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宿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浅析 —— 以青龙坞文化乡宿集群为例
它是一种以社区公共空间为纽带的新型民宿主客共享平台,打造具有桐庐自身创新特色的乡宿业发展青龙坞典范,探索了不同于莫干山民宿发展的新路径。青龙坞民宿能脱颖而出,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对民宿空间的“美好营造”。
前言
它是一种以社区公共空间为纽带的新型民宿主客共享平台,打造具有桐庐自身创新特色的乡宿业发展青龙坞典范,探索了不同于莫干山民宿发展的新路径。
现青龙坞已拥有“静庐澜栅、流云乡宿、潜庐、云外、深渡、开满山野、柒竹、水喜、花庐、花庐月涧、天方夜潭、庐居里外、天空之城......”十六家各具特色的民宿。青龙坞民宿能脱颖而出,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对民宿空间的“美好营造”。
青龙坞民宿
青龙坞内的“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是一个建筑师集合项目,整个项目一共引进了十三位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通过引进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为乡村植入文化艺术元素,在乡村做一些好玩的、网红的、爆点的作品,丰富民宿的功能业态,完善民宿的配套服务。
吸引游客打卡,为乡村引流,打造参观经济,通过艺术唤醒乡村,艺术振兴乡村。其内的“言几又”胶囊旅社书店由atelier tao+c西涛设计工作室设计,是国内首家乡村胶囊书店,火爆一时,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了青龙坞知名度快速传播。
青龙坞·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布局
青龙坞·言几又
结缘堂是由上海建筑师俞挺设计。设计师放弃混凝土、钢、玻璃或者木材来建造结缘堂,受传统文化中“朱丝萦社”的启发,用红色的线来缠绕出整个结缘堂。
青龙坞·结缘堂
大界经过一个月的测试,最后耗费90小时以7200米连绵不断的碳纤维束编织成了这个红色的结缘堂,它像一个可以进入的,但充满隐喻的火焰,比如月老的红线。执行团队用一天半时间把这140公斤的“火焰”安装在青龙坞路边的山坳里。
结缘堂就是一个乡野之中的神圣空间,一个不需要考虑地位,财富,年龄,性别的神圣空间。任何路过的人偶发性地在这个狭窄的神圣空间里,思考一下什么是爱情和婚姻,决定有无勇气做一个不需要别人评价的承诺。乡村有了超越城市的文化架构,才能真正复兴。
青龙坞·结缘堂
另外还有乡村梯田艺术舞台、藤本壮介主持设计的展演空间、每次只允许一个人进入参观的“一个人的美术馆”等。
一个人的美术馆
营造手法二
注重庭院打造,构建丰富的娱乐体验空间
院子,是中国人田园梦最具体的体现、最意象化的象征。中国人的居住精神,中国人的居住哲学,都离不开这一方院子。客人的身体住的是房间,心灵住的是庭院!
精品民宿注重娱乐社交体验大于客房品质,而承载体验的主体就是“庭院空间”,“无院子,不民宿”。打造庭院,是构建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
如青龙坞柒竹民宿,汲取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打造庭院深深之感。入口处保留了原先的弧形黄泥矮墙,结合矮墙与现场的老陶罐做了弧形小景,周边搭配植物,让这堵矮墙也让人想起了鲁迅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场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柒竹·青龙坞的矮墙
鹅卵石砌筑而成的凳子,结合古色古香的看戏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这个民宿庭院符合了都市人对田园生活的一切想象。形成了独特的气质。
柒竹·青龙坞的院子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泳池、mini高尔夫等体验项目融于庭院空间内。这些场地因地制宜,区别于品牌酒店的规范化设计,根据场地可以产生多样的变化,与自然环境更为融合,增加了亲近感。
为了增加泳池的趣味性以及衔接原先地势上的高差,泳池做了抬高处理,并在泳池侧壁开了玻璃窗,让游泳也能成为一种景观。在泳池内透过通透的玻璃望出去,自然老石板路郁郁葱葱的绿化以及高尔夫区人们的惬意被尽收眼底。
mini高尔夫(柒竹·青龙坞)
泳池(柒竹·青龙坞)
通过活用乡土建材和乡土植物,使得青龙坞民宿的气质显得非常独特,这些民宿在朴实中蕴含着精致,衔接着过去与未来,展开着一场乡土与城市的对话。
夯土作为最具标志性的乡土建材,被广泛应用于此,土黄色是这里的主色调,由土料建成的夯土墙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天然质朴与厚实。
土黄色的夯土墙体
石板、鹅卵石用作步道或者铺装,不出现大面积的水泥。座凳和座椅使用原木或者竹椅子,乡土气息浓郁。
随处可见的乡土元素
乡土植物也得到广泛应用,民宿庭院内皆绿植环绕,枫树、丹桂、芭蕉将自然美景都纳入这一方庭院,“雨打芭蕉闲听雨”,在古朴的环境让入住者独享生活的闲适。
庭院内遍布植物
结语
乡村精品民宿受到市场的追捧,意味着中国城市人群对田园生活和乡土充满了向往与憧憬。青龙坞的景观营造从“艺术空间和装置植入、庭院空间打造、乡土材料应用”三个维度重构了“乡土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让入住者在此可以与过去对话、与乡土对话,与朋友对话,与自己对话。基于此打造的乡土“社交空间”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也符合客群对乡土美学的要求,这是其成功的秘诀。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周铭翔
编辑/版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