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纵横新作 / 四水归堂之仪,时空流转之境

矩阵纵横新作 / 四水归堂之仪,时空流转之境

添加微信号:  tototo02  解更多前沿设计资讯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面积600㎡,坐落于太平古城旁。周围自然景观与徽派建筑环绕,历史气息深厚。集至设计结合在地人文,赋予古城新生,将营销中心多个功能隐藏其间,一幅山水田园的美好生活片段栩栩如生。架构起当代风雅生活的古宅大院,正以一种新的面貌走来。

作为人类文明结晶的最大宗“物理文本”之一,容纳日常生活的建筑显然是寄托人们乡愁的绝佳载体,如果说一国一城是特定文明下群体共性乡愁的地理指称,那么,地域文化下的个性建筑则是个体乡愁的感官温度。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愈发成熟,当代人居的人文根源性觉醒与现代生活物理适用性的融合考量,愈发成为时下及未来建筑设计哲思的核心按钮。

当然,这也是“澄园”项目生活体验馆设计想法的原点。





地域文化和建筑目的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PURPOSE
“澄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一脉著名的吴敬梓故居风景区。项目坐落在太平古城旁,周围竹林、山丘环绕,南侧小溪潺潺而过,东侧筑有徽派韵味的微古城,地脉上整体的人文根源气息较为浓郁,或许,它正在等待着一次对等品位的当代生活对它的自然唤醒。

建筑意象启示

REVELATION OF ARCHITECTURAL IMAGE

第一次到项目现场是二零二零年九月深秋,烟雨如絮,宁静与闲适中颇有些访古探幽感。深冬时节得见的这幅景象与之前村子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所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带着项目关于“古城新生”的命题,我们自然想起此前众多考察项目的玩法“卓尔不群”、“推陈出新”、“新旧共荣”游于脑际。

尤其许多“拆古再仿古”式的所谓“新生”,在入境当地的这一刻,我们似乎获得了某种明悟——让现代生活能够圆融无碍地融入古建空间——当现代人置身这一设计空间场域中,以自己的日常为纽带,上有传统人文气韵让精神可依、此刻有静好生活触手可及、下有未来美好可期许,真正的现世大安稳莫过如是。

四水归堂之仪,时空流转之境

这是一座保存完善、文化遗存丰富的老院子,其历经岁月而愈发温醇稳重的形制与材质,恰如传统东方文明历久弥新的骨架,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古朴浑厚的姿态。





一如百年前名家大儒对襄河的一见钟情,澄园的出现,亦同众多全椒雅仕一见如故。以吴敬梓的人生故事线为脉络,澄园打造破竹、望岳、石仗、行云、流觞、曲水、栖山、归隐、印月园林“九境”。踏入澄园,一路禅意山石、窗花木雕,青瓦白墙,于城市霓虹深处,瞬间转身院墙围合的静谧幽深,曲巷婉转间,千百年风华流转,时间仿佛被放慢,自外向内带来平衡有度的生活。



近景赏望,阔气秀美,一股东方秀丽之美迎面而来,这是根深蒂固的华夏精神之共鸣,也是新时代作为传承的桥梁。其中又包含了万千瑰丽有通透的文化。

未墨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提取自黄山赭石色、灰绿色,点缀在弱对比的沉稳空间中。
未墨家具凝聚了对新东方神韵理念的净化、诗意的诠释以及细节工艺的追求,其温润的材质、面料的色彩充分与室外景观交融互汇。
















绿色吴笺覆古苔,濡毫重拟赋幽怀

洽谈区通过建筑内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营造出独特、错落的节奏美感,多元化的空间形式搭配淡雅质朴的艺术陈设,在与设计节点紧密扣连的同时,交织出宁静平和的氛围,与古建空间自然相融。
花艺装置舒展在走廊一侧,在灰白色烟雨山水的墙面包围下,渺阔、幽深、璞丽、风雅,这些词汇凝缩在了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中。

