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技术无人区,一群无名英雄的低调与浪漫

坚守在技术无人区,一群无名英雄的低调与浪漫



我们总是习惯,对那些成功站上巅峰的人送出崇拜的注目礼,往往忽略了这些英雄身后,也有着许多工作者的默默陪伴与付出。


如果说数字基础设施是新技术革命的基石,那么存储人就是奠定变革基石的无名英雄。每一次网络访问、每一个字节的吞吐、每一座数字基础设施的崛起,都离不开存储产业的支持,也离不开IT程序员们的默默守护。然而在方兴未艾的数字化浪潮中,这些人的故事却很少被记录、被讲述。




既是英雄,就不应无名。前不久恰逢1024程序员节,我看到了一部名为《萤火担当》的影片,这是为数不多的、讲述IT程序员日常故事的作品,其中有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720郑州特大暴雨中,几个存储维护部的工程师蹲在水里十个多小时,为了让医院机房的数据系统业务恢复正常;武汉疫情爆发期间,一位程序员开发出了疫情地图,应用上线的那天,他却“希望这款产品能早点下线”……


微弱的“萤火”聚集在一起,照亮千行百业通往数字化的前路。原本我以为,这就是IT人生活的全部真相。直到前不久,又传来奥林帕斯奖(2021)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的消息,每个难题方向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激励全球学者和领军人物共同参与,解决数据存储领域世界级难题。

这个时候,又需要IT人勇闯技术无人区,手举照亮数字文明演进之路的“火把”,成为数字时代的探路者与先行军。

既可俯身躬行,亦能上天揽月,这两种形象,构成了IT人的人生“AB面”。也使我们开始好奇,这群英雄们是如何一次次翻越山丘,曾攀登过哪些高峰,又途径了怎样的风景?



隐秘而伟大:

数字化变局中的“高山向导”


高山向导这一职业,很好地解释了,普通人何以成为英雄。他们拥有金字塔顶尖的技能与技术,却总会在登顶成功时隐于幕后,将聚光灯留给其他队员。对于攀登者来说,高山向导既是登顶梦想的守护者,更是生命的一道安全防线。


从这个角度看,高山向导与IT程序员在职业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数据存算的安全、可靠、稳定,已经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前提。存储领域从业者,也在新技术浪潮中,需要扮演起三重角色。


1.值得托付的后背。攀登高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极限运动,如果说高山向导是在用生命成就登山者的梦想,存储人就是在用身心守卫数字世界的安定


随着数字化建设不断加速,数据规模和量级也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的存算效率、安全可靠成为一种极限挑战,甚至决定着一家企业的生死。《萤火担当》影片中,一位华为存储的IT工程师就提到,存储可靠性第一,数据绝对不能丢失




2. 指引方向的良师。一般来说,职业高山向导往往会根据天气等客观情况,以及登山者的速度、体能等状态,给出继续登顶或者建议下撤的建议。在数字化进程中,无论是企业的IT系统升级改造,还是数据中心建设,也都会面临复杂的技术挑战和应用难题。


举个例子,新规划的数据中心往往很强调算力部署,存储能力如果不匹配,数据存算吞吐效率跟不上,就会导致计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再比如,很多企业希望在IT系统中引入智能运维等能力,却忽略了灾备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灾备架构设计是否合理、流程是否规范等关键。所以,存储工作者不仅要扮演“救火队员”,还需要通过专业判断指导,成为帮助企业提升数据管理水平的良师益友。


3. 环境的守护者。高山向导们的另一重身份,就是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者。碳达峰、碳中和趋势下,数字产业同样要担负起绿色低碳的使命,尤其是在数据中心等能源大户的建设规划中,尤其强调绿色低碳理念。


而全闪存等新技术趋势,能够有效降低硬盘能耗,成为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作为存储领域从业者,积极推进存储介质、存储技术升级,成为发展绿色经济一大助力。


不难看出,数字世界的飞速发展,如同一场高山攀爬,每一步都深深扎根在基础产业坚实的土地上,存储产业与存储人以隐秘而伟大的方式,参与到数字文明演进中来,成为一名不可或缺的“向导”。



越过山丘:登顶技术“无人区”

之后,风景如何?



现实世界里,高山向导的意义不只是帮助登山爱好者实现梦想。许多站在金字塔顶尖的职业高山向导,也有着自己的攀登追求,不断开辟新线路、采用新方法,创造登山奇迹。

数字世界里,IT人的角色不仅是帮助千行百业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转型升级,还要肩负起另一重重要使命,作为科技创新的领先者,向着更高的技术山峰不断挑战,持续修炼。


这更高的山峰是什么呢?根技术


以存储为例,人工智能、新型介质、虚拟化、高性能网络等等技术趋势,都对新型数据存储架构提出了要求;全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大幅提升存储系统的性价比,释放数据价值。而这些都需要底层根技术的突破,才能推动存储这一根产业的繁荣。


众所周知,基础科学的突破往往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的共同努力。前往技术“无人区”,攀爬创新高地,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这一点上,华为看得更早、也更远。




