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1日,昆山路的景林堂新堂落成,由牧师江长川主持献堂典礼。《时报》,《申报》,《新闻报》,《字林西报》等当时各路报纸纷纷报道了这座新堂的落成典礼。
新的景林堂即将落成--图片来源于《时报》,1923年12月31日
景林堂之落成礼--图片来源于《时报》
景林堂是为纪念该会著名传教士、中西书院创始人林乐知而建。林乐知,1860年7月13日抵达上海,原定于前往杭州开辟宣教工场,由于当时中国时局混乱,北方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南方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是林乐知夫妇只能暂避于上海。然而到了第二年,祸不单行,美国国内也爆发内战,林乐知所属的监理会无力向海外传教士负担生活费用,林乐知的生活也因而更为窘迫。
林乐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此期间,他不得不担任过商品推销员,以及保险经纪人等来维持生活开销。之后林乐知又在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分别担任英文任教和翻译工作。在夜间,林乐知还要为《字林西报》编辑报纸。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多年,1876年由于林乐知在翻译工作上面的卓越贡献,清政府特授予他五品顶戴官衔,后又“钦加四品衔”。在报刊方面,林乐知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便是其一手创办的《万国公报》,其前身是于1868年9月5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偏向介绍西学知识,因而在当时的有识之士之中影响甚广。从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政府官员到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杂志。《万国公报》于1907年林乐知去世后,也随即停刊。
疑为景林堂1924年前旧址--图片来源于《万国公报》,1905年
在教育方面,林乐知也对当时的中国做了极大的贡献并影响至今。其创办的东吴大学一部分现并入江苏师范学院,而其中最著名的法学院则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会计系则并入上海财经大学。而当时为了东吴大学筹备建立的中西书院则为民国初年输入了大量的人才,而在中西书院之后设立的中西女塾也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女子学校,宋氏三姐妹等皆出于此校,现并入市三女中。因而为了纪念林乐知所作的贡献,于1919年,也就是在现地址的对面,即借用当时东吴二附中的礼拜堂使用创建了景林堂。
景林堂当时地址--图片来源于《申报》,1919年4月19日
三年后,由于堂小不堪使用,于是在对面空地处建造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景林堂。总经费为10万余元,其中10万元为美国捐赠而1万多元则由华人捐赠以供内部装饰使用。
本埠最伟大之教堂--图片来源于《申报》,1923年11月的新闻
景林堂原有房屋面积为720平方米,现在经过1983年扩建为811平方米。主楼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三层。从外主立面看是典型的罗马风格,北立面及西立面上的尖拱窗为哥特式。平面拉丁十字形,主入口立面为三个对称排列的山墙构图;中间大山墙有贯通两层的尖拱窗,其下部有三叶拱带饰,两旁为扶壁柱;北立面及西立面上的尖拱窗为哥特式。
阳光下的景灵堂--拍摄来自张大晟
内部被分为三层,二层为礼拜堂,两边有侧廊,后部有架空楼座,三楼为楼厅,可容纳1500余人。底楼为景林小学,为上海教堂的特色。蒋介石,宋庆龄姐妹三人与她们的父母都是景林堂的信徒。宋庆龄之父为监理会牧师,故宋氏兄弟姐妹常来景林堂做礼拜,大堂内设有宋庆龄之母专座。
1924年1月新开的景林堂内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教堂二楼--拍摄来自金兰
景灵堂主堂内圈由八根钢柱支撑,中央拱形屋顶与东西两侧屋顶的落差处,设有两边对称的成排窗户,增添了内部透光与通风的效果。外墙为清水红砖砌筑,屋顶铺灰色平瓦。
窗--拍摄来自金兰
1932年,由于一二八事变,景林堂教众暂时将活动转移至慕尔堂内,后由于中日双方暂时停战,于当年3月27日再度迁回。
景林堂将重新开放--图片来源于《新闻报》,1932年3月26日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后,景林堂被日军占领景林堂信徒大批从虹口逃难到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其中部分信徒借法租界西部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的中西女中第二小学聚会,成立了景林堂分堂,命名为景文堂。景文堂后在解放后脱离景林堂单独立堂后又并入今沪西礼拜堂。而景林堂也在抗战后迁回原址。
1930年代景林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0年代景林堂(拍卖照)--图片来源于ebay
1958年,上海基督教实行宗派联合,原有的教堂随之合并,景林堂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景灵堂受到冲击,堂内设施全遭破坏,景林堂的礼拜活动中止,教堂被工厂占用。1979年9月,景林堂恢复礼拜,先在武进路沪北会堂举行宗教活动。1980年9月,主日礼拜迁到景林堂,宣告开放,并将堂名改为景灵堂,以示中国信徒景仰圣灵之意。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景林堂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景灵堂--拍摄来自金兰
斋卤味、蔡老板、金老师、张姐
书籍参考:
《时报》、《新闻报》、《申报》、《字林西报》、
《万国公报》、《教务杂志》、《虹口区志》
文字整理:
斋卤味、蔡老板
-END-
往期虹口区文章回顾:
添加微信号和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左侧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右侧二维码关注三月的斋卤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月的斋卤味”作者:Cynthia Shen(ID:gh_83c525ddc63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