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第一课
点击播放视频
这个短片,让我想起一个韩剧桥段:下班后一身疲惫的女主,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双臂张开紧紧抱住男友,来个充电式抱抱。
但是,年轻人的充电不只是抱抱,还有撸猫、撸铁、煲剧、骑行、徒步……
沿着这个思路,阿里妈妈·天猫大牌日在双11给产品和用户的情感链接,找到一个独特的沟通角度——
比如职场白领:每天起床一想到要工作就心烦意乱,涂上珀莱雅早C精华,瞬间变得容光焕发,整个人像被充上电一般…对于女生来说,保持一整天的妆容不乱、面色红润,真的能维持长久好心情。
有关报告显示:近三年消费者为“偷懒”花费的金额逐年提升,这也不能怪年轻人,在外和客户斗智斗勇脑子转一天,回家就只想躺着“充会电”。把烦人的家务交给追觅 - 双贴边洗地机「智能清净电」全屋清洁,安静享受一个人的欢乐时光。
对于这届吃货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将超大容量的西门子冰箱用食物填充得满满当当,就是吃货最好的充电方式。每次开冰箱看到齐齐整整的食材,都会不自觉感到心情愉悦。
充电方式有很多种,但煲剧和打游戏一定是快充的那种,那么,硬件也必须跟上。高性能小米手机,怎么运行都流畅,让人满血复活。
紧张工作之余也要适当放松自己,最简单的方式,在无人的休憩茶水间里,用“高赞闪光电”OPPO-Reno 8系列来一张美美自拍,让人瞬间活力四射。
这种独特的充能方式,也为产品延展多种使用场景,比如泸州老窖不只是出现在严肃的社交场合,也可以出现在年轻朋友聚会的酒局;无法脱离沉闷的格子间里,但可以用Reno8系列手机拍点美美的照片,让自己的灵魂暂时先”飘“一会,传递大牌日带来的生活乐趣。
从美术角度,再去看整体的表现形式,有种掩盖在幽默之下的荒诞感——
卡夫卡曾这样描绘过工业社会:“只有专业化、细分化才能不断提高效率,如此下来,人渐渐沦为单向度的人,“职业人”,越来越像一个机器上的部件……”结合片子中,把人比喻为需要充电的“电子产品”的创意,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荒诞现实主义。
这种“热爱的事物”不仅限于买买买,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撸宠充电”、“瑜伽充电”、“飞盘充电”、“露营充电”…创意主题的开放性,也让微博掀起了#双11开始流行囤人用充电宝#话题讨论:电影迷的“影电宝”、音乐控的“音电宝”、球迷的“球电宝”……
除了工作之外,每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热爱和喜好,当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拥有喜欢的东西时,会让你充满力量和愉悦。若长久陷入这种良性循环中,你便能自己给自己充电赋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波“人用充电宝”的风潮带来了关注和话题性,结合双11节点即将到来,会让用户潜意识:是时候该给自己囤电了。
▼
最后,说点个人的感受。
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大环境影响,现在的营销风向标,似乎是越来越走心了。
阿里妈妈·天猫大牌日之前在愚人节推出“全民玩大牌”,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户外创意广告,和用户开了个小玩笑。借助谐音梗的七夕情蔬超市,以刚需品“情蔬”代替节日鲜花,传递一种中国式浪漫。
还有这次双11大牌爆款计划推出的“超级充能企划“,以“人用充电宝”的脑洞玩法,将产品、用户、平台串联成线,以一种更软性的方式完成商业目的及用户情感链接。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让人在接收广告信息时,没那么容易产生“紧张感”,特别是在双11渲染的紧张氛围之下:不知买什么,不买又觉得亏,还是得买点什么吧。
我更喜欢这样带点小玩笑、轻松感的广告,在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其实已经很难再刺激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我们更需要精神层面交流带来的充实感。这也是我们做创意时,需要多加考虑的维度。
最后的最后,奉劝大家一句:双11要聪明剁手,理性消费!
欢迎关注目前可能是广告圈最大的视频号
文案与美术
好广告比烂影视剧精彩
长按上方二维码加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案与美术”(ID:copy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