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梁 | 境域重温——章晓明绘画中的意蕴世界

蒋梁 | 境域重温——章晓明绘画中的意蕴世界

境域重温——章晓明绘画中的意蕴世界(节选)

蒋梁

湖山缄默,
本色古拙,
千年南宋遗韵
沉淀成当下每一片此刻。
大气晃动而微妙。
时光中的韵律回旋,
在往复之中,
重重光影,映射与叠合成回响的秘密。
湖山精神的复调乐章,
低沉而典雅。

家园·秋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80cm x 120cm

2005




1、新作-夜西湖


在钱塘江边离地百米的高层新画室里,章晓明一边俯视着窗外宽阔明亮的滔滔江水,一边画着西湖题材的画作——黑黑的夜西湖,他把这批初看之下几乎没有湖没有光没有色的作品,起名为《湖光山色》。
近年来,他画了十余幅这样的深色夜西湖,浓浓的墨绿或深蓝的色调,作品尺幅巨大,每幅都是近三米宽。画面浓重却富有内在结构和层次,伴随着一种寂静和诗意在层层覆盖的透明油彩中弥漫开来,静谧而深邃。远远看去,气息浓郁,气魄醇厚,沁人心脾。



湖光山色之一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260cm
2017


它们与我心中惯常认识的湖光山色、堤柳依依的西子湖风光迥然不同;它们与南宋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或是烟雨迷离、或是桃红柳绿的淡妆浓抹的西子湖山大异其趣;它们既非“水光潋滟”,也非“山色涳濛”,这甚至与我所认识的画家曾经画过的无数或者结构简约明晰、或者色调高亮雅致的西湖风景亦有极大区别。所以,当我进到画家的画室看到这批新作时,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什么才是画家心中真实的西湖?

灵隐晚钟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260cm
2018

2、感知场


毫无疑问,章晓明首先是一位视觉艺术家,他认识到图像化时代绘画的困境,由此追求艺术的深度而展开探索。他的绘画基于他真实的感知。他对周遭的事物进行了无数次的观看和写生。
我们来回顾一下画家的艺术创作的经历便可明白他绘画的求索道路。早在1987年,他凭借《七里铺》的获奖而闻名中国油画界。之后他浮笈法国,于当代艺术危机之情境中相遇司徒立,几番彻夜的交谈,令章晓明打开了眼界和方向,认识了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要义。这成为了他艺术道路的一次大转折。从此他身体力行具象表现绘画,历三十年而孜孜不倦,成为中国具象表现绘画的代表画家和国内最早参与具象表现绘画实践的画家之一。

窗外之四
章晓明
纸本焦墨
66cm x 51cm
1997


在那个参加了有关中国油画展览之后,章晓明结束了传统写实油画的经历,开始向一个真实可见的世界返回,专心致志于视觉真实的寻求。章晓明以直观的写生作为自己的绘画方式。从老美院油画系走廊、木工房、花房、窗外的楼群、画室的空间、颜料、书桌、静物、花卉一直推向那一片湖山。

窗外之五
章晓明
纸本钢笔
66.5cm x 52cm
1997



南方的雾
章晓明
布面油画
73cm x 60cm
2000




3、视觉空间的展开


正如画家自己所说,他翻来覆去地去表现这些身边最平凡的景物,虽然作品里没有那种有明确象征意义,也看不到宏伟壮丽史诗般的画面,但这恰恰提示出他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在视觉层面上的意义,是画家通过写生、反复的视觉体验而获得意义。這个意义是隨着视觉体验的不断加深而得到事物现象的客观显现,又包涵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看法。因而选取什么作为画的題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视觉体验的程度。



颜料之一
章晓明
纸本炭笔
51.5cm x 66cm
1996
画家对湖山风物的视觉体验的程度,体现在他的纯意识世界中展开的現象。对他来说,这展开是一种色彩的构成的结构空间。九十年代,画家画面中常常充满组织画面的结构线条,他骨法用笔,清刚有力,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互相交叉、穿插、融合,旋转运动起来。视觉的方向从近处一直伸向最远处。

