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会呼吸的琉璃”,是一眼万年的惊艳!

绝美!“会呼吸的琉璃”,是一眼万年的惊艳!



         


你也许见识过琉璃的美

只要一点光线

它就流动起来,晶莹剔透

不如玻璃那般反复折射的耀眼绚丽

琉璃的光

不是大鸣大放的美

是优雅克制、动态的美

如果你见过了粉末铸造琉璃器


       
       


“会呼吸”的独特魅力

你会对这种美感受愈加深刻

半透明的石材质感

却布满了汹涌活泼的气泡

还有色彩在其中升腾

仿佛静默的冰河山川,内在奔涌的力量

纯净无暇的气息


       
       


本期「了不起的匠人」

带你认识艺术家高俊杰

和他富有东方哲思韵味的粉末铸造琉璃



在900度的高温下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气泡,被琉璃爱好者称之为“琉璃的呼吸”。 


而天然梦幻的氤氲色彩,是琉璃清雅的衣裳。


   

艺术家 | 高俊杰 


琉璃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部、手工艺术数字集成与智能制造、法国Chrysalide琉璃工作室创始人


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

2008年获南锡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玻璃综合设计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9年组建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玻璃艺术专业和工作室

2012年分别成立杭州與山堂工作室和宜兴與山堂工作室

2016年在上海金泽工艺社成立上海與山堂工作室

2020年起任杭州Manufacture Chrysalide琉璃工作室艺术总监


展览:


2002年  陶瓷作品《灯》参加法国桑特建国际设计展

2007年  琉璃作品《枕》 参加法国斯特拉斯堡玻璃艺术展

2008年  琉璃作品《园》与《烛台》 参加南京“非匠”艺术展

2013年  策展浙江省天台博物馆《文心翰墨》书画器物展

2021年  苏州本色美术馆《手中的星空》高俊杰琉璃作品展

2022年  第二届“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


   
   
   

● 2018年上海静安 《琉光璃彩》高俊杰作品展



   

 东方文化就像母语一样,

 给了我最初的美学滋养 



高俊杰出生于紫砂艺术的发源地丁蜀,却并没有顺理成章的师从家学,倾心于紫砂艺术。


但不妨碍他儿时便对“ 心与物游”的器物制作产生兴趣,并在“玩兴”中表现出秉异的天赋。


   


因为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理由,


“就是喜欢这种材质”,


从国美毕业之后,他去了人类琉璃艺术的故乡,试图探寻这种材质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问起,同时拥有东西方艺术视野的他,受哪一种的涵养更深时,高俊杰说,



“东方文化是我的母语,给了我美学上的滋养。


而国外在推动艺术影响力、艺术教育方面,我都学到了很多。


两种都是营养,关键在于如何吸收。”



   


高俊杰的琉璃作品,能让人捕捉到其中流动的东方韵味与哲思。


但,不止于此。


他说,做艺术的原生动力来自表现欲。


   
   
   

● 2021年苏州本色美术馆 《手中的星空》高俊杰作品展


当从小耳濡目染的紫砂造型艺术,与西方美学的共同浸染,在他的审美意识里,渐渐融汇。


最终在琉璃这种材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高俊杰的眼里,琉璃既是一种很久远的材料,又是一种新颖的材料。


材料就像是一件衣服,衣服是为了体现东方理念的内核。


   
   


在高俊杰的经历里,


最让人好奇的是“手工艺术数字集成与智能制造”,在纯手工技艺的领域里,科技,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比如,拉坯机的出现,颠覆了拉坯传统手艺的存在价值吗?


高俊杰认为并没有。


   
   
       
       
   
   


技术的更迭,只是工具的升级,作品的表现力难度并没有因此降低。


科技提供的是可能性,让创作者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


技术提供了玩票的机会,但并没有稀释艺术家或者匠人本身的价值。


相反的,它反而会倒逼创作者。


作为专业选手,如何在磅礴的洪流中,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是艺术家面临的真正挑战。


   

●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盏 唐代

   
       
       

● 高俊杰 舆山堂琉璃盏

   
   


“他的作品充分尊重材质的本性,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感悟,不刻意取悦,匠心独运,质朴坦然。


经他过手的器物既有“ 日用”的亲和力,又展现出艺术家对当下多元性的追求和收放自如的洒脱。”


 



 

 会呼吸的琉璃 

 制程繁复 成品率极低 



一件蜡模,只能烧制一件琉璃作品。


这是古法脱蜡铸造琉璃的奢侈之处,也是高俊杰对待作品的坚持。


 
 
 
     
     


 


这世界上不存在两只一模一样的粉末铸造琉璃器,每一件都是孤品。


它们只相似,却不同。


 
 
 


为什么会选择工艺更复杂、成品率更低的脱蜡法呢?