留满流岁月痕迹的物品是我们走过的象征,把环境打造成了濡墨的空间,空间中的每一个饰品、器物彷似或回味或预示着一段刚刚过去或即将开启的美好生活片段。



Vip室的山墙立面,完美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制和文化性装饰结构下的白墙,鲜明的形、色韵律下,既消弭了建筑柱体的压迫感,又很好地平衡了空间的节奏,一如传统诗画的留白艺术,让此处空间场域在透气感中给人以勃勃生机。

百年文脉化作老木枯藤枝节交错悬浮在空中,历经风霜雨雪终于枯木逢春,借鉴传统园林的借景之法,以艺术装置为中心,在室内空间中营造枯木逢春的视觉焦点,在新旧交际之中沉淀发芽生长,戏剧化地生成丰富多样的景观。一如传统水墨画中点睛的彩笔,赋予了空间濡美的想象力。





雅集是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写诗和绘画,躬身实践种种生活意趣。设计师把这一幕幕场景伏线于空间细节中,不经意间用空间来设计来引导风雅生活的当代回归。

闲来弄风雅,炉烟袅清香

韵美空间的秩序,移景入室,使空间更加的整体具有灵动性,空气中飘漫着书香门第之气 。回溯重来,仿入古宅大家之院之中。




携琴上楼,琴瑟和鸣,雅集千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入境,留低,品茗,打开身心让茶香飘入,是淳,是幽,更是始发自自我品位的一种愉悦感,此刻,过去,未来,千年。







项目名称 | 中天·澄园营销中心
项目业主 | 全椒万众达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
项目面积 | 600㎡
硬装设计 | 矩阵纵横
软装设计 | 杭州集至空间设计
创意总监 | 钟璟
主创设计 | 钟璟、程静
甲方团队 | 俞培柱、丁峰、张青青
完成时间 | 2020年11月
项目摄影 | ENV恩万建筑摄影


    
    
    
    


矩阵纵横简介



▲矩阵纵横最新28名合伙人首次亮相


矩阵纵横(Matrix Design)为2010年成立的以提供高端设计服务为目的的设计品牌。经过近10年的发展,Matrix Design已成长为兼具业界影响力和当代代表性的中国设计品牌,积极回应可持续发展的人类需求,针对资源、文化、城市、居住、商业和市场等要素贡献前瞻性地解析,用智慧和责任展示设计的魅力,在以“回归东方”为团队使命的前提下力求实现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效益的设计增值。


矩阵首发| 招商时代公园一座具有雕塑感的艺术空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此为矩;落笔成点,点通过'矩'布成平面的'阵','阵'通过'纵横'发展成为立体。从一点至立体,从一维空间至三维空间,由此,纵横天下;每个矩阵成员都是组成矩阵的每个节点,“以矩为方圆,万物皆成阵”为公司的核心理念。矩阵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回归东方。回归东方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这也是矩阵团队所喜欢和擅长的;二是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虽然中国是一个相当大、有潜力、有活力的市场,可是,如果不放眼世界,绝不会茁壮成长为梦想中的那种设计团队。

“矩阵纵横”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商业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的300人规模的设计团队,除提供硬软装室内一体化设计以外,“矩阵纵横”也向着地产类建筑与景观设计、灯光设计与标识设计、家居产品设计生产、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制造、设计项目落地拍摄宣传推广服务等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


矩阵首发| 金科旭辉上河之城体验新商业主题馆如何弄潮


伴随中国快速发展的高周转大地产时代背景下,“矩阵纵横”关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艺术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以跨界融合的新型工作方式提供创新的设计理念,解决并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创造充满活力的人性化城市空间,注重项目以深入的调研为基础,以严谨的理性逻辑为手段,以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目标为业主提供卓越的设计和专业服务。



矩阵的使命:回归东方

1 | 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

2 | 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


矩阵

1 | 从容的设计

2 | 从容的生活

3 | 不做有违自己内心的事


矩阵

1 | 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团队负责

2 | 相信相信的力量,做一个值得别人托付的人

3 | 超越自我、超越竞争者、超越客户期待


矩阵

1 | 我们可能会在乎你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你跟矩阵在一起的现在与未来。

2 | 不问:不要问你为矩阵做了什么;不要问矩阵为你做了什么。

3 | 问:一问通过矩阵这个平台做了什么?二问有没有得到学习?三问有没有得到提高?四问有没有改变?




