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还需要撑多久?

建筑师还需要撑多久?

最近,最热门的谈资无疑是ChatGPT。各行各业的专家、人师纷纷点评、预言,否则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比如前几天有位建筑师写了篇文章,标题中就说人类建筑学撑不到2030年。我上一次听到一位设计圈的大咖说设计公司在5年内就会消失,是在2014年。现在八年多过去了,设计公司还在,大咖已“功成身退”。大咖之所以有这样的预言,原因是互联网设计院,即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会颠覆设计行业。现在的这位建筑师小咖认为AI技术本身就会颠覆设计行业。

还看到ChatGPT回答的全球Top20最佳工作,建筑师位列19。

三百六十行里,建筑师真的能位列第19名的话,应该是蛮好的职业选择。遗憾的是,ChatGPT的回答与现在大批从业建筑师的直接感受严重不符。2023春节后,设计圈没什么好消息,坊间流传的除了继续裁员、降薪,还有“某省院月发1元”、“某大院董事长宣称只有免费设计才有出路”等等雷人新闻,语不惊人死不休。

面对如此情形,90后的建筑师们何去何从?


历史经验

1992年邓小平南巡,拉开了中国房地产大建设的帷幕。此前一年,我大学毕业,所以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之后的30年间,虽有2008年和2014—2015年的波折,但总体行情一路上行,直到最近三年的大滑坡。一位90后的建筑师告诉我,前几年毕业的时候,他来到上海,憧憬着第一年12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30万的收入梦想。但现在公司裁员、降薪,他虽然保有工作,但卷得太厉害,明知道干的是无用功,也得加班干,收入却打了对折。难道以后的日子就是这样了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别人走过的路。100多年前,美国也有过大兴土木的时候,城市人口比例从1860年的19.8%提高到1920年的51.2%,用了60年时间,那时候建筑师在中产阶层中算是高收入的。这可能是第一批在现代经济中靠智力工作跻身中高收入的职业之一。具体数字我问了ChatGPT,遗憾的是,它不知道。

大建设之后,建筑师的相对收入下降了,让位于律师、医生、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互联网兴起后,最近一波的高收入智力工作者是码农。也就是说,100多年来,随着行业各领风骚,美国的智力型行业有过三波浪潮。

今天,在美国的一线城市,刚毕业的本科生年薪大约6万美元;工作5年的,8、9万年薪;工作10年的,年薪12、13万;工作20年的,年薪15—20万;再往上,就要做到合伙人级别。不过,美国建筑师事务所没有中国黄金、白银时代的设计公司那么高的利润率,而且公司规模小很多,所以合伙人也不会赚很多钱。美国二线城市的建筑师,年薪比一线城市要少10—15%。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首先,美国普通建筑师的收入仍然是中产阶层,但已不算中产的高收入;其次,建筑师的薪酬差距不大,刚毕业的6万年薪翻一倍要10年,再干10年才能再多一个6万。而在旧金山湾区的互联网大厂,很多码农工作2年就可以达到这个收入。

这么说,中国建筑师难道是个夕阳职业,以后会越来越惨淡?


隔代代偿后的专业人士

前面提到,美国的城市化率从20%提高到50%,用了60年,而中国只用了30年(1981年到2011年)就完成了这个进程。快的好处显而易见,增量市场大家日子都好过,建筑师成了香饽饽的职业。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可能永远有那么大的增量,前两年的缩量和未来几年的苦日子是一种躲不开的“代偿”现象。遗憾的是,这是隔代代偿,60后、70后尝到了甜头,却让90后、00后来填坑。

跳出设计行业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隔代代偿”是普遍现象,是宏观经济结构决定的。实际上,建筑师并不是夕阳职业,只是从香饽饽回归到正常职业。绝大多数职业也都是正常职业。

再看一组数据。2019年,美国注册建筑师11.6万,而中国同期的注册建筑师只有不到3万。当然,从业的建筑师比这个数字要多,如果美国以1:5来估算,则从业建筑师有五六十万,大约每600人有一位建筑师。如果中国以1:20来估算,则从业建筑师有60万,总量虽然与美国相当,但2300多人才有一位建筑师。因此,即便在存量时代,建筑师的市场需求仍然是可观的。

1:5和1:20,为什么比例差这么大?因为中国的从业建筑师中,有很多画图匠,是高速的增量市场的催生出来的,将来未必能成长为真正的职业建筑师。如果现在还幻想干画图匠的活,挣比建筑师还多的钱,今后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更谈不上走出困境。

对中国建筑师来说,我们可能需要重新理解建筑师这个职业。建筑师、律师、医生、会计师,这些职业的执业者被称为专业人士,意思是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智慧等软实力产生经济价值的人。专业人士都有执业资格证书,有这个证书才能独立开业(创业)。360行里,有执业资格证书的行业并不多。在中国,虽然拿到一注不是开建筑师事务所的充分条件,但已是必要条件。

当然,考出了一注,未必都要自己去开事务所,但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建筑师的职业特征,一个潜在的优秀建筑师不管在哪里工作,都可以把自己当未来的老板来培养。

优秀建筑师是细胞,不是螺丝钉;是T型人才,不是I型或一型的。延伸阅读“高周转之后,建筑师怎么办?(二)——T型之带宽”“高周转之后,建筑师怎么办?(三)——T型之聚焦”

显然,螺丝钉式的画图匠离细胞式的建筑师有很大距离,如何蜕变重生呢?


两个案例

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比如,在日常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前面提到的那位90后建筑师做了几年住宅设计,甲方多是曾经的地产30强、50强,他经常和甲方的设计总监、设计主管打交道。我问他,万科、万达这样的大公司,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很高,一个项目有数百个管控节点,你对此有多少了解?与设计相关的节点有哪些?这些节点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这位90后回答道:“陈老师,您别问了,第一个问题我就不知道。”据我所知,这些资料网上就有不少,如果有心了解,应该不难。房地产高周转虽然过去了,但高周转模式中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管理方法对非专业客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就像100多年前福特T型车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影响了很多行业的工艺流程。

▲ 一百多年前的福特汽车流水线

再举一个例子。最近在给一家设计公司做咨询的时候,他们说自己产品特点是质量稳定(不要想歪了哈,当然是好的稳定)。我问他们如何在合作中表现出质量稳定,他们说不上来了。我说,你们的产品有一个重要特征,在项目进行中与甲方有数十个关键技术交互点。这些交互点顺利与否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有重要意义,而且甲方希望你们来把控这些技术交互点。既然如此,你们有相关的作业流程、指导书、样图吗?他们说没有。

能研发出来吗?

可以。

画图匠离职业建筑师虽然有点远,但迈出第一步并不难。早点行动,往这个方向努力,就有机会尽快走出现在的困局。

下周三(2月22日)晚上,我会做2023年的第一次线上直播,话题是建筑师在当前形势下的职业发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聊聊,具体详见即将发布的海报。


本文为陈阳老师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来信告知,谢谢!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陈阳
ADU首席顾问
8年房地产行业、11年建筑设计行业、15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

ADU 线上课程

1、脱坑指南 | ADU线上管理课程重磅来袭

2、报名 | ADU管理基础课程课后作业答疑

ADU目前为设计公司提供战略、财务、

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长按二维码添加周老师微信进行咨询与报名
企业咨询与课程报名:

微信 /手机 182 2117 729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DU咨询”(ID:wlcy102425)。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