颜料之三
章晓明

布面油画
84cm x 160cm
1996


颜料之五
章晓明
布面油画
95cm x 100cm
1996
2000年后,众多作品同样富有构成结构,但更为平和,少了激越与运动,多了一份宁静。整幅画面呈现那种后来章晓明特有的面貌。没有鲁莽,收敛激情,高雅的亮灰色富有品味,耐人寻味。而这一切的展开,特别体现在湖山的描绘中。简约典雅、潜隐持重,开合大气又含蓄微妙。他的绘画以理入境,化理于景,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龙井茶园
章晓明
布面油画
60cm x 73cm
2007




4、因缘整体


对画家章晓明来说,这种描绘乃是在湖山中的存在。在湖山中的存在首先在知觉主体与知觉对象的原始关系中涌现出来。对于西湖的湖山风物,章晓明比其他画家更熟悉。他长期生活于此,常年浸润,这是一种身体被包围的经验,是知觉与被知觉的世界的关系。

孤山回音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80cm x 138cm
2004
梅洛·庞蒂认为,“存在一个自然界,不是科学的自然界,而是知觉向我揭示的自然界。”绘画意义上的知觉也是一种身体知觉,而不是精神性的纯粹知觉,也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这种知觉既非单纯的被动性,也非完全的主动性,但两者都被纳入其中。换言之,知觉问题并不涉及知觉主体与知觉客体的认识关系,而是在“现象场”中展开的境域的关系。同时,在这种境域关系中,章晓明知觉的体验始终是肉身化的,与身体密切相关。意识具体化在身体中并且内在于湖山中,它不再是旁观,而是生存于湖山,这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领会”。

湖光山色之四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260cm
2018

5、被推开的西湖,远离抑或接近?


近年来,画家从中国美术学院荣休,所以他远离了南山路和西湖;另一方面,他也从使用近二十年的城隍山脚下中河边的画室,搬到了钱塘江南岸。
在矗立在对岸半空中高高的画室里,他也对景写生了很多幅钱塘江的画,画面依然是简约概括,色调依然是温文婉约。他画的钱塘江的水,令我想起他原来画的西湖水。因为曾经长期相处的湖山尽管被推开,却萦绕在眼前。过去画过的那些湖山的片段都历历在目,难以湮灭。现在他似乎是从直接的写生转为一种感觉的综合表达。这是为了努力画出那记忆深处的西湖吗?



江水之一
章晓明
布面油画
80cm x 80cm
2017
我以为,因着远离湖山,画家对湖山的体验反而更加深入了。湖山成其湖山,从不是立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直观的对象。从现象学的意义来看,“现象”在形式上一向被规定为存在及存在结构的显现。湖山风物作为在此存在,在这种境域中,包含着一种历史因缘与当下的形式指引的存在的亲疏状态。周遭性质既已根据意蕴状态而得到了阐释,就开启出境域之领悟。根据这种境域,“在”世界周遭性质中的存在的存在学含义才能得到规定。
江水如蓝之三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30cm x 200cm
2016


6、降临的夜
夜色迷朦、
夜幕降临,
树梢间的蓝色湖面
是沉思的因缘,
自然沿伸,
天地滋养,
汇聚成含蓄丰沛的母床。
湖山与湖山互相渗透,
卓荦绵延。
年日变得悠长,
涤除历史的重负,
迎接宁静的馈赠。