为推动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创新, 华为从2019年开始,以太阳系已知的最高山峰奥林帕斯为名,设置了两个百万奖金的“奥林帕斯奖”,鼓励全球科研团队向着技术高峰冲锋,寻找数据存储领域世界级难题的解决之道。


要掌握根技术、发展根产业,就要厘清科技创新的方向与动力。2个奥林帕斯奖,分别对应了两个难题方向,也是两座耸立在技术突破道路上的高峰。


一座是基础领域,针对数据存储领域关键根技术有所突破。


以今年2021“奥林帕斯奖”的挑战之一,就聚集在数据缩减算法的理论极限,比如探索针对数据备份、数据库、基因、视频、自动驾驶等具体场景的压缩算法;新型存储介质技术,比如DNA、全息光存储等新型高密介质材料的研发等等。


另一座高峰则是,基于不断革新的软硬件系统技术,实现每比特极致性价比。


简单来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省钱。针对这一难题,今年的“奥林帕斯奖”也设置了不少赛道,比如每比特能效最高的温冷存储系统技术、每比特效率最高的Self-Driven的存储系统技术、每比特性价比最高的PB级内存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实现最佳效率的存算分离存储系统框架,以及面向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HPC、AI等新兴数据生态的新型存储系统等等。


这一高峰的翻越,能够达到为全社会数字化发展降本增效的效果。




那么,越过这两座高峰之后,全世界能看到怎样的风景呢?


从去年的两个“奥林帕斯奖”案例中,或许能够窥见根技术的价值一隅:


2020年,来自清华大学的舒继武老师团队获得“奥林帕斯奖”和百万奖金,他们的课题“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构建与关键技术”, 创新地提出了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与键值存储的设计方法,以及分布式持久性共享内存框架,攻克了其数据结构、内存管理、一致性与安全等方面系列难题。构建出的新型分布式持久性内存存储原型系统TH-DPMS,在微延迟、高带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解决了基于新型内存介质的高效数据存储问题,让“每比特极致性价比存储”更进一步。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的陈榕老师团队,提出了创新性地提出了以RDMA为核心的分布式异构硬件聚合方法,克服单一硬件在功能与性能上的局限性,有效地解决多元化硬件上的高效数据价值发挥的问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冯丹老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应对高性能、高可靠、高寿命、安全的系列技术方法,为基于新型非易失存储(Non- Volatile Memory, NVM)的极致性价比数据存储,提供软/硬协同的支撑技术。这两项创新成果也分别获得了 “奥林帕斯先锋奖”。


从这些题目与成果中不难看出,每一次基础研究的突破,都是在挑战技术极限,成为人类社会技术演进的先行者。




眺望未来:点点萤火,

照见数字世界的未来之路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突破—产业变革—金融扩展—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轴,掌握了根技术创新的国家和企业,也更容易沉淀产业密度,形成聚变式繁荣。


除了技术的领先性、创新性之外,“奥林帕斯奖”还有一个重要的评选维度,那就是产业维度。


具体来说,要求参赛项目具备可转化应用的价值,具备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也避免了大而无当的宽泛研究,让宝贵的科研智慧可以聚集到人类社会更需要的领域和方向。


我们知道,基础科研突破从理论到落地还有漫长的步骤和时间,并不能立马转化为企业经营需要的价值,所以“奥林帕斯奖”完全就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全社会、无关短期回报的产物。


想必大家都已经很好奇了,为什么这一支撑根技术、根产业的重要赛道,开辟者是华为?


我想,华为数据存储不断翻越山丘的背后,有三股力量在推动:


第一,是底层创新的惯性力。有一位企业采购人士曾告诉我,在IT项目的招投标上,华为从来不会因为技术输给别人。这句话或许是一家之言,但也代表了华为“技术”形象的深入人心,而这种品牌力量,正是多年来持续投入底层创新的坚持不懈。




与全球科研力量同频共振,华为数据存储也向着技术“无人区”不断前行。从2003年正式启动就坚持投入,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发中心,不断打造出全新产品,将数据存储提升到了新高度。比如华为的高端存储产品、分布式文件存储、异构计算等创新,可以实现八个控制器坏七个依然能够运行,大大提升了数据和业务的可靠性。


第二,是数字底座的承载力。前面我们提到,存储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存储人更是低调与可靠的代名词,为各行各业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业务支撑。这种默默守护烟火人间的坚持,自然也让华为数据存储更有定力与耐心,向着基础研究领域挺进。


第三,是创新驱动的能动力。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干存储的程序员既需要内敛、低调、沉稳,但面对新技术革命如AI、云计算、大数据等冲击,也需要主动创新,寻找应对全新技术趋势与产业需求的破局之道。这种求新的能动性,也让华为数据存储能够积极布局底层创新,引领业界技术趋势。除了“奥林帕斯奖”之外,还与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奥林帕斯实验室,鼓励高校人才创新。


在奥林帕斯的号召下,每一个创新智慧都能够化身英雄,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绽放在时代舞台。

曾有人询问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这样回答:Because it‘s there(因为山在那里)。

敢于向“奥林帕斯”发起冲锋的先行者们,或许也感受到了同一声召唤:因为山,就在那里。而路,就在脚下。


*2021奥林帕斯奖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预知详情可移步华为企业业务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脑极体”(ID:unity007)。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