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号: tototo02 了解更多前沿设计资讯
嘉
鱼
·
蓝
城
△意向图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这首《小雅·南有嘉魚》是一首祝酒词,描绘了宴会的丰盛,可见通达之举。
△项目周边环境
由诗及地,本案所在地嘉鱼因此而得名,源远流长。再观现代,同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回魚之乡”的嘉鱼与长江相伴,四周水系发达,湖泊成群,山水祥和,生态环境优越。
△项目周边环境
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下,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城乡区域和谐发展,已渗入到各行业实践活动之中。设计团队在追求差异化体验下,开启“文旅、休閒、文化、跨界”的新模式,追求一种身、心、灵独特体验的禅意生活。设计团队在追求差异化体验下,设计利用自然肌理、古旧器物,在强调文化传承与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上,将《诗经》的价值精粹提炼至空间里,再现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
△空间分析图
以诗入园,行舟念诗
当迈入至前厅后,眼前的《小雅·南有嘉鱼》诗篇便会翻开首页,淙淙流水环绕岩石而过,烂漫之间又不离自然之意。扁舟是咸宁在地性的重要标识,还原著这里的历史源流,溯流而上,揽入万诗。诗书漫卷,流淌下一地光阴;明暗之间,沉淀着无数思考。
鱼翔浅底,渔樵耕犊
一眼览去,天高海阔之间,沙盘空间和盘托出,丈量出一方自由开放的观景平台。纯粹色彩的底盘,绿意开始涂抹上色,回归自然之道的原始状态,大鱼游于其间,打破空间动与静的平衡。
礼乐之声,丝竹管弦
洽谈空间作为社交的主要场合,临湖而居,拥揽天地,述说着宏大与微小的哲学深思,也营造着静谧和谐的场景氛围,多数的故事皆可在此发生,记录。
编钟是古代大型打击乐器,按照音谱敲打弹奏成曲,经过现代手法的处理,也得以完美地融于空间之内,焚香抚琴,古松相伴,颇有一番琴瑟和鸣之意,呼应咸宁楚文化的重要精神特质。
经由历史的沉淀,旧器也在慢慢地完成它的转型,从祭祀之物,渐渐过渡到日常之物,深化空间的文化属性。千万年强经地壳运动后,古老河床隆起后造就的天然鹅卵石,在设计的笔下,如今提炼成茶几的形态,历经寻觅的追索,再次回应对自然大地的责任与尊重。
绿竹,枯荷,野果
没有多余的铺垫,返璞归真后的心上之物,全都悉数而来。古时的插花、喝茶,在经过数百年的流变之后,遑论形式如何更替,内核却从未逸出,仪式感一脉相承。从原型,经演变,逐渐生成,并最终得以呈现。
北院藏修,群贤而至
70%风·雅·颂之类书籍,承载著书馆的核心构成。从晨到暮,约上三两好友,在这里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温煦的木色,开一扇窗,以小见大。
夕阳余晖变化之中的室内光景带来更为动人,未可言语的宁静;禅意花艺的物象之中始终暗含着古言中简单深刻的哲学意境,或显过往或形应当下。
开放学堂之中,承载着阅读、书画、文创展示等功能。陈列着古书,木雕,香器,茶器,食材,围合成一座林下书屋。沐手抄诗,偶尔也像古人那样虔诚地沉浸于其中,获得一方心灵的高地。
煮雪问茶,论道经邦
叠放一支爱莲,摆放一盆绿植,簪取三两黄花,场景化的呈现,随着光影的移动,愈加见其沉思和典雅。
古时,茶道自始便是国人的自修之礼,或以茶待客 空间的布置,往往都是些旧物,而越是这些旧物,就越能引起我们小时的乡情。古人秉烛夜游,与朋友大谈浮生之事,枝丫在幕墙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趁着年华尚好,惜取金缕衣。
△项目周边环境
△
项目名称| 中国诗经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
项目位置|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鱼岳镇铁坡村
业主单位| 湖北中润康旅控股有限公司
硬装设计| IDM设计研究中心
软装设计| 矩阵鸣翠
摄影公司| 释象万合
设计面积| 1350㎡
硬装造价| 2800元/平米
软装造价| 2600元/平米
主要材料| 大理石,肌理漆,木饰面,木地板,古铜不銹钢
设计时间|2020.07
完工时间|2021.09
矩阵纵横简介
▲矩阵纵横最新28名合伙人首次亮相
矩阵纵横(Matrix Design)为2010年成立的以提供高端设计服务为目的的设计品牌。经过近10年的发展,Matrix Design已成长为兼具业界影响力和当代代表性的中国设计品牌,积极回应可持续发展的人类需求,针对资源、文化、城市、居住、商业和市场等要素贡献前瞻性地解析,用智慧和责任展示设计的魅力,在以“回归东方”为团队使命的前提下力求实现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效益的设计增值。
![]()
