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正当时——盘点康养旅游五大发展模式
以“康养+旅游+X”的模式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新型业态,构建一系列“健康+”模式,形成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前言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民的健康意识日渐觉醒,安全责任感日益提高。康养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未来将重塑行业热点。康养旅游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旅游观念,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中重要的类型和主流趋势之一,即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迎来爆发式消费增长。本文将通过几个经典案例的分析来探讨康养旅游的几大发展模式。
“1
“林旅融合”的森林康养模式
森林康养以森林景观、环境、食品、生态文化为主要依托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
经典案例:日本熊本县水上村森林疗养基地
亮点:极致化利用资源,打造“康养+研学+农乐”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日本熊本县水上村的森林、温泉、河流等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当地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修建了温泉民宿、市房山露营地、公园、市房水库、大吊桥等,并在不同季节举办汤山温泉樱花节、农林节、官方奥球磨越野赛等活动,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以此招揽游客。
水上村森林疗养基地还通过发展“康养+研学+农乐”的多样化发展模式,由村民与行政机构合作经营,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到观光及森林疗养工作中。例如,发动村民组织徒步旅行协会,打造多条疗养步道,设置自由散步路线(500米以上)、适度的步行路线(1.7千米)和健步徒步路线等3条线路,供游人根据体力自行选择。
水上村徒步
结合主要由村民设计和开展的“乡村塾”和各种大自然体验活动打造出各种农家、农村玩乐活动。同时从健康角度出发,将参与者的意愿与当地食材结合起来制定菜单,打造“疗养便当”,不同时节有不同的菜单,内容丰富,深受好评。
疗养便当
“2
“农旅融合”的农业康养模式
农业康养以科学养生为指导,通过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
经典案例:日本阿苏农场
亮点:
(1)康养互融,农旅相生,突出特色
早期的阿苏农场,以“运动、餐饮、疗愈、住宿、体验、购物”六大体验来满足客户需求。但随着农场日益发展和日本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阿苏农场在原有基础之上,同日本健康促进学术机构(民间协会组织)合作,开创了“大自然阿苏健康之森计划”(简称‘健康之森’)。
日本阿苏农场
农场由此实现转型升级:“健康之森”与“元气之森”两大区域形成。并从“测(身体测量)、动(健康运动)、疗(健康疗愈)、供(餐饮住宿)”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康养计划,真正实现“健康”促进“养生”,同时“蔬菜栽培棚”、“蘑菇栽培棚”、“迷你动物园”、“手工体验中心”等农旅项目,围绕康养这条主线进行巧妙串联,农旅相生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农场的特色。
健康之森与元气之森两大区域
测:针对现代都市人的快节奏生活与过大的压力、亚健康等状况,不仅给参与者进行准确测量,还能帮助大家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分析、运动指导,实现健康导航。
动:在康养理念的构建原则下,在农场元气之森中设计了超过70多种户外休闲运动体验设施,不仅适合儿童、青年、壮年,甚至老年人也能找到适宜的锻炼项目。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们,甚至是不擅长运动的游客群,都能享受到户外运动健身的快乐。
疗:在农场健康之森中,设置了30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圆顶建筑(馒头屋);10多种可精确检查身体各项机能的先进设备;13种健康热温泉、2种圆顶还原浴、3类餐厅、1个氧气圆顶等,让游客们一边欣赏周围自然风光,一边释放平日压力,在此过程中逐渐得到疗愈。除了日本健康促进学术机构专业人员为每位游客量身定制“健康促进菜单”外,农场还建立不同类型的主题商店,将这些健康食品、特色商品、纪念品等置于其内售卖,让游客们用得好,带得走,既巧妙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又成功实现了品牌营销推广。
供:农场打造了一系列趣味性的“馒头屋”供游客住宿,“馒头”屋顶上更是贴心地添置了天窗,这样在夜幕降临之时,在屋内可以舒适地观赏夜景。同时设置了三大主题区:乡村区、皇家区、私人区,打造不同主题的住宿区域。
乡村区
皇家区
私人区
(2)精准定位,深挖需求,与时俱进
日本阿苏农场在“实地调研+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深挖客户需求,精准定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做好创新运营。农场将目标人群定位为三代人都能参加、都有所得、都有裨益的农场。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消费习惯的客群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创造(如爱美女性的岩浆黏土水疗中心、童趣治愈的迷你动物园、营养丰富的多种餐厅、全家人参与的元气挑战馆等等),围绕农场主线,多而不乱,巧妙的实现了多层化发展。
阿苏农场露天汤池
“3
“体旅融合”的运动康养模式
运动康养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水上运动、户外体育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经典案例:瑞士洛伊科巴德小镇
亮点:
(1)对温泉康养产业的极致化发展,打造出疗养综合体
从罗马时代起,洛伊克巴德就因温泉而闻名,可谓历史悠久。洛伊克巴德正是凭借山中这些富含矿物质的温泉而闻名,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瑞士最大的水疗保健基地。小镇利用其四周广袤的森林和壮观的阿尔卑斯山,将温泉泡池临山而建,使游客能同时享受露天温泉和欣赏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出不同主题和功能的温泉疗养“综合体”。
瑞士洛伊克巴德小镇
洛伊克巴德温泉
(2)对户外健身产品的四季化打造
