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是我们的字典,是我们的语法书,也是我们与和平的协议。”(亨利·普鲁利奥)否认静物画就等于承认一个人完全不懂绘画。因为只有通过静物,绘画才会展露它的构造和它的本质。它能激发“古代与现代艺术家共通的一种感知力”。当画家选择“纯粹的静物画”时,就已经将自己直接同“艺术源于艺术本身”的观念相结合了(另一题材是风景)。
有窗帘和花瓶的静物
保罗·塞尚
布面油画
55cm x 74cm
1895年
1、绘画的自由——静物画这种布置与构图的自由,预示了艺术的创作自由。(伽达默尔)
2、绘画的纯粹——静物画从塞尚开始的形式与色彩的感性的组织,是对艺术本身、表达方式及其意义的回归。一种与过去的画家及艺术史的联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关于素材使用最伟大的革新才得以完成。此即绘画的纯粹性。
3、感性的完满——静物绘画以不言之象表达感性之完满,在我们周围的可感世界找到了一种无须用词语的语言来表达的方式。它是居留于事物本身之显现中的有意味的自身呈现,是质料与形式之上的神圣光晕,并以其全部感性的丰富性表达了物的无常性。(伽达默尔)
4、世界的关联——静物绘画,在简单的心灵与物质的对立之外描绘,以命名的方式召唤不在场之物是其所是地显现和保持隐蔽;这是一个“在-世界”——“存在”的形式。
5、精神的秩序——静物绘画被视为艺术的本质,是对精神秩序的永久承诺。
物之存在有其尊严;物之存在当以其高贵的方式被切近。在数字技术虚拟时代,可感之物的物性被扰乱和遮蔽预示着存在的失落和人的变异。在这个价值虚无和现代技术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的困境中,在“世界图像”的黑夜时代中,人的感知经验被分裂、异化,灵晕失落;形而上学美学抹杀了那个处于“神秘显现”的构想之中的决定性部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重建艺术完整的内在关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达美术馆”(ID:guangda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