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符号学、美学、哲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史雷鸣博士认为“人工智能的短板在于具身性。它们没有肉体感受的直接经验,没有肉身世界的成长和社交关系直接体验。这是人类艺术家目前仅有的优势。”
“AI绘画,突破的是技术——构图、笔触、光色的效果。笔触的组织方式,甚至于动作表情,基于像和相的。这些都是数学模式。数学模式是基于统计学的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强项。
即使如此,人工智能缺少具身性,也就是肉体经验,以及肉身和心灵的成长经历,这是它的缺陷。
对于一些情感和身体的直接感受,它是仿真的、缺少直接体验的。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比优秀的艺术家更敏感,更精妙地捕捉这些细节,这其实是艺术最微妙的部分。
尤其是在画像之外,一些复杂的潜台词,由多个对象关系构成的,直接画面语义之外的潜台词,是人工智能绘画目前还不能达到的,需要类脑的人工智能才能解决。艺术,更加美妙之处,基于表面现象但是蕴含潜台词,需要相当的推理和戏剧性能力,大部分人类艺术家其实都不能很好表达。
延伸到深度的语义演绎和解读,就是艺术形而上的部分。这需要大语言模型,进行复杂的、深度的语义计算和生成,也需要学习和训练。这个伴随着大语言模型的进展,在未来的十年之内会解决。
《语言主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大脑,语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人的大脑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最多连接一千个其他的神经元。这个神经网络,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逻辑阵列。其内部的连接形成了并联和串联的网状的混合模式,相对于计算机而言,大脑神经网络并联的带宽极大。而运行的频率却很低。或者说并行计算能力很强,而串行计算的效能很低。
《嚎叫》50x50 怀念金斯伯格 2022年
注:本文图片来自史雷鸣博士的《语言主义》艺术展,共展出其近年来的二十余幅数字微喷作品。在史雷鸣眼中,艺术是语言,是叙述。艺术也是很多符号、符号之间的组织会产生很多叙述的可能和空间。
作者简介
史雷鸣博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商业”(ID:ATJ-201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