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新韵:模式口绿色有机更新

京西古道新韵:模式口绿色有机更新





关注我们,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2021年末,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部分站点开通运营。11号线最北端的模式口站,将连接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北京古民俗街区京西模式口。奥雅纳为该片区的更新改造提供绿色生态规划服务,通过卓越的一体化设计,多专业结合,打造了浅山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绿色改造典范。


01

创新 协作模式


“乱石山有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清代诗人查慎行曾这样描写京西古道模式口。这条古道是京西通往塞外的隘口,也是古代煤炭等能源进京的必经之路。









©  Arup

▲ 2015年现场踏勘照片


模式口于2002 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区内古迹众多,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其中,除了明清时期古京都通向塞外的龙形古道和8座于2020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民居和院落,还有很多仍在考证和整理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模式口地区也面临风貌保护、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北京模式口大街文物保护区规划面积为35.6公顷。2016年,保护和修缮整治相关规划研究工作启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搭建规划协作平台,不断探索并形成了以保护规划为核心,以建筑风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区营造、业态提升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研究工作体系,创新了城市绿色有机更新的合作模式。2021年11月,《模式口:斯存,思存》登上了北京台《我是规划师》节目。


02

绿色 生态规划


奥雅纳团队在模式口地区的绿色生态规划中,充分保护当地生态本底,尊重现有文化肌理和地块特色。同时,我们配合更新改造整体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的绿色生态规划思路,展开多个专题研究。其中包含:



生态景观


海绵城市


绿色建筑


废弃物


绿色交通


模式口历史街区位于老城外浅山地段。受地形影响,模式口大街文物保护区历史上一直是北部山区主要的行洪通道之一,雨洪问题是影响居民安全的重要隐患。通过海绵城市专题研究,我们系统构建雨洪收集系统,未雨绸缪保障居民安全。


奥雅纳提出山洪控制内涝控制海绵城市的综合策略和技术建议。通过生态保护专题,同步开展北部山地生态修复研究,带动北侧法海寺森林公园的环境提升,重构了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同时,我们还提出了针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策略、废弃物处理策略、绿色街道和智慧交通策略,打造浅山地区一体化绿色生态改造典范


03

修复 生态网络


通过对区域生态格局以及西山界面、基地街道及开放空间的现状分析,我们构建了 “两主轴”、“五次轴”、“两斑块”、“多点”的绿色生态网络,加强了基地与周边生态资源的联系。



© Arup

▲生态景观的机会空间分析图


针对基地不同尺度街道和开放空间现状,我们提出了绿色化改造多功能改造的初步策略。


设计团队提出,在开放空间设置雨水花园。花园在满足活动需求的同时,可实现滞留雨水、净化雨水和补给地下水。我们在开放空间的地下部分设计储水设施,用于景观灌溉。






© Arup

▲2018年现场回访照片


我们保留已有乔木,并采用可渗透铺装或植草砖代替水泥铺地,或用鹅卵石铺地以代替绿地承接雨水。我们在街道铺设透水铺装,同时在宽街沿街道设置植被浅沟,吸收和净化地表雨水;在窄街铺设渗透沟,汇聚街上的地表雨水。


利用较大规模的庭院空间,团队采用了庭院绿地设计,通过增加的庭院绿化缓解基地绿色资源少的问题。同时,我们将部分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化屋顶。团队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垂直绿化(竹、草、花、攀援植物)等,并通过结合传统屋檐设置雨帘等手段,对雨水进行综合管理。



© Arup

▲ 生态景观改造建议示例


04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奥雅纳设计团队基于区域水文分析,再结合区域内道路、建筑等信息,讨论各区域适宜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


山洪控制


团队根据模拟的山洪量,对滞蓄深度和滞蓄占地面积进行了估算。以全民健身场地为例,场地是位于西山和原模式口小学之间的狭长三角形地块,现为硬质铺装,面积约0.146公顷。我们建议将健身场地北部地势低洼区约0.23公顷纳入场地,建设海绵公园,用以蓄滞部分山洪量,保证基地居住区的防洪安全。


此外,团队借助模式口现有的沿街小型绿地空间,打造口袋公园。这些小型开放空间布局灵活,并将雨水管理和绿化种植等多种功能结合为一体。



© Arup

▲口袋公园改造建议示例


内涝控制


在模拟分析初步确定基础内涝点后,我们结合绿色基础设施,逐一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


例如,在模式口大街西侧区域,考虑到该区域周边无可以利用的绿色空间,为缓解内涝风险点,我们建议后续规划设计中设置灰色基础设施,接入二级雨水排水管道支网,使管网互通,减轻内涝现象。而在承恩寺周边区域,由于建筑围合造成的内涝区域周边有一些绿色空间,规划方案则需考虑利用绿地空间结合绿色基础设施,对其进行一定的滞蓄。



© Arup

▲海绵城市典型街道剖面示例





饶 红

奥雅纳副董事、中国区总规划师

模式口绿色生态规划项目总监




模式口项目是绿色生态规划与城市更新项目结合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我们提出的绿色生态规划包含内容全面,体现了规划方案与各专项的结合,也充分展现了奥雅纳一体化设计的能力。

随着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已建城区绿色有机更新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保护与修复并行,发展与绿色共存,奥雅纳将探索更多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



未来,随着北京地铁11号线的开通,模式口地区发展将迎来新动力。通过一系列针对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治理和提升,地区将实现综合活力复兴。


时间是个漫长的过程,模式口的道路、建筑和基础设施,比我们的记忆还要长。如今的京西古道老街变新颜,环境隽秀而神韵依旧。看过历史起落,面对气候变化,让城市面向更适宜的未来,亦是奥雅纳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注解。






相关阅读





【A+速报】

城市在行动:北京于COP26展示气候解决方案





【A+项目】

工业棕地的绿色改造:北京首钢南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





【A+项目】

冬奥开幕进行时:打造可持续的双奥之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up奥雅纳”(ID:Arupin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