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 | 艺术家供图、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参展客户供图/现场图
水墨的心态照学理上讲是要顺应道法自然出离俗世的。加入现代经济制度意味着全球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水墨不得不直面当代文明,于是学究们又开始一百多年前的论战:东西方文化的天然对立!
但在艺术家唐辉建看来,当他着手于水墨传统时,他仅把传统水墨当做表达的技艺来掌握,在他这里没有“中、西”文化的冲突对抗,只有根植于生活本身的融合。
▲唐辉建 《不说》 绢本55-55cm 2021
▲唐辉建 《不听》 绢本 55-55cm 2021
▲唐辉建 《不看》 绢本 55-55cm 2021
于他而言,水墨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把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通过笔墨这种能与古人超越时空形成某种联络的方式去表达可以得到某种触摸文化脉络般的愉悦感,通过各种二维笔触表达出生活的意境是对打破维度规则的成就感。
▲唐辉建 《达利-猿的放大镜》 绢本 55-55cm 2021
▲唐辉建《达利-猿的胡子》绢本 42-42cm 2021
▲唐辉建《被割伤的耳朵》 绢本 42-42cm 2021
这是位睿智、热情而又有“野心”的年轻一代艺术从业者,除了从水墨中获得的满足,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我希望把中国绘画的元素潮流化并把它推向读者。”
——唐辉建
▲唐辉建 《出世》 绢本 55-55cm 2021
▲唐辉建 《得鹭》 绢本 55-55cm 2021
▲唐辉建《戏蟾》 绢本 55-55cm 2021
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文化底蕴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唐辉建不断的从古画中吸取元素并将其用当代的创作方式呈现出来,让传统与当代艺术碰撞出新的属于自己个人艺术语言的火花。也就是说,唐辉建完全理解水墨传统后面的思想,支撑水墨存在的根源。水墨在农耕文化里是生活,水墨在城市文化中亦是生活,他要做的都在画里了。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面,我们看的第一眼便有一种十分清晰的感知,那就是“静”。
这是一种心情上不自觉的安静,也是一种可以荡涤心灵深处的宁静,我们彷佛能透过这些作品,看到艺术家优雅的用画笔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身影。
▲唐辉建《晚风》41.5--41.7CM 绢本丙烯 2022年
▲唐辉建 作品
或许是曾经的设计师职业素养和审美习惯,加之他骨子里也比较喜欢超现实的东西,所以绘画里都会带着超现实的影子,加上对动漫和游戏的喜爱自然也就出现了二次元的元素,黑色和篮色等皮肤色则是缘于他对藏传佛教绘画的研究和喜爱,藏佛里皮肤分五色分别有各自的像征和功能。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爱心猿”系列作品则是他个人当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IP语言。
▲唐辉建 《青绿速递》 42.8--43.1CM 绢本重彩丙烯 2022年
▲唐辉建 《问琴》 39.8--41.6CM 绢本重彩 2022年
为了深入学习中国绘画,唐辉建整整临摹了3年的唐宋古画,从而感受古人表达世界和个人境界的方式和审美追求。“爱心猿”形象正是来自于陈松年《猿猴献果图》里的猿猴的造型,桃心的脸、没有鼻子和嘴,艺术家把它起名为“不闻不问”,造型简洁朴拙,在特定的环境给它添上嘴巴表达意境,接下来的创作会一直围绕这个造型展开,同时也会制作一些雕塑和周边,以此展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元宇宙。
▲唐辉建 《晨曦》 57--41.9CM 绢本丙烯 2022年
▲唐辉建 《放了这条鱼》 56.5--55.1CM 绢本丙烯 2022年
▲唐辉建 《这调皮的猴子》 53-42CM 绢本丙烯 2022年
【平台声明】
本文所展示作品版权属艺术家本人
禁止抄袭与挪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艺术季”(ID:uas-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