湖光山色之三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260cm
2018
2017年开始,画家开始画夜西湖系列。再一次地、更加鲜明和强烈地,章晓明的世界以意象为存在的理由,但是它的表达语言却是全新的。这一次,画面在一种黑暗的调子上组织起来,不同程度的深蓝、墨绿、深紫色。他除去了蓝色里的沉浊,给它加上了一种低沉的调子,一种在他之前的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不同寻常的色调就像第一次被人听到的声音。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其实画这批新作之前,也有过类似深色油画作品的创作。同时,为了视觉的真实研究,他画了很多的素描写生。章晓明的素描与油画呈现延续性的关联状态,交互影响,和谐共生变化中保持统一的格调,意味着内在生命力的共同成长,标举着一种视觉求真的理想。

上香古道
章晓明
纸本木炭
109cm x 79cm
2016
这就为我们理解章晓明如今的深色夜西湖作品提供了一条线索。只不过现在的这批《湖光山色》系列油画作品结构更加的复杂和宏大,它们不是一个片段,而是具有动感的大结构。当再次体味如今的这一批夜西湖大风景时,我仿佛又感受到了他早期铅笔素描和木工房作品的结构和张力,这里有多年西湖风景的写生体验,也有许多描绘西湖周边的树林木炭素描的浓浓的黑色。
其实章晓明如同之前多年的实践,他现在只是要把关于西湖的真实表达出来。对他来说,这真实的湖山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它是一种感知的综合。

湖光山色之二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260cm
2017


7、感觉的叠合


现在,画家在钱塘江边的画室里画着大大的夜西湖,从西湖到钱塘江,从钱塘江到更为遥远的塞纳河,章晓明曾经面对他们写生。画的那些数量众多的雅致的油画和黑乎乎的木炭素描都层层叠叠,在他的意识中浮现起来。于是,我似乎稍微有点理解了画家现在的这批新作——黑乎乎的西湖湖山的夜景。因为曾经直接面对的西湖已经远离,被推开了。曾经看见的西湖会渐渐被记忆所湮灭吗?如同新作里的湖面,被黑黑的山和树所遮挡,只露出零碎的几小片。那种黑黑的画面中露出几小块水面,到底是西湖还是塞纳河?



塞纳河畔之一
章晓明
纸本木炭
63cm x 44cm
2002
在时间中描绘,一切都在流变不居。面对西湖、湖山,消失,显现。瞬间无处不在,一切都无法被再度拥有。然而对湖山进行反复的描绘,也是一次想要再度进入湖山的尝试。这种不断失去和不断获得,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他在每一天的抹去重来,画面得到了深入的推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湖山风物的交汇融合在这里重新开始,章晓明赋予了他的西湖作品以一致性“构成动态的整体”。

塞纳河畔之二
章晓明
纸本木炭
63cm x 49cm
2002

塞纳河畔之三
章晓明
纸本木炭
63cm x 44cm
2002

印象西湖之七
章晓明
纸本木炭
79cm x 109cm
2021




8、流逝与回忆


我似乎慢慢地开始领会了画家现在的这批新作。它们不是与过去的断裂与新的开始,它们是一种延续,一种感知的叠加。这是一种非直接的描绘,是一种三十年描绘的回味与重温。杜夫海纳说过:“绘画对象的真实性不在于自身与他物的关系,而在于自身与自身关系。这种关系就引起时间性。”当然,这个时间性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性,这个时间性是有条件的,“对象的时间过程只有纳入我们自己的时间过程才能被感知。”换言之,我不能把时间过程赋予湖山,我们只有体验到时间。章晓明的绘画构成方式让我感到了这一点。他的湖山风景系列不是一种时间停留的美妙景象,不是瞬间闪动的感觉,不是一张快照的定格,一张单眼看过去的、由透视法带来深远感的描绘地貌的现实照片。



蓝色家园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80cm x 120cm
2005


好的绘画并不只是用来描述和结合记忆的,而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在意识的河流里展现这些记忆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同样地,作品并不只是将瞬间感觉具体化,而是也要展现出瞬间感觉发生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内容并不只是描述视觉感觉是什么,还包括描绘视觉经历是如何发生的;它们的主题并不只是观察到的到底是什么,还包括这种观察的行为。画家在呈现自己眼中之事物的过程中,还
将自己看到事物的前提条件具体化。这种观看的方式,是艺术家对事物理解的历史过程的记录的方式,也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这不只是把事物对象作为静止不变的“存在者的形象”来摹写,而是对这“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进行摹写。


