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乃得真趣味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而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到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要大。中国古人两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就是最好的注脚。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还有很多很多。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怕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著有趣味的人,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