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如何把握“基建投资回暖”机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建筑企业如何把握“基建投资回暖”机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确定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随着2022年进入第三季度,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基建投资回暖已逐步成为行业的一种确定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毫无疑问,2022年将是基建投资的“大年”。

 1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面对“基建投资回暖”的机遇,建筑企业该如何把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方向的选择,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危险。之所以说“危险”,一是当前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多方博弈的背景下,正应了那句:“我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我只需要跑的比我的同伴快就可以”。二是企业的各类资源是有限的,资金投入了PPP项目可能就要忍痛放弃专项债项目,人力物力投入到了交通建设领域可能就无法兼顾水利工程,因此一定要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花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情产生最大的效用,否则“机会成本”将无限大。

 2 
如何做选择

要做出选择,首先要明确本轮基建投资回暖的基本背景、重点特征、实施现状、未来发展四个方面。 

▌1. 基本背景

首先是经济形势。面对2022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形势,尤其是疫情形势,“稳经济”是毋庸置疑的。要“稳经济”,无非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以及出口”。而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投资拉动是效果最可控、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来看,在投资选择上。能够带动经济逆周期的投资拉动方向中,房地产投资近年是不断下行的,制造业投资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受外需扰动,更易受疫情影响。与二者相比,基建投资主要由政府规划和主导、一般规模较大、涉及上下游产业链多、项目储备足等条件,使得其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保障就业、带动产业升级、改善市场预期,成为投资拉动的不二选择,进而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

其次政策指引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并在其后具体阐述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2. 重点特征

结合基本背景,可以概括出本轮基建投资回暖的一些重点特征。

首先政策上已经明确划定了基建投资发力的大方向、大范围。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投资拉动属于扩大内需战略的一部分,因此项目投资的范畴主要在国内而非海外,项目投资建设主要服务内需而非其他领域。第二是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即“两新一重”项目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三是投资拉动必须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投资项目都享有同样程度的优先级,投资的重点在于乘数效应高的项目,如新能源、5G、特高压输变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的乘数效应是更高的,因此建筑企业选择时也应注意识别。第四是综合考虑地方财力和实际需求,超前做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布局,整体上来说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加大、灵活度增强。

进一步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划定了重点投资的项目细分类型,亦是建筑企业选择本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方向。报告中指出“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总结来说,在项目类型的选择上,“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等是“画出的重点”,建筑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与资源禀赋,进行选择。

其次在模式选择上,专项债模式正在取代PPP模式,建筑企业应重点发力专项债而非PPP。首先来看PPP模式,根据财政部PPP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入库PPP项目投资额4586亿元,同比下降19.9%,自2019年以来新入库PPP项目投资额每年呈两位数降幅,意味着PPP市场的持续低迷,且新入库的项目大部分位于以往PPP项目推行相对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甘肃、辽宁、江西投资额位居前三。此外,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地方公共预算收入降低7.9%,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低31.4%,意味着至少下半年PPP项目资金的收紧。与之相对的,自2015年创设专项债以来,新增专项债券额度逐年递增,2022年新增专项债规模设定为3.65万亿,成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截止2022年7月底,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权3.47万亿,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其中近半流向基建领域。今年上半年前,已发行的专项债权支持了约2.38万个项目,安排超过2400亿元专项债作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因此专项债券重点发力的九大领域是建筑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关注的重点。

▌3. 实施现状和未来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1-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4%,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20.7%,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7.5%,高于平均增速。即新基建中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投资最受青睐,传统基建中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公共设施最受青睐,投资增长的主要和重点方向与前述分析大致相同。

从未来景气程度来看。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基建投资仍保持相对较高的景气度,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基建投资仍有较大向上空间,其中传统基建占比高于新基建,存量较大是主要发力方向,重点布局在交通、水利以及能源等领域。新基建存量相较于传统基建较低,但增量较多,是重点发力方向,重点布局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经济等相关的领域。

从资金充裕程度来看,商业银行配套资金快速跟进,基础设施基金加速投放,配合专项债权维持基建投资进一步回暖。如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3 
把握机遇的资源配置

业务方向的选择是战略抉择的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领域和项目模式的选择后,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配置,紧随其后的则是管理与执行。管理与执行毫无疑问是另外的大课题,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投资范畴内,本文不再赘述。资源配置是业务方向选择实现的必要前提,是管理与执行的根基。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资金、人员、物料、设备、实体组织。

因此,建筑企业要实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突破,切实的把握基建投资回暖的机遇,第一步就是盘点自身五类资源的库存。主要是投资相关的资源,如资金是否充裕?能够支撑多大规模的项目投资?专业的人员是否充足?专业能力是否能够支撑项目运作?支撑哪些领域的项目,交通、水利、5G还是其他领域?是否有执行任务的实体组织?是否有必要设立相关的实体组织?设立的形式是什么?专门的投资公司还是事业部形式?是否有相关的项目储备,储备是否充足?等等问题,资源库存的盘点将成为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

第二步则是拟定专项的资源配置计划。在明确了业务方向选择和自身资源库存情况后,需要拟定详细的资源配置计划,即做好资源配置的预算。一般而言目标任务可以通过OKR、BLM等工具进行拆解和绩效管理,拆解后即可根据各个组织实现目标任务、考核指标所需的资源情况来确定其资源配置方案,同时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并明确承载任务和资源的载体。

第三步则是目标任务的执行与管理,资源配置的终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成本投入相对来说较大,甚至对很多建筑企业而言是较新的业务方向,因此资源配置要有的放矢,要见到实际成效,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不可获缺,一旦发现问题应谨慎研判后,及时终止资源配置。

审核丨杨亚庆

排版编辑丨刘小琴

本文作者罗琦斌,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点击关注我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ID:psd-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