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安徽博物院呈现近百幅傅抱石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安徽博物院呈现近百幅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1904-1965),生于江西南昌,原名长生,名中洲,字庆远。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毕生都在为创造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力量的中国画而努力,其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


8月30日,由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绘画艺术展”于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精选了傅抱石作品近百幅。



展览现场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意识到中国画需要讴歌新时代才能获得新生。这促使他转变了绘画理念和画风,其在潇洒灵秀、恣肆奔放的风格基调上,创造出浪漫激越、豪放壮阔的审美意象。


他守正创新,通过写生和创作,拓展绘画题材,变革理念技法,促进中国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潇洒灵秀、恣肆奔放的风格基调上,创造出浪漫激越、豪放壮阔的审美意象。他深感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感动于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感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图景和祖国河山的壮美,将革命圣地、毛主席诗意和新社会新生活纳入画面,使作品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他的毛主席诗意画,以其浪漫的意境、豪迈的激情,将中国传统诗意画推入新的境界。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山河颂歌:写生山水”“诗心化境:毛泽东诗意画”两部分。


/ 山河颂歌:写生山水 /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变革开了新局。195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确定了“中国画写生”的创作途径,以期创作出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傅抱石晚年紧跟时代,提出了“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南京写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1963年的浙江写生、1965年的江西写生等系列写生活动,使傅抱石对中国画写生有了独特的感悟。他把握时代脉搏,汲取西方艺术特长,赋予中国画新内容、新笔墨、新思想、新境界。此外,他还提出了中国画写生“游、悟、记、写”的四字诀,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绘画方法论。



傅抱石  韶山    30.5×150cm    1959年


1959年6月6日,傅抱石受邀赴韶山写生创作。6月10日,在深入走访、几易草稿后,以“毛泽东故居”为标志性物象的《韶山》基本完成。全幅气势恢弘雄伟,格调清新自然,为傅抱石革命纪念地题材的经典之作。




傅抱石  天池飞瀑  241×101cm  1961年 


“天池飞瀑”是傅抱石泉瀑山水中具有原创性的重要题材之一,突破了早年山水的创作范畴。其利用高远构图原则塑造空间、强烈黑白对比先声夺人,传达出东北山水奇伟雄迈的地貌特色。作品笔墨洒脱,干笔、湿笔并用,淡墨、浓墨互相映衬,雄浑沉厚、坚凝豪迈。



傅抱石  井冈山   246×115cm  1964年


1963年10月,傅抱石赴井冈山地区写生,返宁后创作了一批精品,此幅《井冈山》就是其中之一。此图脱尽旧式山水的画法和格式,无论构图、绘画,都从自然中来。傅抱石更是首创用电熨斗熨烫法,在墨渖末干之前急速以熨斗烫,墨迹散向两边,中间变淡,形成自然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傅抱石  镜泊飞泉   255×122.5cm   1961年


此幅作品采用一比二点五的横幅绘制,突破了传统焦点透视的限制,将“瀑”与“潭”囊括于同一画幅上;用笔上,大笔勾勒,泼染与勾皴结合,将泉瀑飞涌灵动、水汽荡漾的特色巧妙地表现出来。此作品是傅抱石对早期泉瀑山水的深入拓展,进一步确立了其晚年浑雄壮美、沉厚奔放的山水画审美基调。




傅抱石   漫游太华   32.5×52.5cm  1960年


1960年10月,“二万三千里”写生工作团抵达华山。11月1日,傅抱石在成都创作完成此画。作为其创作的第一幅华山图,他打破传统,以独创抱石皴式的荷叶皴创作此画,此画也成为其画风的转折点。其代表作《待细把江山图画》(藏于中国美术馆)也曾参考此画。


傅抱石  雨花台颂


傅抱石  枣园春色



傅抱石  延安塔势


/ 诗心化境:毛泽东诗意画 / 


毛泽东的诗词“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中国山水画家被毛泽东的诗词所感染,创作了大量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从而成为了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山水画品类。傅抱石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途径,作品恰当地表现出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意境,拓展出中国画表现的广阔空间。在15年的晚年时光里,他不断创作,通过展览、出版等途径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引入大众化审美领域,为当时的山水画家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傅抱石   江山如此多娇  39×115cm   1959年


此画是傅抱石当年创作《江山如此多娇》中多个版本中的一幅。最终稿由傅抱石、关山月共同创作,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此画因系傅抱石个人完成,故更体现傅抱石的创作追求和艺术特点。



傅抱石   虎踞龙盘今胜昔   41.5×55.8cm 1962年


此画为傅抱石于1962年正式得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所作,对之前听闻中被误读的诗句进行了改正,并钤盖了其仅用于满意之作的朱文方印“不及万一”。画面风格与此前同主题画作风格迥异,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激动心情。



傅抱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图  212×82cm 1965年


此画近景绘江水浩渺,一叶扁舟载着数人听一长袍青年讲话。远处江面开阔,江岸被浓霞映成深红色,深秋氛围浓厚。画作将客观再现的“万山红遍,层岭尽染”和主观构思的“恰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完美结合,实属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精品。




傅抱石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 245×96cm 1964年


《忆秦娥·娄山关》为傅抱石一再创作的主题,画面多以山岗叠岭为主体,山势沉稳浑厚,充分体现了“抱石皴”丰富的用笔魅力。山头红旗飘扬,队伍涌动,残阳如血。

傅抱石  乾坤赤


傅抱石   毛泽东《水调歌·游泳》词意图  

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30日。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综合自安徽博物院相关资料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故宫两展齐开丨走进“中国书房”,看人物画里的“众生百态”
322件文物,见证古代意大利的贵族伊特鲁里亚文明
辽博新展丨明《杏园雅集图》近20年首次外借!
寒金冷石 德泽学林丨从《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辑存》说起……

即将举办的艺术节艺博会,除了伦敦设计周,还有哪些值得期待呢?

靠着这门手艺,他利用暑假摆摊,赚了两千多元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