矩阵首发| 招商时代公园一座具有雕塑感的艺术空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此为矩;落笔成点,点通过'矩'布成平面的'阵','阵'通过'纵横'发展成为立体。从一点至立体,从一维空间至三维空间,由此,纵横天下;每个矩阵成员都是组成矩阵的每个节点,“以矩为方圆,万物皆成阵”为公司的核心理念。矩阵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回归东方。回归东方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这也是矩阵团队所喜欢和擅长的;二是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虽然中国是一个相当大、有潜力、有活力的市场,可是,如果不放眼世界,绝不会茁壮成长为梦想中的那种设计团队。
“矩阵纵横”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商业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的300人规模的设计团队,除提供硬软装室内一体化设计以外,“矩阵纵横”也向着地产类建筑与景观设计、灯光设计与标识设计、家居产品设计生产、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制造、设计项目落地拍摄宣传推广服务等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
![]()
矩阵首发| 金科旭辉上河之城体验新商业主题馆如何弄潮
伴随中国快速发展的高周转大地产时代背景下,“矩阵纵横”关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艺术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以跨界融合的新型工作方式提供创新的设计理念,解决并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创造充满活力的人性化城市空间,注重项目以深入的调研为基础,以严谨的理性逻辑为手段,以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目标为业主提供卓越的设计和专业服务。
矩阵的使命:回归东方
1 | 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
2 | 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
矩阵
1 | 从容的设计
2 | 从容的生活
3 | 不做有违自己内心的事
矩阵
1 | 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团队负责
2 | 相信相信的力量,做一个值得别人托付的人
3 | 超越自我、超越竞争者、超越客户期待
矩阵
1 | 我们可能会在乎你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你跟矩阵在一起的现在与未来。
2 | 不问:不要问你为矩阵做了什么;不要问矩阵为你做了什么。
3 | 问:一问通过矩阵这个平台做了什么?二问有没有得到学习?三问有没有得到提高?四问有没有改变?
矩阵纵横设计×王冠访谈| 设计界合伙人公司的范本
若要在设计界寻找合伙人公司的范本,矩阵纵横必是许多设计机构想要取经的首选。王冠、刘建辉、王兆宝三位创始合伙人,联手创造了壹家真正的合伙型设计公司,八年时间过去,合伙人目前已达28位。合伙制是他们当初壹拍即合的创业理念,也是他们履行至今未忘的初心。
八年前矩阵纵横初创时,曾与王冠有过壹些接触,邀请他做过媒体节目的主持人,也在他的建议下做过壹档名叫《甲方乙方》的访谈栏目。我的印象里,他应该是第壹个不谈设计本身而谈方法论的设计师,而且是壹个很有主意很有想法的理性派。正因为他理性,所以拥有迅速看透事情本质的能力,这大概是他能得以让合伙人们及团队信服的壹大重要原因。也因此,常有朋友或同行,像问诊老中医壹样,请教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此次访谈,他的言语间似乎是云淡风清的。我没有看到他为了理想而拼而博的那种忙碌状态,甚至,他也没有透露壹个现实的理想。他说矩阵纵横只有壹个特简单的目标,“就是别死就行,妳得活下来,活下来才说了算。”不过也许,只是镁光灯之下,所谓理想,不便说,不可说。
合伙人从3到28的倍级增长,不变的是合伙本质
小编:请问三位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决定合伙?
王冠:我和建辉是网友,见过壹次面之后大家壹拍即合,决定壹起做点事情。当时也没有特别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只是感觉聊得比较好。建辉之前做了壹个网站叫IDMEN,现在也在运营,只是没怎么管了。以前网络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资源是很稀缺的,但是他愿意把壹些图片放到网站上给大家分享,也不想着盈利,没什么广告,我觉得这个人愿意分享,是壹个挺不错的人。机缘巧合之下,约着壹起见了面,吃了饭,就聊起来了。因为我们各自在上壹个公司都担任着总监的角色,所以也聊起觉得是不是应该创业。兆宝是我上壹个公司的同事,他主动加入到我们当中,当时我们仨就这样起家了。8年前,就这么简单。
小编:从见面认识到妳们真正合作开公司大概有多久?有慎重地考察壹段时间或者做规划吗?
