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山水画,含蓄,纯净,力量。

焦墨山水画,含蓄,纯净,力量。




焦墨,是用宿而浓的墨,在画中要慎用,不可多用。在作一幅画将完成时用焦墨醒之,则精神倍增。山水画中,焦墨最多用在点苔点叶,是小面积地使用。但也有纯用焦墨作画(称之为焦墨山水),这是画家的喜好所致,别有一种情趣,但必须有较深的用笔用墨功力方可为之,不然,疏密不分,层次不显,漆黑一团,则成糊涂状。总之,焦墨最能醒目,但也是最难处理的墨法。


·焦墨山水画的形成·


最早用单一焦墨来创作山水画的画家,当属明末清初的安徽画家程邃。


程邃,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明末时出生,松江华亭人,祖籍歙县。程邃为新安画派中之集大成者,精金石篆刻,其山水画多用渴笔焦墨为主,水墨辅之。其用笔异常老辣,随手变化不着痕迹,达到沉郁苍古、荒莽古拙、苍面弥秀、枯中带润的境界,体现了画家笔墨运用的真本领和对自然界观察的独特视角和感受。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最能体现焦墨山水画风格的是《千岩竞秀图》 。此画为程邃八十三着“笔苍墨润,丘壑茂美”“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卓烁古今”之形质与风骨。



程邃对焦墨表现手法的选择,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与他要表达的内心思想感情及眼中的世界是相吻合的,他是清代少数有创造性、独特性的画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骨法用笔”的笔性凸显,以焦墨渴笔作画,追求古拙、荒寒之趣,其难能可贵之处是将元人山水画中的渴笔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程邃作品赏析


在程邃的水墨山水画中,融入了许多焦墨笔法,其所形成的水墨山水画形式,与新安画派其他画家并没有拉开很大距离。而唯独焦墨山水画,既保存了传统文人画大写意风格,也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领域,真正奠定了其独特的焦墨山水画艺术风格,也可称之为焦墨文人写意风格。同时,这也标志着焦墨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山水画形式已初步形成。





程邃作品赏析

·焦墨山水画的发展·


明末清初画家程邃焦墨山水画的出现,则是焦墨山水画作为独立的山水画形式初步形成的一个开端。及至清代,焦墨枯笔、渴笔的技法应用更为丰富成熟。弘仁、梅清、石涛、任伯年等均在各自的山水画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些焦墨技法。现代有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黎雄才等,他们在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仅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画传统与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且亲历教学实践改革与理论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艺术财富。同时,他们在作品中对于焦墨技法的深人实践与运用,也为焦墨山水画的技法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代美术大家张仃,大胆地运用纯焦墨这种最简单而朴素的语言,去直接描绘大自然,创造出了丰厚而丰富的优秀作品。





黄宾虹焦墨作品赏析

·焦墨法的审美特点·


焦墨是最简单而朴素的语言。在干、湿、浓、淡、焦、宿六种墨色中,尤以焦墨为最黑,最重,同时也最含蓄,最为纯净,也最富有力量感。


焦墨少了墨的变化,所以用焦墨作画时,很容易显得板滞和枯燥。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自身笔的修炼,体会笔的感觉及变化规律。正所谓"书画同源",可以练习一些魏碑和篆书提高用笔,有利于焦墨的运用。因为焦墨较为浓稠,表现出来的效果也较为雄健阳刚。


黄国强焦墨作品赏析

焦墨有浓淡之别,不能提起焦墨就以为是如烧焦般的黑浓枯滞。


焦墨的特质,即一定的精神内涵。焦墨的这种重简的语言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它根深于远古,却完全是符合这个时代。


焦墨法。是以焦墨、浓墨作画的一种方法,是近乎于燥墨的法。焦墨在古代绘画中的运用,只是在一幅画画到最后时才用,是以点苔或个别地方勾勒,使画面更加苍劲、浑厚,即“醒画”。


黄国强焦墨作品赏析

焦墨法,包括“枯墨”、“干笔”、“沙笔”,也叫“渴笔”。这种笔 墨画在纸上,线条往往出现很多细微的飞白,斑斑驳驳。焦墨易见骨,湿墨多见肉,有骨有肉,才为得宜。焦墨法最忌迟钝、滞涩。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其目的是追求“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没有“干裂秋风”的衬托和对比,就不会出现滋润的笔墨和复杂变化的丰富层次。近代垢道人程邃、个山僧和现代的张仃尤善用焦墨、渴笔,其特点是枯焦而华滋。


黄国强焦墨作品赏析

·焦墨法的技法特点·


1、用焦墨作画是简单的,它省去了墨的调和,也省去了传统技法中惯用的破墨、泼墨和积墨等墨法。这是它的优点,符合爽荡的性格。


焦墨是极端的,用焦墨作画是高度概括而极尽夸张的。


关于焦墨法的一些画家语录焦墨是局限的,但往往这种局限形成了它的特色。——张仃



张仃焦墨作品赏析


2、运用焦墨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焦墨以润出之。如何使焦墨自身能润起来,这让人有些费解。有一位老画家说过,点线笔画能在宣纸上透出纸纹,恐怕只有白石老人和黄宾虹先生二位能够做到。尤其是焦墨笔线,能够在渴毛苍枯之中见出纸纹(不是帘纹),方能显出润的感觉,此非笔力过人不易达到。梅墨生先生讲学时形容用笔入纸的感觉如牛舌卷草,绵劲处藏有韧性。其中道理,须画家细细揣摩演练。


其次,焦墨有浓墨、淡墨之别。不能提起焦墨就以为是如烧焦般的黑浓枯滞,受焦墨字面误导,而入焦墨误区;该浓处,则墨色用深;该淡处,则墨色宜浅。浓淡不分,焦墨自身的光彩也便打了折扣。



张仃焦墨作品赏析


第三,焦墨结合破墨运用。王伯敏先生介绍:“黄宾虹用焦墨,一般待到画面干到七八成时,再用来勾皴。”这时画上去的焦墨既不被画面过多的水分湮没模糊,又不会因为画面过干,使焦墨笔触与画面不相融洽。


第四,焦墨(尤其浓焦)画到纸上待九成干时,可在部分位置用清水铺润,避免轻浮枯索,使之与画面合二为一。


第五,焦墨、宿墨交互运用,就如足球场上双方队员贯彻教练的战略,互相渗透,追着、防着又不伤着,至精彩处,局外人一片激动。


————《画家手记——黄宾虹》









感∣恩∣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台”(ID:cnartis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