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地第一年| 2021年,成都的地都被谁拿走了?

集中供地第一年| 2021年,成都的地都被谁拿走了?


据财联社昨日报道,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企业,收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道红线”。

此消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道红线”相关指标,有望改善房企三道红线;

2.鼓励优质房企去收购问题企业的项目,收并购事件或将在2022年频发,楼市即将再次洗牌。

这一变化,实则反应的是“三道红线”之下的房企生态:此前,“三道红线”不止束缚房企通过收并购扩大土储,在公开拿地积极性方面,今年成都土地拍卖限制条件由“紧”到“松”、市场由“热”转“冷”可见一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如今房企频出暴雷,还能在土地市场接连出手拿地的房企的确是经过“三道红线”淬炼的“真金”。“三供两集中”改变市场周期,“双限”时代全面来临,全新的市场规则之下,2021年,谁还活跃在土拍市场?谁又是成都三次集中供地中的赢家?!

2021

成都房企集中供地拿地面积TOP10

先看2021年集中供地的总数据:2021年,成都三次集中供地累计成交125宗纯住宅/含住地块,合计约9244亩,总共揽金约1131亿元,平均楼面价为9051元/㎡;房地价差从一批次的4343元/㎡到三批次8919元/㎡的翻倍变化,体现了双限地利润空间的扩大,是土地调控政策由“紧”到“松”的典型表现。

房地产就这么神奇,不单是购房者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部分房企在成都土拍市场也表现出了如出一辙的心态,当然,这中间有三道红线的制约,也有企业对市场走向的判断。

但在多数企业收缩拿地的大环境之下,仍有企业逆周期拿地扩张布局。来看“2021年成都房企集中供地拿地面积TOP10榜单”:

(注:以上数据统计口径仅包含成都“12+2”集中供地区域的住宅/含住土地成交数据,不含崇州、大邑、邛崃、金堂、都江堰、东部新区等远郊区域以及纯商业地块。)

从上面这份榜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央国平”企业为拿地主力;

2.非平台企业中,中国铁建、龙湖、建发、中国电建拿地尤其活跃;

3.新进房企以产业优势获取大规模用地;

4.拿地面积TOP10房企拿下了全年集中供地成交面积的四成,市场集中程度较高。

那么,又有哪些典型拿地房企值得被关注?来看分析:


1.



知道点评:今年是成都TOD建设的爆发之年,自2020年12月成都首个TOD项目——陆肖TOD·麓鸣九天取证,到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成都轨道集团已先后启动22个TOD综合开发项目。

其中,已经进入销售阶段的有14个项目,包括陆肖、双凤桥、梓潼宫、二江寺、龙潭寺、幸福桥、廖家湾、新津、行政学院、三岔、马厂坝、双流西、中环、万盛TOD。

四川知道曾在过去两年的年末土地盘点中提到,在全域TOD顶层设计之下,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拿地总量在未来几年仍会持续排名前列。

2021年,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拿下的土地涉及武侯新城白佛桥TOD、双流西站TOD、新都大丰友谊站TOD、梓潼宫站TOD。目前,已经有多个TOD项目以公开拍卖转让股权方式来引入实力合作伙伴,众多头部房企也开始尝试投入TOD城市开发建设,如保利、旭辉、万科、龙湖、中国铁建、招商等房企均已取得一些TOD项目的股权。

房企与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合作,参与TOD开发建设不失为一种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当然,大前提是能经得住“三道红线”的考验。

2.



知道点评:有27个在售项目遍布成都12区(市)的人居,今年在三次集中供地中拿下了486亩土地,而据其官方口径,目前实则有1815亩新的土储。

人居的土储规模,在成都除了轨道交通集团,几乎没有房企能出其右,作为国有平台企业,人居的房地产打造水平也一再突破了市场的惯有印象,例如人居九林语、人居麓湖林语两个标杆林语系项目,可匹敌一线房企儫宅水准,行业内口碑极高。

今年,越发市场化的人居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勇猛,拿地实力强劲,因重点关注区域核心地块,取地价格不低,82.15亿元的总拿地金额排名2021年各大房企首位。其中天府新区地块、金牛区地块和成华区地块,最高清水限价分别达到了22550元/㎡、24000元/㎡和27200元/㎡,预计将开发高端精品项目。

3.

知道点评:2020年,厦门建发勇夺锦江区沙河堡地块还历历在目,如今央玺作为建发王府中式在成都的实力标杆项目,收获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更收获了购房者的房票。

这或许坚定了建发持续布局城市核心区的决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建发拿下的三宗土地仅布局于天府新区以及已经尝到甜头的锦江区,并且土地都规模不小,综合楼面价较高。从这三宗地块的最高清水限价也能看出,未来呈现的项目将直指高端,那么建发是否会持续以中式产品来布局呢?拭目以待。

4.

知道点评:近两年来,龙湖地产在成都土拍市场上表现一直比较活跃,并且龙湖的拿地策略不拘泥于主城区土地的竞争,在二三圈层也积极踊跃拿地,综合拿地楼面价不高,整体拿地风格稳健。

龙湖开发的产品拥有更强的溢价能力,去化速度较快,对成都市场的渗透是比较彻底的。值得一提的是,龙湖是TOP10拍地名单中少有的民营房企代表,这足以见的其优秀的综合实力。从拿地储备来看,龙湖的仍将在成都市场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5.


知道点评:随着青秀未遮山、西派国樾、西派金沙几个项目相继进入尾声,中国铁建的确亟需补充土地储备。因此,中国铁建在2021年的土地市场上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果敢与迅猛,成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双流区均有布局,其拿下的地块均比较优质,当然综合楼面价并不算低。

据四川知道获悉,中国铁建在二次集中供地中拿下的新川105亩地块或将率先面世。

6.


知道点评:最近两年,中国电建开始再次活跃于成都土拍市场,今年表现尤其更甚,据统计,中国电建今年在成都累计拿下了6宗土地,布局成华区、武侯区和金牛区,综合楼面价不算高。值得注意的是,电建所拿下的6宗土地均为联合拿地,与德商和交投合作拿地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写在后面」

除了上述提到的房企,首开、深业泰然、中瑞天悦、厦门源昌、北京天恒、德商、德信、华润、龙光、绿城、万科、永慧、远达、香港置地等房企在成都也收获了不少土储。

2021年,全国土地市场由热转冷,一些标杆房企从拿地百强榜上“消失”了,拿地表现和自身的规模并不相称,一些账面充足的房企却看准机会,不惜牺牲利润也要补仓。

不拿地的原因不再赘述,而积极拿地的原因有三:

  • 积极扩充货值储备为当年的销售额贡献流量,尤其是上市公司更加看中的报表数据;

  • 在经济指标方面,在利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多数房企降低了要求,以规模换利润;

  • 拿地才能生存,为企业和团队稳定考虑。

行业多变时代警惕我们,没有谁会“强者恒强”,唯有稳健经营、看准时机、及时应变的低杠杆运行才能抵御万变。


| 马良

图片来源| 四川知道自制  网络 
数据来源|四川中原地产


   ·END·      

目前,四川知道已建立30个社群,累计地产人数达万人,群内将不定期展开线上公开课、热点话题讨论以及各类报告分享。欢迎扫码👇微信,添加四川知道小助手后进入最具价值地产人社群。  

立即扫码打入组织


免责声明:本文系四川知道独立创作,本文内容不代表项目开发商的观点。文中所示数据及观点分析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文本版权为四川知道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在看,很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四川知道”(ID:SCZD-THKJ)。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