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市场上升预期的乐观心态配置组织与当前市场增长放缓和增量与存量并存的现实状况的不匹配
▌2. 基于大所小院的传统院所管理的模式与当前集约化、产品化、一体化业务要求之间的不匹配
传统的院所两级管理模式在项目营销、生产履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资源的分散与协调的困难,对高品质项目和产品打造方面的制约,对产品标准化及研发投入方面的制约,不同业务部门管理离散度过大等问题。勘察设计单位的未来发展需要构建更加紧密和协作的组织,需要通过“集团军”与“特种部队”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业务的突破,传统的大所小院的模式与新时期的业务发展要求不匹配。
▌3. 基于传统的行政思维而不是市场思维来构建管理规则
典型的做法是没有依据不同业务的发展好坏及时进行组织的调整,更多的是基于传统的行政命令的方式而不是市场化的方式来管理组织架构,业务的发展缺乏规则的有效引领,个人的成长缺乏更大的发展平台,传统的目标考核方式难以与共创共建共享的管理理念相匹配。
受制于传统行政思维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总部定位更多的是行政型、控制型总部,更多的是基于控制风险而非创造价值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但价值创造型总部除了常规的支持服务型职能外,更多的强调价值创造,强调鼓励和引导业务部门的发展。
▌2. 市场化机制多行政型命令少
更多的采用市场化的规则来进行管理,行政命令式的手段少。更多的采用授权的方式而不是集权的方式进行,更加关注发展和成长。
▌3. 关注远期、困难以及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事项
总部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远期发展的问题,解决下属单一组织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总部开展该类工作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问题。
▌1. 业务拓展
主要包括品牌塑造、融资支持、并购支持、业务开拓四个方面。品牌塑造是指通过总部的统一规划和运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公司的业务开展增加势能;融资支持、并购支持主要是为下属的部门开展相关业务提供资金、并购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业务开拓既包括原有业务的细化和深化,也包括新业务的培育和孵化。业务拓展的核心目的是为业务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同时为单位新业务领域的拓展提供前期的培育。
▌2. 共享协同
包括资源配置优化、信息共享、业务标准化等方面。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信息、客户等多方面的共享,减少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通过标准化等机制,减少业务和管理的离散度,打造可复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降低管理的消耗。
▌3. 业务管理
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管理控制等机制和手段,确保公司上下一盘棋,确保下属业务单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与单位的总体发展思路保持一致,并通过相关的管理机制将公司总体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意图进行有效的传达,比如关注人效、关注增长等要求,都可以通过考核等机制进行有效的传递。
▌4. 支持服务
包括事务支持、平台搭建等,支持服务根据工作内容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效率提升型服务、互动共享型服务。前者主要是指将各个部门日常发生的可以集中处理提高效率的事项进行集中管理,比如共享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后者主要是指通过搭建相关平台,如科研平台、信息平台等通过互动和共享来提升效率,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借助平台的力量赋能业务部门的发展,另外也让业务部门与总部有更多的互动和关联,提升总部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赵伟,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勘察设计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ID:psd-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