矩阵纵横设计×王冠访谈| 设计界合伙人公司的范本


若要在设计界寻找合伙人公司的范本,矩阵纵横必是许多设计机构想要取经的首选。王冠、刘建辉、王兆宝三位创始合伙人,联手创造了壹家真正的合伙型设计公司,八年时间过去,合伙人目前已达28位。合伙制是他们当初壹拍即合的创业理念,也是他们履行至今未忘的初心。


八年前矩阵纵横初创时,曾与王冠有过壹些接触,邀请他做过媒体节目的主持人,也在他的建议下做过壹档名叫《甲方乙方》的访谈栏目。我的印象里,他应该是第壹个不谈设计本身而谈方法论的设计师,而且是壹个很有主意很有想法的理性派。正因为他理性,所以拥有迅速看透事情本质的能力,这大概是他能得以让合伙人们及团队信服的壹大重要原因。也因此,常有朋友或同行,像问诊老中医壹样,请教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此次访谈,他的言语间似乎是云淡风清的。我没有看到他为了理想而拼而博的那种忙碌状态,甚至,他也没有透露壹个现实的理想。他说矩阵纵横只有壹个特简单的目标,“就是别死就行,妳得活下来,活下来才说了算。”不过也许,只是镁光灯之下,所谓理想,不便说,不可说。 


合伙人从3到28的倍级增长,不变的是合伙本质


小编:请问三位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决定合伙? 


王冠:我和建辉是网友,见过壹次面之后大家壹拍即合,决定壹起做点事情。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只是感觉聊得比较好。建辉之前做了壹个网站叫IDMEN,现在也在运营,只是没怎么管了。以前网络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资源是很稀缺的,但是他愿意把壹些图片放到网站上给大家分享,也不想着盈利,没什么广告,我觉得这个人愿意分享,是壹个挺不错的人。机缘巧合之下,约着壹起见了面,吃了饭,就聊起来了。因为我们各自在上壹个公司都担任着总监的角色,所以也聊起觉得是不是应该创业。兆宝是我上壹个公司的同事,他主动加入到我们当中,当时我们仨就这样起家了。8年前,就这么简单。


小编:从见面认识到妳们真正合作开公司大概有多久?有慎重地考察壹段时间或者做规划吗?


王冠:当时时间非常窘迫,壹开始我只是跟建辉初步提了壹个概念,结果第二天建辉给我打电话就说离职了,我说那妳不能没有收入,我们要准备开始干活了。也是机缘巧合,有壹个以前的甲方找到我们,我们跟甲方说刚从上壹个公司离职,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别找我,不太好。他说我找的就是妳,妳干就可以了,没有公司没关系,挂靠壹个公司都行。所以只能说是机缘巧合,我们算是被整个行业的活儿推着走。


从那个项目后,我们才手忙脚乱地去开公司。我印象特别深,我二月二十几号在北京参加壹个展会时接到的客户电话,我们公司正式成立是三月十五号,不到壹个月的时间。壹直到今天为止,没有停下来过。


小编:矩阵纵横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受到很多业界公司的关注,希望跟妳们取经,那在最初这么仓促成立公司的时候,妳们就确定要做合伙型公司吗?


