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项目为方石建筑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展开的、关于城市、建筑与生活的实验性workshop——《新生活、新空间、新城市:21世纪的中国》的部分研究内容及成果。应《城市 环境 设计》(UED)约稿邀请,特开辟专栏连载课题内容,以飨读者。
长安大学+方石建筑
“饭圈大时代”
建筑图解中的21世纪
What Ever Happened to
“Fandom” Space?
▲时代前传
▲“饭圈”搜索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关联图
▲“吴XX”搜索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时间变化
01
时代“精神(问题?)”
2021年七月,吴XX因为涉嫌XXX被依法逮捕,一时间大众舆论哗然,粉丝文化和娱乐圈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在当下中国社会主导着不少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但这种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变得违逆于社会常伦。然而,抛开其中的违法因素,这种在外人看来有些刺眼的互动关系之所以存在,是有其结构性、社会性的根源的,因此很可能将在既定的社会结构中一直存在下去,也将继续长期主导着很大一部分人的青少年时期。
作为当下社会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我们试图用建筑和建筑图解的方式来思考这种关系和由这种关系所主导而产生的饭圈应援行为。
▲虞XX粉丝为庆祝其出道四周年租用整座大楼立面为其应援
02
调查
我们观察和记录了粉丝应援的多个空间,包括机场,广X大楼门口,电影院,国际会议中心门口等等,这些行为表现出了某些一致的特征。
粉丝自发的组织行为是主导,在整个过程中,偶像本身只是作为符号的存在,几乎不会与粉丝发生任何实际的联系。偶像往往只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节目中透露了大概的行程安排,之后发生的一切都由粉丝自组织,核对航班信息或者节目录制时间信息等等,再组织不同的到达现场的粉丝群体和时间,现场开启直播或拍照,以及所获得照片等资料的分享与流出,最终实现粉丝自身的内心满足。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是以偶像为借口的一场粉丝实现共同身份和共同价值认同的集体活动,虽然他们会因偶像的言语和行动受到影响,也会为偶像创造出无数的口号和周边产品,更会因为偶像的一个眼神或照片喜极而泣。但是,这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完全精神性的。从本质上说,偶像和粉丝从不发生过多的实际交往和接触,而这两者的相互关系更类似于一种偶像和信徒之间的关系,而虚拟偶像的出现,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关系的精神性。
▲金鹰节时在湖南广X大楼前的的粉丝应援
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些应援事件所处空间的平面图,会发现有一种类似“空间屏障”的东西存在,无论是通过护栏还是安保人员,粉丝往往是不能和偶像发生直接接触的,就如同不同时空的两个自己一样,一旦接触则会发生坍塌幻灭。几乎所有的应援活动都集中发生在某个空间的出入口,也就是当偶像即将要进入某个空间或离开某个空间的瞬间。空间上的边界性对应了时间上的短暂性,粉丝与偶像能够发生视觉接触的瞬间永远发生在空间的间隙里——某种不被定义的空间交界处。这里对于偶像来说,也是他/她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狭小间隙,但是,这个间隙却被粉丝们放大成了一个巨大的活动空间,而为了这个间隙的瞬间,粉丝们也倾注了大量的活动时间。
▲王XX粉丝机场应援
▲某机场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
▲某机场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放大
▲某机场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放大
▲某会议中心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
另一方面,粉丝们的聚集往往集中在各种城市公共空间里,并将在该空间长时间的停留等待、拍照、相互分享、进行活动布置安排等。这个过程类似一个集会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群人的公共性话语表达,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身。在偶像出现之前的长时间等待中,实际上是这场活动的真正意义,粉丝们需要相互熟络、组织安排,相互分享关于偶像的信息和周边用品(海报、荧光棒、灯牌等等),讨论偶像的近期动态,达成对于粉丝身份的相互认同和对于偶像观点的共识。
直到偶像出现的刹那,整个活动进入高潮,而一闪而过的偶像其实只是这场活动的催化剂,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他/她只在瞬间出现又消失,而粉丝们将继续他们的活动,继续分享刚刚获得的照片或者与偶像互动的瞬间情感心得。事实上,粉丝自己们才是这场活动的主角。