王冠:当时时间非常窘迫,壹开始我只是跟建辉初步提了壹个概念,结果第二天建辉给我打电话就说离职了,我说那妳不能没有收入,我们要准备开始干活了。也是机缘巧合,有壹个以前的甲方找到我们,我们跟甲方说刚从上壹个公司离职,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别找我,不太好。他说我找的就是妳,妳干就可以了,没有公司没关系,挂靠壹个公司都行。所以只能说是机缘巧合,我们算是被整个行业的活儿推着走。
从那个项目后,我们才手忙脚乱地去开公司。我印象特别深,我二月二十几号在北京参加壹个展会时接到的客户电话,我们公司正式成立是三月十五号,不到壹个月的时间。壹直到今天为止,没有停下来过。
小编:矩阵纵横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受到很多业界公司的关注,希望跟妳们取经,那在最初这么仓促成立公司的时候,妳们就确定要做合伙型公司吗?
王冠:确实有很多公司和我们聊,问我们的合伙人架构是怎样的,大家也很想走这条路。我们是从壹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是要合伙,而不是公司做到壹定程度去变合伙。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自己,因为我自己“缺胳膊短腿”,所以我壹定要找到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人才可以做成事情。另外壹个原因,因为我们以前工作过的或者见过的很多设计公司属于个人能力特别强,可以驾驭很多事情,这种状态的利弊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所以我们壹开始就想要换壹种和以往业界不同的壹种模式,要做合伙制,而且壹开始我们就设定好了,要不断吸纳新的合伙人进来,所以到现在我们有28个合伙人,还在继续增加。
相信“相信的力量”
小编:妳们几位创始合伙人(王冠、王兆宝、刘建辉)之间,具体是如何分工的?
王冠:从初创到现在,我们的分工随着阶段的发展是有所转变的。以前特别简单,我们三个都是属于技术型的,就从技术的不同板块分工,比如最早只有壹两个项目的时候,我主要负责前期概念想法以及平面,建辉负责深化,兆宝负责接下来的制作,这是解决壹个项目的最原始,最小的壹个单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现在不壹样了,兆宝现在是我们的“大总管”,公司所有里里外外的事情,从行政到业务,全部是他负责。建辉负责公司的出品,很多项目都是他亲自操刀,包括我们现在得了很多奖项,基本上都是他的功劳。我就属于“打酱油”型,我发现他们现在都不需要我了。第壹,他们的操作比我快很多,因为我电脑软件都不会用,如果我再抓几个人做事,我觉得效率反而是低的,所以干脆我就不去做了。而且有他们两个在这儿,把公司这些事情都料理得很好,而且我们其他的合伙人也都很给力。我每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干,也没有人找我。
小编:妳觉得经营合伙人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冠:每次开合伙人会议的时候,兆宝都会有壹个《合伙人宣言》拿出来给大家宣读,就是怎么定义合伙人,合伙人应该怎么相互平衡或者评价,内容其实是借鉴的壹个合伙人制度的通用版本,只是在最后我加了壹句,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已经变成了我们公司的信念。
从壹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彼此信任,从不猜疑,再怎么争吵,我始终相信他们,我相信他们也相信我,彼此间是这样的关系。所以壹句话讲完就是这么简单,“相信'相信的力量'”。
小编:如果大家都能达到彼此信任,那在工作当中,妳们还会有什么分歧吗?如果有,是怎么解决的?
王冠:分歧比较少,因为大家工作不交叉,是分头行动的。公司成立早期的时候壹定要有人说了算,比如以前是我说了算,大家配合我;什么事是谁说了算,我配合他。不可能妳說妳的,我说我的,那肯定不行。建辉和兆宝始终相信我,我怎么说怎么算,所以我运气比较好。
小编:在业内或其他领域,妳有欣赏的合伙人公司或模式吗?
王冠:合伙人制度在律师行业比较广泛,但我们不了解,在我们设计行业来说,在我们之前好像也真没有可参考的范本。我们也是在尝试,进化的过程中,不知道好或不好,反正会进化出不壹样的形态。
小编:合伙人模式对妳而言是特别成功的。可否介绍壹些先进经验?
