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分钟,赏雕塑,听艺术,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宋代文物,《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高14.7厘米,口径23.3-18.6厘米,足距8厘米。
花盆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形足。内壁施天蓝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釉面气泡、棕眼明显,有“蚯蚓走泥纹”。底有五个渗水孔,刻数目字“四”和“重华宫”(横向)、“金昭玉翠用”(纵向)。
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从乾隆十一年开始,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命令内务府工匠在陈设类钧瓷上加刻陈设地点。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养心殿西暖阁;均釉渣斗二件……养心殿东暖阁;均釉高桩花盆二件……静憩轩;均釉海棠盆连二件,漱芳斋。传旨:俱各刻地名,钦此。于本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均釉盆连一件盆底贴得地名字名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钦此。”
可见,刻字的诏令下达后,先设计出拟刻的“地名字名样”粘贴在盆底,送乾隆皇帝过目,得到的旨意是“将大地名准刻横的、小地名准刻竖的”。从实物看,陈设类钧窑瓷器底部刻写的宫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横刻、具体陈设的地点即“小地名”在下竖刻,这样的布局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结果。
END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银牌艺术馆》
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牌艺术馆”(ID:XMYPYS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