▲杨XX粉丝在某城市下沉广场应援
其中,最具有特点就是湖南广X的粉丝楼、粉丝街,这里可以说是国内粉丝应援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T2演播厅的入口和侧门外的公共空间,应援活动已经开始重新定义和改变周边的公共空间使用方式了,节目录制当天,往往会有粉丝提前数小时到场布置场地,分发应援物资,也有租灯牌的摊位和专门录制视频的地方,甚至有专门的小餐饮开始出现,更多的粉丝周边配套也开始成型。
▲2019年1月,湖南广X大楼外为刘XX应援的粉丝
▲湖南广X大楼T2演播厅前道路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
▲湖南广X大楼T2演播厅侧门粉丝应援平面示意图
03
构想
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一座属于粉丝的建筑将会在未来出现,它的空间将以教堂为原型,巨大的高耸的大厅可以成为粉丝们聚集的场地。
▲粉丝教堂剖透视图
▲彼得伯勒教堂(Peterborough Cathedral)室内
▲乐华七子NEXT上海巡演现场
从大门进入到大厅的前厅,有安检与售票,在这里,粉丝们可以通过买票来为这座偶像的教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也可以捐赠更多的钱款来获得在大厅里更靠前的席位,有机会更近距离的看到偶像。买过票后,就可以进入巨大的大厅,这里如教堂一般横向排布着密密麻麻的座位,全部朝向最远端的舞台。这个舞台略高于座位,且并不大,因为这里本质上不会发生太长时间的活动,也更不会有实质性的表演出现,这个舞台,在更多的时间里只是摆布着关于偶像的照片、纪念物等等,而只有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偶像可能出现在这个舞台一瞬间,但是,粉丝们并不会知道是在什么时刻,所以需要尽量多的来到这个空间进行等待,而真正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的,更是在等待过程中的活动。
▲粉丝教堂首层平面图
▲粉丝教堂首层轴测图
▲《安德的游戏》 电影概念艺术场景作品,由David Levy创作
▲《飞出个未来》第四季第十二集:星球大战 (FUTURAMA | Season 4, Episode 12: Star Trek Wars)视频截图
建筑大厅的两侧有两个稍小一些的二层空间构成这个建筑的两翼,一个是餐饮空间,粉丝们可以在这里长时间的等待,也可以在这里就餐。还有一个是小摊位空间,粉丝们在这里制作或售卖偶像的相关产品,比如海报、人偶、灯牌、印有偶像照片的包包、杯子、T恤等等,也可以在这里交换带有偶像签名的物品。连接着这个售卖空间的则是几个偶像周边物品制作工作室,这里将源源不断的为粉丝们供应各种各样的偶像周边产品。另一侧的餐厅则紧挨着KTV和影院,在这里粉丝们可以唱偶像的歌曲,看偶像演的电影或综艺,更进一步加深对偶像的崇拜并实现精神上的愉悦。
▲粉丝教堂二层平面图
▲粉丝教堂二层轴测图
▲赛博朋克教堂/赛博朋克寺庙的概念绘画,
由2D艺术家尼奥·尤斯曼诺娃创作
Cyberpunk church / Concept art of a cyberpunk temple
by Neo Usmanova (freelance 2D artist)
在大厅端头舞台的后侧,有化妆间和休息室,偶像到达这里后,不会直接从大厅进入空间,而是会先进入到这个后台,在这里休息片刻并为舞台上的瞬间进行准备。实际上,偶像并不需要为舞台的亮相做过多的准备,因为他/她上台只需要出现在舞台上一瞬间就可以了,而这个休息室更像是一个与外界相互隔离的小角落,可以放大偶像工作和生活中的那个狭小间隙,这里与粉丝聚集的巨大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偶像自己的本体休息的地方,与那个粉丝眼中的偶像毫不相关。
参与者
Research Participants
/
方石建筑:毛磊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指导老师:任娟 王嘉伟 张磊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侯樱芮 黄锶仪 刘若兰 肖贵灵 丁若玥 黄菲 廖洋洋 魏子翔 姚泰宇 张驰 钟怡
润色指导:《城市 环境 设计》(UED)孙宁卿
/
撰文 | 长安大学+方石建筑
编辑 | R臣 赵祎琛
1. 本科作品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北京林业大学2019级梁希班课程作品展丨鼓楼外大街城市广场设计+菜市场改造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7级课程设计:循环综合城市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2019级课程设计:社区中心组群规划与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课程设计作业 | 逆向迭代——五联西苑的有机更新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以色列城市构想-通过水资源管理促进和平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 | 非考古学手册The Manual to Un-Archaeology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Kindness is Farewell? 告别是一种善意吗?