湖边之三
章晓明
纸本木炭、色粉
150cm x 100cm
2021
9、意蕴


章晓明描绘的不是一般看到的外在湖山的一个表象。而是他生命中经验到的湖山。画家真正应该描绘的湖山在于某个深处,而并不是在于对象的外表。
通常的观点以为真实是纯粹客观外在的东西。所谓真实是作为刺激物的对象或超绝的“外在于我的对象”。而实际上,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在场。因此,它不是一纯粹客观外在的认识对象,而毋宁是我们感受的内在召唤者和发动者,是在感受中被给予的。用现象学的语言来说,此在的自我理解把它所熟悉的诸种关联保持在自己面前,以使自己在其中得到指引。



印象西湖之五
章晓明
纸本木炭
79cm x 109cm
2021
我们把这些关联之间的相互指引理解为赋予意义。此在在这些意义之中来理解自己在世界之中的存在。组建着世界之为世界的诸关联互相勾联而为一意义整体,各个关联就在这个意义整体中如其所是地存在。我们把这个意义的关联整体称为意蕴。它就是构成了世界的结构的东西,是构成了此在的何所在的结构的东西。只要此在存在,它就已经把自己指派向一个具有意蕴的世界了。展开了的意蕴是画家在世的生存论建构,画家进入意蕴,这是湖山之所以能得到揭示的实际存在上的条件。


10、绘画中的复调


在如此诸种关联的意蕴世界中,章晓明多年来绘画的实践,便如同音乐中的复调在向我们低声地吟唱。复调即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彼此对位。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前呼后应、此起彼落。



眺望圣母院
章晓明
纸本铅笔
53cm x 64cm
2002

这正是章晓明这三十年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时的总体感觉。油画与素描,亮色调与暗色调,铅笔与木炭,巴黎与杭州,塞纳河与钱塘江,室内与室外,过去的与现在的,曾经的与当下的,这些很多对的方式与地点,在画家的三十年的描绘中,同时进行,交叉描绘,反复描绘,回旋往复,彼此映射,交织成一种属于绘画意蕴的特殊复调。
在他的绘画复调中,一切元素都是互相依赖生存着,仿佛在回音之中浮动,从它自身的丰富性出发而展开。在图像技术时代,在浅表、粗糙、浮躁的年代,他沉浸于绘画真实的体验,触及深处,并默默地拓宽着绘画的疆域。



在山中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40cm x 100cm
2003
夜不期而至,
浸润湖山与树林,
湖上的灯火明灭不定
静谧而深邃。
夏夜的光是西湖深处无数重的眼睛,
朝向内心的凝视,
在遮蔽中寻找那一件不属于遗忘的事物。
当内在的光触及边界,
意蕴在无声中增长,
整体韵律中的湖山,
在历史的千重反光中,
朝着一个更遥远的国度回望,
在那里,
艾克斯的故乡,
南屏的晚钟,
塞纳河的倒影,
花与树,
湖与山,
都被包容进来。
互相映射
沉静而灿烂
古典时代的流光遗韵。
无穷变幻中的永恒时光,
当下闪烁其词,
却洞悉了渊源与奥秘。

湖光山色之五

章晓明
布面油画
162cm x 324cm

2018


2021年8月2日第一稿
2021年9月5日第三稿



当前展览


湖 山 吟
THE CHANT OF MOUNTAIN AND LAKE
章晓明绘画艺术展
PAINTINGS AND DRAWINGS BY ZHANG XIAOMING
观展指南 | 湖山吟——章晓明绘画艺术展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光达美术馆!

光达美术馆地址:

杭州市上城区虎玉路18号
联系电话 1575772872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达美术馆”(ID:guangda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