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1950年生于四川江安,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重庆文史馆馆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国内多地举办个展,并多次参加日本高知国际版画三年展、加拿大魁北克三河国际当代版画双年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和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版画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等30多家国内外美术馆公共收藏。
说明:
我和康宁同为四川美院教授,同是重庆文史馆馆员,他是我多年关注的版画家和版刻家(或可称木质雕刻家)。他长年持续、不断变化的创作,从不停留于艺术风格和艺术思路的样式化,而总是充满创作活力和艺术天分。我和康宁多年交往,相知日深。在我的感觉中,他的长相生性如鸿门宴中的樊哙,坦然直率,刚直不阿,有我非常敬佩的人格。曾在做活动时,他为我专门印画多幅,让大家抽奖,代我赠送给幸运的朋友们。恐怕少有著名艺术家能够如此大度。康宁真乃版画界之大方之家也。前前后后,我与康宁起码有五轮文字交集。撰文也好,对话也好,研讨也好,都很有意思。这次整理为同门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出,以期和美术界同道交流,同时也向康宁和康宁艺术的认同者、爱好者致以敬意!
王林
木刻艺术的忍者
在中国当代绘画十分火爆的时候,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是一个相对沉寂的领域。一些成功的艺术家,油画的、水墨的,正忙不迭地把自己的作品加工成丝网版画以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份额,谁还愿意一刀一刀在坚硬的木头上不停地刻划?——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崎岖小路上无畏攀登的人是很少见的。
康宁是其中最执着的艺术家之一。
生命树之一
黑白木刻
75×87cm
1990年
他长期从事黑白木刻创作,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一直坚持黑白木刻版画是刻出来的画,“刻”是本性,比“印”更重要。既然要“刻”,就会涉及工具和材料,一是使用刻刀刻画形象的艺术属性,二是硬质木材经过选择、加工、刻制出来的质材价值。在这两方面,康宁都有其独到之处。
生命树之二
黑白木刻
76×88cm
1990年
他的作品不论是乡土题材,如《生命·树》、《苞米扬花》,还是城市形象,如《眺望》、《对视》、《城市森林》,康宁都善于采用平面叠映式的空间组合,以不同线条作为形体之间的界限,然后用平行直线或平行曲线来构造块面。整体联系大气磅礴,局部处理则象是拉开木材表层,露出一种撕裂的力量。三角刀刻线的锋利、敏锐和刻划动作的果断、有力,使他的作品强劲而充满活力。而偏爱灰色调的有意控制,则给人以温馨、丰富、充实、独特的感受。在黑白木刻版画家中,康宁是一个敢于走极端,不怕独木桥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版画展览上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眺望
黑白木刻
60×68cm
1998年
康宁版画以刻为主,自然对木版的质材效果十分看重,不仅是他的刀法刻工在表现对象的同时,充分注意和媒材的关系,而且在印制、展示各个阶段亦非常重视对质材价值的发掘。为了使质材本身的审美属性得以尽情发挥,他不采用一般板材而是使用原木材料。因为在硬质原木上刻画的阻力加大,要求艺术家有更高的难度需要克服,从中呈现出材料的顽强性,而这既是物的属性也是人的表达。对原生态木材形状的保留,甚至不弃瘢痕、洞缝的印制,使康宁的作品有一种随机应变、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和仅视版画为画,以四周边框为界的所谓“经典版画”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康宁更进一步,直接把原木刻制作为作品,只刻不印,让木刻版画彻底回归到“刻”的本性,成为刻出来的绘画和版画式的雕刻。
大花鸟
原木木刻原版
253cm×30cm×6
2005-2007年
大花鸟局部
原木木刻原版
2005-2007年
这样一来,康宁已经走出了版画画地为牢的界线,使版画有可能通过展示方式的变化,成为在展示空间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公共艺术,而不是案头艺术或印刷作品。在这方面康宁有许多想法,当艺术家开始从展览场地条件出发来构思自己的作品时,他实际上已从传统个人创作方式出走,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和社会、和公众、和环境的现实关系而不仅仅是想像关系之中。这将会为康宁版画创作带来进一步变化,希望康宁为此所作的努力,能为版画界坦然界入当代艺术提供新鲜的艺术经验。
王林
2006年8月26日
为其在广东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而作
近期展览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12日-11月15日
展览地点:四川美院美术馆8/9号展厅
开放时间:9:30-17:00
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参观费用:免费
友情提示:请关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疫情期间参观须知,提前预约入馆观展。
四川美院美术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重庆同门艺术中心”(ID:gh_686d5e8c73f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