小镇经济开发核心是温泉,通过各种特色的温泉泡浴吸引游客。在此基础上,整合周边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泛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体验。一方面是以滑雪为品牌的山地运动项目,提供专业完善的设施与服务;另一方面为平衡季节性问题,还设计和提供丰富的非雪季山地运动产品,保持本地全年不绝的运动度假吸引力。冬季可开展各种滑雪项目,夏季可进行攀岩、登山以及山地缆车等多种山地探险。
“4
“医旅融合”的医疗康养模式
医疗康养在依托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养结合的康养基地,打造康养小镇、温泉养生度假区,形成中医药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治疗体系和温泉SPA为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提高医疗服务和救治水平。同时,瞄准年轻市场,结合“亚健康”趋势和中医治未病理念,创新保健类产品,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实现身心愉悦。
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经典案例:日本有马温泉
亮点:
(1)强化“核心+周边”的发展新格局
作为日本有马町的主要经济产业支柱,有马温泉将温泉作为旅游核心区域,并通过当地越来越发达的交通网为连接轴向周边辐射,最终形成“核心+周边”的发展新格局。有马温泉是在“御所泉源”、“天神泉源”和“极乐泉源”等著名泉源的依托下,在其周边建设有十多家温泉旅馆,并在确定了其核心景区地位后加强了周边景区的建设,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配套服务设施,将宗教寺庙、展览和博物馆等周边旅游资源和购物、饮食、住宿等服务设施通过旅游交通网进行串联。这种“核心+周边”的发展格局突破了传统温泉景区的区域范围限制,把整个有马町打造成一个综合旅游目的地。
日本有马温泉
(2)提炼自身特色,做好全时旅游开发
在设计温泉康养产品时充分将当地的风土文化和人性化结合起来,将特色的人文资源要素和优美的自然景象进行整合、提炼最后加以升华。将日本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有马当地的宗教文化、邮票文化等提炼融合,还营造了有马町的游客能够漫步在历经战争硝烟的遗迹街道上,与当地居民和其他游客一起参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浓郁氛围,创造出了一个既具有自身地区特色,还富有原生性优美生态环境的温泉景观效果。
除了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绿色原生态优势的基础上,为应对有马温泉的旅游淡季,有马还增加了多种适合夏季的温泉康养旅游活动以及推出了比旺季更多的、具有时节性的特色餐饮和“发行期限定”的土特产等。在增加的夏季温泉康养旅游活动中主要有“有马花火大会”、“有马垂钓比赛”、登六甲山等观光体育活动以及夏日庙会、特价带温泉的客室、亲子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成功应对了有马温泉旅游的时节性限制问题,使得有马温泉在传统的“旅游淡季”依然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
花火大会
六甲山风光
“5
“文旅融合”的文化康养模式
文化康养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
经典案例: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亮点:
(1)舞台化+场景化+生活化展示方式,再现黎苗文化,实现主题文化村落再造
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围绕黎苗文化主题,以自然黎族村寨为载体,通过旅游化并采取活态传承方式,以聚集开发为手段,对建筑景观与服饰的营造实现主题村落的再造。通过“舞台化+场景化+生活化”的展示方式,再现黎苗文化。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一方面塑造出原始黎族村寨的景观与布局,再现过去黎苗的原生态景象。让原住民以“半工半农”的身份进入景区工作,居民依然可以在此进行适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将村寨的生活场景变成文化展示空间,被动变成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搭建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通过集中表演民族艺术的舞台、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和多个民族工艺的展览馆,有意识地打造出展示民族文化的表演场。围绕此理念,旅游区从历史旧物与文化传说展示、村落景观与民居建筑展示、民族工艺、服饰及美食展示、人生礼仪和仪式展演、民族歌舞艺术展演等方面打造出一系列文化体验产品。
(2)对民族文化元素提取利用,营造场景化景观氛围
旅游区依托黎苗文化,对民族符号、图形文化、建筑文化、植物文化加以利用,还原黎苗生活环境,营造出场景化的景观氛围。
结语
未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支撑下,康养产业和旅游产业必将集合得更加紧密,但仍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探索出更多的发展路径。应以“康养+旅游+X”的模式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新型业态,构建一系列“健康+”模式,形成多点开花的新格局。发展密切相关的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经济是未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所在,其势头必将迅猛发展、势不可挡!
参考资料:
1.康养|日本森林康养基地典型案例
2.康养农场?一个以住宿与运动为核心,融合观赏、体验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农场:日本阿苏农场!
3.案例解读|日本阿苏农场
4.温泉+滑雪 如何带动康养小镇大发展?瑞士经典案例告诉你
5.「远海带你看世界」- 最美小镇系列之洛伊克巴德
6.马颖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D].浙江海洋大学.2020
7.陶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米易县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
8.殷果.少数民族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为例[D].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
9.张振祥,蒋倩,龚雪.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基于旅游体验[J].现代商贸工业,2016
10.马路遥.海南槟榔谷旅游区黎苗文化传承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九穗禾禾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