王冠:确实有很多公司和我们聊,问我们的合伙人架构是怎样的,大家也很想走这条路。我们是从壹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是要合伙,而不是公司做到壹定程度去变合伙。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自己,因为我自己“缺胳膊短腿”,所以我壹定要找到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人才可以做成事情。另外壹个原因,因为我们以前工作过的或者见过的很多设计公司属于个人能力特别强,可以驾驭很多事情,这种状态的利弊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所以我们壹开始就想要换壹种和以往业界不同的壹种模式,要做合伙制,而且壹开始我们就设定好了,要不断吸纳新的合伙人进来,所以到现在我们有28个合伙人,还在继续增加。


相信“相信的力量”


小编:妳们几位创始合伙人(王冠、王兆宝、刘建辉)之间,具体是如何分工的? 


王冠:从初创到现在,我们的分工随着阶段的发展是有所转变的。以前特别简单,我们三个都是属于技术型的,就从技术的不同板块分工,比如最早只有壹两个项目的时候,我主要负责前期概念想法以及平面,建辉负责深化,兆宝负责接下来的制作,这是解决壹个项目的最原始,最小的壹个单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现在不壹样了,兆宝现在是我们的“大总管”,公司所有里里外外的事情,从行政到业务,全部是他负责。建辉负责公司的出品,很多项目都是他亲自操刀,包括我们现在得了很多奖项,基本上都是他的功劳。我就属于“打酱油”型,我发现他们现在都不需要我了。第壹,他们的操作比我快很多,因为我电脑软件都不会用,如果我再抓几个人做事,我觉得效率反而是低的,所以干脆我就不去做了。而且有他们两个在这儿,把公司这些事情都料理得很好,而且我们其他的合伙人也都很给力。我每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干,也没有人找我。


小编:妳觉得经营合伙人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冠:每次开合伙人会议的时候,兆宝都会有壹个《合伙人宣言》拿出来给大家宣读,就是怎么定义合伙人,合伙人应该怎么相互平衡或者评价,内容其实是借鉴的壹个合伙人制度的通用版本,只是在最后我加了壹句,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已经变成了我们公司的信念。


从壹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彼此信任,从不猜疑,再怎么争吵,我始终相信他们,我相信他们也相信我,彼此间是这样的关系。所以壹句话讲完就是这么简单,“相信'相信的力量'”。


小编:如果大家都能达到彼此信任,那在工作当中,妳们还会有什么分歧吗?如果有,是怎么解决的? 


王冠:分歧比较少,因为大家工作不交叉,是分头行动的。公司成立早期的时候壹定要有人说了算,比如以前是我说了算,大家配合我;什么事是谁说了算,我配合他。不可能妳說妳的,我说我的,那肯定不行。建辉和兆宝始终相信我,我怎么说怎么算,所以我运气比较好。


小编:在业内或其他领域,妳有欣赏的合伙人公司或模式吗?


王冠:合伙人制度在律师行业比较广泛,但我们不了解,在我们设计行业来说,在我们之前好像也真没有可参考的范本。我们也是在尝试,进化的过程中,不知道好或不好,反正会进化出不壹样的形态。


小编:合伙人模式对妳而言是特别成功的。可否介绍壹些先进经验? 


王冠:其实合伙人的模式也没有那么复杂,我记得上次建辉去马蹄网的总监培训班上讲课的时候,就有人问我,說妳们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公司架构和利益分配是怎么做的?我说很简单,就是给大家分钱。


小编:要舍得把真正的利益拿出来。


王冠:对啊,所以如果妳壹定要总结模式的话,我觉得到今天为止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壹开始的时候就是壹个开放性的思维,就是我想搭建壹个集结各方能人的平台。我们都曾经在大公司大平台历练过,有做好事情的能力。那现在特别简单,我们搭壹个平台,妳自己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只要妳有能力把妳的版块做大做好就OK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位业界大咖特谦虚的带了壹帮人过来交流,到最后,他说他明白壹个道理,就是在我们公司,进来壹个设计师,我首先设定妳是“好人”,我把工作交给妳,妳用什么招做成公司可以不管;其他公司是进来壹个设计师,还得再找个人看着他做事,因为第壹人设不是“好人”。这就是我们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壹样。


