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的各类新兴艺术节,会是“艺术泡沫”吗?

井喷的各类新兴艺术节,会是“艺术泡沫”吗?

此前发布的这届年轻人爱逛的艺术书展,到底有什么?一文中才说起艺术书展的盛况,如今各类艺术节又接踵而至。仅在3月10日—3月12日这三天,上海的奇点艺术节、广州的Knock!Knock!艺术节与杭州的不熟艺术节同时开幕,真让人眼花缭乱!看来今年的三月日历,注定要大大小小的艺术活动排满


往期不熟艺术节现场 

 
或许,大家对大型双/三年展比较熟悉,就像今年的广州三年展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大型双/三年展自觉承担起呈现某一特定时期的艺术界对时代和社会进行反思的功能,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随着这些年亚文化的兴盛,各种面向垂直人群的中小型艺术节不断兴盛,并呈现出很强的活力。
 


 

 

往期奇点艺术节现场 

 



01
 
 
   


   


国内有哪些艺术节

一座城市如果现在没有三五个艺术项目的常规运营,仿佛处在“文化洼地”。双/三年展在全国各地启动,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年底至今,全国范围内已举办了武汉双年展、济南国际双年展、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和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各大小众垂直类的艺术节就更不消说了。因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几个艺术节做大致介绍。
 
 
奇点艺术节
 

由艺术组织奇点计划独立策展的奇点艺术节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独立插画和独立漫画的艺术节,成立初衷是让独立创作的艺术精神得以被发掘和传播。
 


 
自首届奇点艺术节在 2017 年成功举办以来,奇点艺术节在这几年间不断将国内优秀的独立小众艺术家介绍给国内观众之余,亦有引入国外出色的小众独立艺术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丰富了国内的独立艺术层面。
 
 

 

 

往期现场 破皮儿蛋 

 
不熟艺术节
 

不熟独立出版机构始于2011年,一直致力于艺术书展、艺术书店、展览活动和文创产品的出品经营,同时积极引入全球优秀艺术家和机构建立多元对话。不熟艺术节目前已举办到第五届,今年的不熟艺术节以“春日症”为主题策划,聚集了百余位艺术家、工作室和品牌联合共创,并推出12个独特的策展单元。
 


 

 

本届海报

 
Knock!Knok!艺术节
 

由ééé 和时代芳华里主办的首届Knock!Knock!艺术节选择商场作为艺术的发生地,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彩色交易所”。主题围绕“非凡的视线”展开,玩具改造玩家、手作书籍制造者、植物专家、游荡的诗人、鬼马艺术品牌等同时闪现,大家在真实地看见彼此的时候,透过语言和物,分享属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观点。
 


 

 

 

本届海报



 
野餐艺术节
 

创办于2018年的野餐艺术节是一个国际性多元化艺术节,始于上海,如今也会在北京举办。“一起野餐的概念,每年面向全球征集艺术项目,没有创作媒介的限制,助力于对本土以及国际艺术家项目的推广与交流,在促进艺术文化深度交流的同时, 帮助并挖掘探索更多领域的创造者,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往期现场

 
野生青年艺术节
 

“野生”的立意为独立、自由与生长。作为岛间当代艺术旗下专注青年艺术的艺术节,旨在为新生代艺术家、创意工作室与品牌创造一个“乌托邦式”的展示平台,推广当代青年独立与自由的艺术化生活方式,并致力于推进新生代青年文化发展。
 


 


 
往期现场
 
 
 
 
02 
 


   



大型双/三年展VS各类新兴艺术节

双/三年展和各类艺术节的举办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促进城市文旅发展、展示艺术更具探索性和前沿性方面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二者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更深层次地介入到民众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当中。但二者在诸多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大半年VS小周末


多数双年展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有固定的展览场地,在当地可形成一种具有全民性、节日性、品牌性、延伸性的文化现象。而艺术节则多是三天,选在周五至周日举行,每次的场地不一定一致。



