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张之杨
建筑师在面对场地时,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国,也会带有有一点艺术家的情节,但局内的构想,与现实中的遭遇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内,相当于一个外壳,通过探索与实践,产生一种温和的抗争。本次,建筑档案尝试走进张之杨的精神世界,看局内在真实与乌托邦之间、世俗与世俗之外,如何找到一种与世界共处的方式?
“人总是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生活着,抗争之中存有一种对自由的向往,独立思考之中有一种向外的参与。”
张之杨(以下简称“张”):最早的公司是2004年我在波士顿成立的,英文名叫“in game”。是和我的两个同学花了一美元在市政府登记的一个小公司。当时主要做一些朋友委托的小改造项目,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书,直到2005年从哈佛毕业以后回到香港,我们也就分开了,随后就到了易道工作。分开以后这个公司就一直放着,也没有再去做,直到后来我那个朋友回到上海,本来是说要到深圳来一起做公司的,最后他家里有一些事情,就留在了上海。
目前,我们是深圳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大家通常叫我们“局内”,在深圳南山。
1992年-张之杨(右一)在深圳大学
1993-1997年-张之杨(右二)在深总院时期
2005-2006年-张之杨在美国易道
2006年-张之杨在OMA鹿特丹工作时期-深圳证券交易大厦模型旁合影
参与设计竞赛近200个-部分项目图片
2020年-IN&OUT局内设计实践作品展2007-2021
肖诚|毛大庆|李逸舒丨李振宇丨王晓东丨唐克扬丨李兴钢丨崔接成丨蔡尚文丨钱方丨王川丨吴晨丨刘涵晓丨何志森丨刘晓都丨王辉丨陈展辉丨柴晟丨张樵丨张迪丨程艳春丨徐千禾丨马岩松丨朱锫丨刘家琨丨何智亚丨戴志中丨周涛丨王中德丨陈蔚丨庞嵚丨姚仁喜丨张晓晓丨蒋培铭丨张志晓丨张鹏举丨何健翔丨罗立平 | 温子先 | 万谦 | 彭翀 | 李景奇 | 刘小虎 | 李竟 | 孙树瓅 | 褚冬竹 | 胡劲松 | 赵晶鑫 | 杨宇振 | 刘珩 | 王辉 | 商宏 | 倪阳 | 叶笛 | 卢强 | Martin Jochman | 胡慧峰 | 孟建民 | 汤桦 | 祝晓峰 | 俞孔坚 | 王旭 | 周游丨华黎 | 童明 | 俞挺 | 张微 | 毛厚德 | 张佳晶 | 薄曦 | 张蕾 | 庄慎 | 王灏 | 梁井宇 | 施道红 | 刘宇扬 | 郑东贤 | 陈忱 | 庄子玉 | 王昀 | 王硕 | 齐欣 | 程泰宁 | 张宇星 | 魏娜 | 青山周平 | 林世彤 | 王大鹏 | 唐康硕·张淼 | 徐卫国 | 陶磊 | 王兴田 | 潘冀 | 迫庆一郎 | 陈璞 | 孙峥 | 李保峰 | 周榕 | 朱锫 | 胡哲 | 薄宏涛 | 房木生 | 孙祥恕 | 王学军 | 罗劲 | 刘临安 | 周燕珉 | 季凯风 | 胡越 | 陈一峰 | 陈阳 | 冯国安 | 冼剑雄 | 罗德胤 | 沈帆 | 何葳 | 王振飞 | 彭刚 | 李颖悟 | 刘道华 | 易介中 | 蒋晓飞 | 高志 | 王向荣 | 戚积君·李雯 | 赵敏 | 赵扬 | 韩文强 | 梁钦东 | 车飞 | 袁野 | 孙振华 | 曹晓昕 | 刘晓钟 | 杜孝民 | 窦志 | 黄居正
本文由建筑记录人原创撰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建筑档案公众号中留言。
内容投稿邮箱:jzda01@126.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档案”(ID:jzda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