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临摹敦煌系列 限量版画

靳尚谊临摹敦煌系列 限量版画

靳尚谊在敦煌石窟临摹

我与敦煌

                                                    靳尚谊


       我是 1978 年去到敦煌,敦煌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就已被发掘,常书鸿先生一直在进行管理工作。敦煌是我国传统壁画十分重要的宝库,几代艺术家不仅是国画家还有油画家都去敦煌学习,所以在 1978 年敦煌刚刚开放我就去了,主要是临摹,研究壁画中人物的造型、色彩、整个画风等等。那个时候所有的窟都开放,参观的人很少,因此画面呈现的情况很好。我们把所有的窟全看了,选择一些重要的画面,有各个时期的,最早是北魏的、唐代的,一直到最后一个第三窟元代的我都临摹了,我选的这些画面是历代的画家都临摹过的,重要的经典题材,包括北魏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唐代的佛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画面。

      我的临摹和他们中国画的临摹不一样,他们用的工具和壁画的差不多,用线和水粉表现,我这是油画,油画就等于写生,把这个画面的真实的情况,就是包括它的一些颜色变化、墙壁的一些剥落的情况我都画出来了,比如他这个皮肤以前都是白色的,后来变成黑的,变化之后就很复杂了,油画这种艺术语言是最能直接反映出当时看到的敦煌壁画的景象的。

       对敦煌作品的临摹对我之后的创作有积极地影响,因为敦煌的壁画形式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总的来讲中国绘画有国画、水墨画、工笔重彩、也包括壁画。我研究过永乐宫的和北京法海寺的壁画,这个壁画跟敦煌的都是一个传统,那么研究中国的壁画,包括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我这个学油画的人来说,研究这些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因为中国人虽然学习西方的油画,那么很自然的他要逐渐地追求中国文化在油画中的表现。对壁画学习研究中,我创作了一些作品都用到了佛像壁画的元素,我用永乐宫壁画和法海寺壁画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这都是我研究传统在中国油画中怎么体现的一个过程,我学这些东西是为了我的油画的发展和新的探索的需要。


作品欣赏

《临莫高窟第五十七窟(初唐)胁侍菩萨像》  

51.8×37.4cm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五十七窟的主室南壁,为初唐时期的一铺弥勒佛说法图。弥勒佛位于中央的菩提宝盖下扬掌作说法相,一老一少弟子侍奉于佛像两侧,年老的弟子手持净瓶,年轻的弟子托钵。靳尚谊选取左侧供养菩萨进行了临摹。这尊菩萨头戴化佛冠,项饰璎珞,微微低下头,神态矜持优美,被誉为“美 人菩萨”。


《临莫高窟第五十七窟(初唐)持莲菩萨像》  
 51.4×37.4cm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五十七窟的主室西壁,同为初唐时期。西壁有双层佛龛,靳尚谊选取了外层南侧壁上的一尊菩萨进行了临摹。有趣的是靳尚谊不仅把这尊菩萨的神情动态临摹得惟妙惟肖,还利用油画这种媒介擅于写实刻画的特点,将壁画右下方因年代久远保护不当而产生的颜色变化以及墙壁剥落的情况如实地写生下来。


《临莫高窟第四〇四窟(隋代)供养菩萨像》  

51.4×36.7cm    纸板油画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四〇四窟的西壁,该窟建于隋代。靳尚谊选取了龛内北侧的一身持炉胁侍菩萨进行临摹,并结合了龛内南侧的一身手持蔓朱赤花胁侍菩萨的部分画面元素。原壁画中这尊菩萨手拈金色香炉和蔓朱赤花,头部围绕蓝色光环。靳尚谊在临摹时着重描绘了供养人头饰盘髻,舍弃了繁杂的服饰图案,简化为具有平面感的蓝色披帛,手持物也替换为相邻壁画里的蔓朱赤花。同时靳尚谊重新处理了颜色关系,将光环的颜色改为了相邻壁画里的绿色,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宁静和谐。


《临莫高窟第〇〇三窟(元代)婆娑仙像》  

50.8×37.6cm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〇〇三窟的主室北壁,该窟建于元代。靳尚谊选取壁画东侧的婆娑仙进行了临摹。婆娑根据佛教的说法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仙即为有修行的人。通过靳尚谊的临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赏画面中婆娑仙衣着朴素,双手合十的形象以及其眉目中露出的悲悯神态。


《临莫高窟第二二〇窟(初唐)供养菩萨像》    

51.8×34.8cm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二二〇窟的主室北壁,为初唐时期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创作的巨型壁画,主题为七身药师佛,展现出规模宏大的舞乐场景,被誉为敦煌壁画中最美妙的乐舞图之一。在壁画的中间部分,有四位身型娇小的供花菩萨盘腿坐于灯楼前,靳尚谊对左起第二位进行了临摹。画面中这身供花菩萨的着装与对大部分中国古代壁画中的人物风格相去甚远,飘逸的丝带、华丽的耳坠和手镯融入了西域的元素。靳尚谊在临摹时主观地将此前复杂的背景处理成平整的色块,使得肖像画的层次丰富,形象更加突出。


《临敦煌第二五四窟(北魏)舍身饲虎图》   

51.4×37.4cm    1978年

这幅作品临摹自敦煌莫高窟第二五四窟的主室南壁,该窟建于北魏时期。靳尚谊选取了壁画西侧绘制的本生故事画萨埵王子舍身饲虎部分情节进行了临摹。原壁画中采用了“异时同图”的布局形式,即在一个画面内表现出多个故事情节,各情节间用山林图案作为分隔点。靳尚谊选取的正是萨埵愿舍身救济,以干竹刺颈出血,投身崖下,以身饲虎的画面。


靳尚谊先生为版画签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