妳加入我们了,我就相信妳跟我们是壹个状态的,这是我们的行事风格。另外,我们也有壹套体制来管理。本来去年年底我们想把这套管理系统向业界公开的,因为很多人想要学,但还没有精力把它完全整理出来。在今年初我也信守了这个承诺,兆宝在给马蹄网的总监培训班上课时分享了这个系统,不少公司专门来听。但它也有壹定的不适用性,因为它是完全伴随着我们公司八年来的壹个总结,其他公司不壹定能照着用。但我愿意贡献出来。


“活下来,才说了算”


小编:矩阵纵横提出希望回归东方,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也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这似乎也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优秀设计机构的信念与目标,我们从中看到东方文化自信的集体回归,您觉得这壹大势的兴起,将会带来怎样的设计未来? 


王冠:新亚洲是我们提出的壹个作品系列,我们运气比较好,在风格回归的时候,我们赶上这波,我们也做了很多被大家认同的新亚洲系的作品,但现在亚洲、东方,或者现代已经开始有些变化,我们也会主动去拥抱多壹些变化。但新亚洲风会是我们壹直坚持,也比较擅长的。


小编:


王冠:因为去年实在忙得没有时间整理,所以今年攒得比较多。既然大家在关注我们,我觉得我们还是有义务把我们做的项目呈现出来,主要目的是分享。包括我们的很多资料在网上被售卖,其实我觉得都无所谓,我们会不停产生新的东西。


出品的“量”和“质”是会有壹定矛盾的,即便所有项目单个来说都可以打90分以上,但是当妳出品的量大到壹定程度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妳不够90分,就是因为妳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了。大家希望会有更多不壹样的东西出来。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另外也需要市场的引导。客户给妳提壹个明确的需求,让妳来做,我觉得不壹定是坏事,我们除了讲设计,还要讲设计出品,还要讲最后的落地性。


设计产品也有一个系列性,我们不可能给不同甲方呈现完全壹模壹样的作品,就像服装行业,即使同样壹件衣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气质也是不壹样的。时装和成衣,我们都有。有的客户会根据我们做过的作品提要求,希望我们照着来给他做。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也是科学的,因为这套系统是成熟的,工艺是成熟的,所以投入成本可控,时间成本会降低,也在壹定程度上避免了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尤其是新客户,当大家彼此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会建议在成熟的系列基础上重新升级,我觉得这是对客户的负责任,甲方也认可。如果是合作很久、彼此很了解的客户,他也会提新的要求,或者希望壹起研发,但这是双方需要付出代价的。研究壹套新的东西,壹定需要变革,不光是设计本身,还有空间、造价、运营等等,需要各个部门坐在壹起开会。设计师谁会不愿意革新呢?这是我的壹个理性分析。


小编:以妳的经验而言,妳觉得什么样的设计师合适走合伙人的发展方式?


王冠:作为设计师,我会意识到壹个问题:设计是一门手艺,手艺人永远对自己的手艺非常有自信,觉得自己的手艺特别好,这是有手艺人固有的思维,就导致他无法向另外壹个人开放,所以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行业壹个最重要的壁垒。


对我而言,正是因为我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我特别需要别人帮助我,作为条件,我得让他过得比我更好。也就是说,妳要有开放的心态,要让别人得到更多的好处,他才能跟妳壹起长久地走下去,这是我个人的经验,要懂得让利于人。


本文素材图片版权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mages copyright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delete it as soon as possible




- END -


点击下方进入 云想衣裳 视频号
观看  季裕棠  的设计分享




点击下方进入 云想衣裳 视频号
郑忠 × 胡佬 30分钟解析三里屯洲际





点击下方进入 云想衣裳  视频号
走进 琚宾 的设计分享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将【云想设计美学】设为“星标公众号
可第一时间接收设计圈最新精选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云想设计美学”(ID:Yunxiang_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