UCL 优秀建筑作品|欧盟:幻想曲的花园(对于欧盟的乌托邦式构想)
多伦多大学建筑作品集|Chroma City 色彩城市(用色彩重新诠释深圳城中村)
AA建筑作品集 | 城市的权利 Right to the city
AA 建筑作品集 | Destination City 目的地城市
AA DRL 建筑作品赏析 | CHRYSALIS 蛹(创业和发展科技公司的孵化器)
AA RIBA Part II 项目分享-以韧性之名:建筑版“人民的名义”
AA建筑项目分享 | 具有地质意识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好不好?
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 | 享乐共生森林,挑战社交媒体充斥下的设计—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分享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作品集|非永久性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可降解生物设计
NUS 精选建筑作品集 | de-EnBlogue 针对新加坡老旧社区改造的项目策略
NUS建筑作品集|能源革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建筑策略)The Energy Revolution
精选建筑作品集|Haikyo city 如何拯救城市废墟(城市复兴策略)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精选建筑作品集 | 浮力蓝图(水上房屋的搭建)BUOYANT BLUEPRINT
精选建筑作品集 | RIBA银奖作品解析 - 云合作社 The Cloud Cooperative
密歇根大学优秀建筑作品 | 思辨空间 Speculative Spaces
香港大学建筑作品集 | 城市档案:重新思考设计过程中的时间和风化
UCL Bartlett 精选建筑作品 | Sutro Performance
UCL建筑作品集|泡沫小镇自动化房屋 Foam Town Automated Housing
UCL精选作品集 | 旅行遗产 - 重塑都灵市的繁华 Tour-in Heritage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Wetland border 湿地边境
谢菲建筑RART 2作品分享 | 分裂的城市“麻烦代名词”如何用建筑手段治理?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集 | 共同领土 COMMON TERRITORY
STUDIO成果分享 | 纪念性景观 Memorial Landscape- Poetic
2. 研究生作品
高校录取项目赏析
UPennxTUDxNUS录取 | 治愈底层生活中被遗忘的场所
UPennxTUDxNUS录取 | 拯救来自世界尽头的岛屿——基里巴斯
TUDxUMichxCMU 录取 | Beyond the visible,空间权力的寓言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向海而筑”佳兆业国际乐园生态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漂浮的蓝洞
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Q-City品质城市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唐山)三等奖作品:深夜食堂-模块夜市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铜奖作品 | 围墙5.0——健康社区神经末梢: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2021霍普杯一等奖「花枝弥漫」来啦!项目视频+高清图纸+深度解读/ UIA霍普杯专题
2021DIA 数字经济 (Digital Economy)优秀获奖作品
科索沃普里什蒂纳体育馆(PRISHTINA SPORTS HALL)设计竞赛
Alison Brooks Architects 赢得剑桥霍默顿学院入口建筑与图书馆设计竞赛
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10°空间)
舒适谷(Coziness valley)国际竞赛获奖作品—Moving Fish Park
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骆肇阳)
2021普利茨克奖得主LACATON&VASSAL曾经的广州博物馆投标文本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麦稞作品 | 露香园·缘起:交互影像下的“园”中传奇“顾事”
森林Park+,共享垂直校区 | 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方案
Diller Scofidio + Renfro:“最不可思议”的建筑
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设计师项目:
高田浩一新作:上海太阳能树市场,32棵太阳能“树”供电的有机建筑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