普通百姓为主题,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达,镜头下的人物无论贫富,未出现过变形、扭曲或是丝毫夸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镜头下的普通人,拥有自然的亲和力及情感的张力。
朱宪民作品
朱老先生的作品被陈列在一个更加昏暗的空间里,长廊里点亮着一幅幅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像。展厅用环状流线的形式呈现影像,身临其中就像是历史的长河在眼前流动着,内心的情绪随着移步换景此起彼伏。
展览现场
观赏完朱宪民先生此次的摄影展作品最大的感受是“尊重”二字,不刻意刻画苦难,通过最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出那个时代的人物情绪和生活状态,有贫苦消沉也有富饶自由,有抗争奋斗也有聚会狂欢,有和睦家庭也有不如人意。
朱宪民作品
展览现场
摄影的记录性毫无疑问是摄影的本体语言,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摄影的意义或许是记录真实、记录历史,也可以进行艺术的加工和美化,但终归是内心世界的表达。想起人民日报曾经写到过的一句话“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去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机和技术,也拍不出如此般模样,大胆去记录生活,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收藏的。” 正是无数个瞬间被记录着,我们才能在若干年后的现在,能通过摄影照片最直观的方式看到过去。
这或许是作为更偏爱纪实类摄影的我的执着与初心。
克莱因作品
随着手机摄影系统不断迭代升级和专业相机的不断下沉,“随手拍”早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件事儿。可当摄影艺术家们称之为“决定性瞬间”的时候,摄影又似乎成为了模糊的艺术。
对于摄影,你们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你更喜欢,抽象的艺术类摄影,还是真实的纪实类摄影?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分享你的idea~
文字| 小狼、小ONE
图片及摄影| 小狼、成都当代影像馆
排版| 小狼、小ONE
设计| YESOOAK
品牌| Agnes Yeh
主编/出品| Lena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落屋LUOWU”(ID:chengduluow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