王冠:其实合伙人的模式也没有那么复杂,我记得上次建辉去马蹄网的总监培训班上讲课的时候,就有人问我,說妳们公司的合伙人制度,公司架构和利益分配是怎么做的?我说很简单,就是给大家分钱。
小编:要舍得把真正的利益拿出来。
王冠:对啊,所以如果妳壹定要总结模式的话,我觉得到今天为止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壹开始的时候就是壹个开放性的思维,就是我想搭建壹个集结各方能人的平台。我们都曾经在大公司大平台历练过,有做好事情的能力。那现在特别简单,我们搭壹个平台,妳自己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只要妳有能力把妳的版块做大做好就OK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位业界大咖特谦虚的带了壹帮人过来交流,到最后,他说他明白壹个道理,就是在我们公司,进来壹个设计师,我首先设定妳是“好人”,我把工作交给妳,妳用什么招做成公司可以不管;其他公司是进来壹个设计师,还得再找个人看着他做事,因为第壹人设不是“好人”。这就是我们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壹样。
妳加入我们了,我就相信妳跟我们是壹个状态的,这是我们的行事风格。另外,我们也有壹套体制来管理。本来去年年底我们想把这套管理系统向业界公开的,因为很多人想要学,但还没有精力把它完全整理出来。在今年初我也信守了这个承诺,兆宝在给马蹄网的总监培训班上课时分享了这个系统,不少公司专门来听。但它也有壹定的不适用性,因为它是完全伴随着我们公司八年来的壹个总结,其他公司不壹定能照着用。但我愿意贡献出来。
“活下来,才说了算”
小编:矩阵纵横提出希望回归东方,将东方风格的作品发扬光大,也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这似乎也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优秀设计机构的信念与目标,我们从中看到东方文化自信的集体回归,您觉得这壹大势的兴起,将会带来怎样的设计未来?
王冠:新亚洲是我们提出的壹个作品系列,我们运气比较好,在风格回归的时候,我们赶上这波,我们也做了很多被大家认同的新亚洲系的作品,但现在亚洲、东方,或者现代已经开始有些变化,我们也会主动去拥抱多壹些变化。但新亚洲风会是我们壹直坚持,也比较擅长的。
小编:
王冠:因为去年实在忙得没有时间整理,所以今年攒得比较多。既然大家在关注我们,我觉得我们还是有义务把我们做的项目呈现出来,主要目的是分享。包括我们的很多资料在网上被售卖,其实我觉得都无所谓,我们会不停产生新的东西。
出品的“量”和“质”是会有壹定矛盾的,即便所有项目单个来说都可以打90分以上,但是当妳出品的量大到壹定程度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妳不够90分,就是因为妳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了。大家希望会有更多不壹样的东西出来。我们也在不断尝试,另外也需要市场的引导。客户给妳提壹个明确的需求,让妳来做,我觉得不壹定是坏事,我们除了讲设计,还要讲设计出品,还要讲最后的落地性。
设计产品也有一个系列性,我们不可能给不同甲方呈现完全壹模壹样的作品,就像服装行业,即使同样壹件衣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气质也是不壹样的。时装和成衣,我们都有。有的客户会根据我们做过的作品提要求,希望我们照着来给他做。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也是科学的,因为这套系统是成熟的,工艺是成熟的,所以投入成本可控,时间成本会降低,也在壹定程度上避免了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尤其是新客户,当大家彼此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会建议在成熟的系列基础上重新升级,我觉得这是对客户的负责任,甲方也认可。如果是合作很久、彼此很了解的客户,他也会提新的要求,或者希望壹起研发,但这是双方需要付出代价的。研究壹套新的东西,壹定需要变革,不光是设计本身,还有空间、造价、运营等等,需要各个部门坐在壹起开会。设计师谁会不愿意革新呢?这是我的壹个理性分析。
小编:以妳的经验而言,妳觉得什么样的设计师合适走合伙人的发展方式?
王冠:作为设计师,我会意识到壹个问题:设计是一门手艺,手艺人永远对自己的手艺非常有自信,觉得自己的手艺特别好,这是有手艺人固有的思维,就导致他无法向另外壹个人开放,所以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行业壹个最重要的壁垒。
对我而言,正是因为我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我特别需要别人帮助我,作为条件,我得让他过得比我更好。也就是说,妳要有开放的心态,要让别人得到更多的好处,他才能跟妳壹起长久地走下去,这是我个人的经验,要懂得让利于人。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云想设计美学”(ID:Yunxiang_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