吹制法的局限,在于器物造型的精准度不够。


对艺术家来说,器物的造型之美关乎每一个细小的曲线和比例。


而脱蜡法烧制成的器物,与艺术家的设计和预判严丝合缝,线条的控制、起伏和肌理都可以完全干预。


 
 


如果说脱蜡法是沿袭古法,那么粉末铸造则是高俊杰自己的探索。


将玻璃块、粉末填入预先设计的模型中,置入熔炉升温融熔成完整作品。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控制色彩的位置,烧成后的作品呈现类似玉的质感。


 
 


温润克制,耐人寻味的美感。


粉末颗粒愈小,小气泡愈多,透明度也就愈低。


制程繁复,耗时费工。


 


回国之后,他的作品风格,慢慢倾向回归国人的审美习惯。


西方的玻璃艺术,强调光线的折射,耀眼的材料质感和效果。


而属于东方审美的含蓄、克制、朦胧、甚至诗意和韵味,用原有的技术手段无法抵达。


他运用粉末铸造法,尝试让色彩产生如上的质感。


     
     
 
 
 



粉末铸造琉璃的工艺过程



1、设计器型,画初稿

初稿的设计在琉璃制作前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俊杰的部分作品,设计底稿竟然是10年前完成的!


 



2. 创作原稿模型

先用泥或者石蜡塑造出一比一的泥塑或者蜡模,泥塑和蜡模的器型和纹理,决定了烧制成品后琉璃的精 、气、神。


 

● 浇蜡

 

● 蜡模粗稿


 

● 修模


在一定程度上蜡模和泥塑的造型已经呈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高度。它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3. 浇筑石膏模  高温脱蜡

泥塑或蜡模制作完成之后,则需浇筑石膏模型,待石膏完全封住泥塑或蜡模,干固以后,再将石膏中泥塑一点点的掏空。


 

● 灌石膏模


这个过程非常考验细致度。掏泥的过程不能对石膏模有丝毫的破坏。蜡模放进高温脱蜡箱,直接脱蜡。



4. 装窑  放料  烧制

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特殊要求放置不同的窑位,颜色的配比和放置位置,都是经过千万次实验和失败的的积累换来的。


 

● 入窑烧制


高俊杰介绍,琉璃烧制的实验成本非常高,


为了确定被市场和藏家认可的琉璃工艺和颜色配比,前期至少投入了200万。


烧制过程需要七天,大型琉璃器物甚至需要一个月。


对窑温的精准控制,决定了成品的色彩效果和工艺质量。



6. 打磨

打磨是最考验手工技术的工艺流程,既要保证原作线条的完整性,又要打磨出玉石般的质感。


高俊杰说,很多老师傅打磨,也会马失前蹄。


 

● 粗磨


 

● 抛光










脱蜡法加上粉末铸造,让器物的制造时间翻倍,成品率却不足50%。


历经雕模、翻模、脱蜡、蜡模、入窑、切割、酸洗、抛光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有你手中绝美的琉璃器。












   
       
       
   



 


     

琉璃瓦、琉璃器皿和琉璃首饰它们是同一种东西吗?

不是。


琉璃瓦是低温陶器上了一层釉质,陶瓷釉主要是玻璃质,二氧化硅是它的主要成分。


   
   

● 琉璃瓦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琉璃器和琉璃首饰都属于玻璃材料,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 琉璃饰品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区别主要在于工艺不同,比如玻璃器又分为吹制和铸造两种工艺。


   
       


     

杭州国家版本馆用到大尺寸、大体量的龙泉青瓷,您觉得琉璃这种材料有可能未来会用到建筑上去吗?




 
 

● 杭州国家版本馆 青瓷屏扇 


现在艺术玻璃在建筑上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家装和家居方面的应用比较少。


它毕竟还是一个相对昂贵的材料。


我们也有在考虑琉璃产品在家居方面的应用场景,比如把产品改造成洗手台盆等等。


       
       

●玻璃/琉璃材质在家居中的应用 

场地提供:@长沙 茶荟家居



     

您为什么会爱琉璃?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爱琉璃?


琉璃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首先在于这个材料非常美。


其次对于创作者而言,它可表现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我们可以用这个材料做很多事情,小到茶杯、酒杯,大到公共雕塑、家装用品等,应用范围很广,这是它很有意思的地方。


 
     
     

● 南北朝香宝子



至于大众,我觉得还是从自己的直觉出发。


一个人需要去相信自己的直觉,


直觉这件东西是美的,符合自己的审美习惯就好。


我觉得你可以没有条件的去喜欢一样东西,而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背书。




   



     

我们应该如何鉴赏一件琉璃器物?


其实很难去定义一个通用的、公允的鉴赏手段。


审美因人而异,每个人去感知一件器物的美感都带着个体的审美经验。


如果我来说明的话,可以从器物的手感和它呈现出来的质感,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感受工艺的细腻程度。


 
 




     

未来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主要还是围绕着玻璃材料美学去延展,器物和艺术品两个方面都会考虑。



也在跟一些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包括造型艺术家、设计师等等,可以期待一下多种形式的作品。


   

 
     
     



运营 | 匠匠

编辑 | jojo



* 文中图片由匠人本人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了不起的匠人”(ID:lbqdjr2017)。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