 
往期野生青年艺术节现场
 


国际性VS在地性

由政府主导的双/三年展是当代艺术生产与展示的重要方式,以回顾的形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阶段性面貌,探求未来发展。不管是从艺术家的数量和质量,亦或是展出场地的条件上来说,比起各类新兴的城市艺术节,体量要大许多,且会有来自海外的艺术家参展,因此以积极的艺术传播为主要载体与特殊渠道的双年展,对于国际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往期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源:网络
 

而大多数新兴的艺术节则更注重于对本土年轻艺术家的发掘与培育,且有些只在特定城市举办,每年的主题策划也都围绕着当地展开,在地性特质更突出。


 
马可鲁(美国)“Ada”系列
 
布面油画
 
146cm×146cm
 
2017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作品之一

 

社会美育VS社交筹码
 
 
双/三年展在承担大众美育的职能方面有独特作用。形成品牌效应的双/三年展,能获得广大居民的热情关注,对城市周边以及相邻城市的文化发展也能起到辐射作用。因此,它的顺利实施,能带动所在城市的公共美育以及公共社会教育的提升,从而产生积极、有益的社会教育影响。
 


 

 
赵亮(中国)《土脸》
 
宣纸喷墨打印
 
45cm×26cm(单幅)×16
 
2022
 
第七届广州三年展作品之一
 


 
而艺术节则是Z世代中一种另类的都市社交筹码,不少人高喊“终于找到组织了”,社群化也是此类艺术节的一大特点。与这届年轻人爱逛的艺术书展,到底有什么?一文中介绍的艺术书展情况类似,在略为狭小的空间内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玩艺术”的人,而观众则可以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归人与人之间原始的交往,而且它的多样性让人更有参与感,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往期下榻艺术节现场



 
学术性VS野生性
 


 

作为全国美展的补充,双/三年展在策展与办展上都围绕一定的学术问题展开,更侧重于对学术的梳理和呈现,在主题内涵上既是对当下艺术现象的概括表述,还要有对文化认知的提示意义。且许多已有数十年以上的历史,已积累了许多相关的经验,具有行业流行导向。



 
武汉双年展现场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或许可视为“高门槛”与“低门槛”、“精英化”与“大众化”、“严肃”与“肤浅”、“学术”与“商业”的区别。


并不是说艺术节的艺术家们不优秀,只是基于平台自身不同的筛选机制,从而显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面貌。这些新兴的艺术节,对于青年艺术家们来说,是一个试验田,不是什么权威的、或者说已经有人设包袱的机构,使得他们能够没有任何负担地去展现自己的艺术。



 

野餐艺术节往期现场 


同样,消费这一动作对于此类艺术节来说也尤为重要,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做设计、卖原创,突破特定领域影响到更广泛的专业人群,还把创意变成商品,让有文化消费需求的人无障碍相遇,艺术与商业在此实现了更好地结合。


 

 

往期奇点艺术节现场

 



03
 
 
   


   


全都是泡沫,只一刹那花火?

虽然各大艺术节红红火火,正在成为联动城市的常态化运营品牌,但不可否认,质量上参差不齐。“亚化”和“同质化”是其逐渐显现的问题。

许多艺术节想通过“亚文化”不断地引流,制造更多的流量和话题,让大家误以为当代艺术就应该是很亚、潮流、喧闹的,让人难以沉下心去真正关注到艺术家本身或是艺术本身,有种喧嚣过后,什么都没能留下的感觉。“同质化”或可体现在主题策划、审美趋同、创作风格近似等。



 

2008捡漏艺术节798展览现场 

捡漏艺术节以其独特的运营理念在各大艺术节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各类艺术节在城市中“井喷”,我们不禁会想未来之路在何方?艺术节在未来应该还会发展出更多样和更细分的类目,运营方式也会更多种多样。只有“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只有更多不同形态的艺术节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和“破圈”,文化生产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编辑|张诗溦

校对 | 嘉琪

资料、图片|网络、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