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相关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人类应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今日人工智能》邀请到《今日人工智能》专家团成员——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江勇,为大家带来人工智能的产业分享!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 副秘书长 江勇
问:请一句话介绍您自己。
答: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服务专家。
问:江老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内容有哪些?
答:我的研究主要涵盖产业规划、业务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咨询与评估等聚焦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容。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力量,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问:江老师擅长领域有哪些?请简要展开。
答:目前人工智能从概念到落地已经迈出了很大跨越。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智能服务(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智能化服务)等AI相关产业落地领域都是我重点关注的方向。
问:AI人工智能是人类世界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更为合适的描述应是:人工智能时代,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 ,人类现代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是知识革命时代,是生产力结构彻底重构的时代:人类将知识成果转移到智能化工具中,实现了生产力结构的深刻变革——从本质上讲,这是人类在外部以人工方式将“知识”变革到“知识行为能力”(智力)的时代!我们期待人工智能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生活,值得喜悦的是,这种变化正在发生。
问:数字化作为建设当代中国的高频词汇,AI与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关联吗?
答:数字化转型本身就是利用现代技术和通信手段,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是驱动企业业务流程发生颠覆的重要手段。其中,作为关键性的新型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的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推动力;人工智能能够从根本上做到赋能千行百业,赋能企业多应用场景,深刻助力数字化转型!
图源:nipic.cn
问: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场景化行业应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主要产业智能化程度如何?
答: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场景化应用,在不同领域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已逐渐落地,颇具特色成效,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
2022年8月15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意在加快推动人工智慧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10个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这些应用场景是有基础、有条件做出实效,能够在应用层、技术层保持竞争力的领先企业。
上述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场景化的智能化程度,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稍有差距,总体来说发展水平较高,属于智能化中等偏上水平,智能安防等个别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居于领先水平。
问:AI落地的根本是什么?AI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有哪些?
答:当前,阻碍AI落地的因素还有很多,特别是高质量数据缺乏、行业壁垒高、应用场景不清晰等原因。在我看来,AI落地的根本是:AI“使能”。
AI“使能”,是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围绕企业业务以多维度方式,向产业链上不同层级的企业释放技术,推动并协助合作伙伴通过不同层面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技术——实现技术与应用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各自领域、各自子链条、各自维度上的相互促进、协作,形成纵横交叉的产业生态圈——共生互利、相互成就、相互成长、合作创新。
如果能够在聚焦应用场景、把握业务需求、建立有效数据源集、形成专业解决方案(算法、模型)等内容上面进行深耕,将能够很快的建立AI竞争优势。
问:ChatGPT打破了这个冬天科技圈,AI圈的平静,2123年内,通过ChatGPT及通用人工智能可以预见哪些未来?请老师分享一些您觉得有趣或者贴合现实的方向点。
答:ChatGPT目前可以做到的事项包括: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编写程序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等。这在以前通过机器人来完成这些内容是完全无法预见的,通过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我们可以预见更深广的未来——AI能够重塑一切。此中包括完成信息编写、内容创建、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研究、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大部分繁重工作。
在未来,ChatGPT有趣或贴合现实的应用方向点有很多,像是艺术创作、音乐作曲、生活建议、陪聊老人等会在初期得到广泛应用,也会得到比较好的AI落地效果。
图源:花瓣
问:《头号玩家》以及赛博朋克为未来提供了想象,“高科技、低生活”是人类未来吗?为什么?同时在《流浪地球2》中,刘慈欣预言人类可以完全的生活在数字世界中,这种假定模型中的个体属于人类,还是数字人?在未来是否能实现?有意义吗?
答:关于「高科技,低生活」,赛博朋克(Cyberpunk)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高科技,低生活」的未来概念,其实低生活不是描述一种生活,而是描述一类人,即社会底层人物,更多时候会指代一类人或阶层。当然,也有人认为“低生活”是指一种迷茫和无奈的生活方式。“高科技 低生活”仅仅是对未来的臆想之一。在我看来,人类社会在科技上应该并不会「高科技,低生活」,但在社会形态上则会非常接近。
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企业依托技术(如人工智能、义肢、基因技术、航天技术等)的领先达到垄断行业、社会的地位,能够影响、主导到每个人的工作行为、生活方式,由此形成相当数量的“低生活”人群——这也提醒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法律、伦理的建设务必要跟进,适当或必须的束缚、划定红线非常必要。
图恒宇马兆交流“数字生命”计划 | 图源:花瓣
在《流浪地球2》中, 这种假定模型中的个体,是指数字生命。数字生命一方面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环境中;另一方面利用中央处理器时间来组织其在存储单元中的行为。这种假定的数字生命模型,与现实中的生命完全不同:数字生命是保留和延续了人类思维,放弃躯体,进入虚构的世界。数字生命的存在不仅只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问题,也面临着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验。
《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计划”让剧中人物实现了上传自己“意识”的情况,这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延续生命、传承人类文明的期望。
当前现实生活中,“数字人”已在千行百业中替代人们承担着工作角色,提高了生产、服务效率、给受众带来虚实结合的新体验。如直播中的虚拟主播,承担社区服务应答的虚拟人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继续创新与应用,每个人都有可有可能拥有一个既有“意识”,又有“实体”形态的“数字生命体”,成为我们社会角色、生活角色,进而更好地提升工作绩效、扩大生活体验——这一行为有意义、能实现!而要实现,同样会涉及技术的突破与应用,相关法规伦理的制订与管制,确保“数字人”朝着正向意义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由今日人工智能官方微信平台整理推送
- 感谢订阅 -
添加小编企业微信,对接行业信息和合作机遇!
更多精彩请关注今日人工智能公众号
点击关注一起get最新AI资讯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今日人工智能”(ID:gh_06a34f8696c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