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的家居行业,可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喜剧与悲剧同台,复苏与暴雷齐飞。
市场回暖,为不少家居企业注入了生命力。而疫情引起的生活思考也为市场带来了许多全新机遇。
作为上游的房地产行业遭遇政策收紧,不断催促着下游企业寻找新出路;多行业头部效应明显,资本市场暗流涌动;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布局、入场,打响一场场“蛋糕争夺战”……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
据Z Media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家居行业至少公布了67起融资事件,19起并购事件,并且有18家公司成功上市。
有优势的,在寻找新增长点;
新入局的,在积极拓展;
处在劣势的,也在努力破局。
有惊喜,有惊吓,有鲜花着锦,也有黯然退场。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家居企业依旧在前行。
IPO
欢喜 遗憾 与再战
2021年,王力安防、真爱美家、立达信、梦天家居等18家家居企业成功上市。业务范围涉及定制家居、建材装饰、照明、陶瓷等各个领域;投资主体涉及投资机构、互联网企业、家居企业等。
其中,去年发布了上市计划的梦天家居,在2021年12月15日,赶在年关前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开盘后连续录得6个涨停,总涨幅达到了132%后,梦天家居又扭头来了个六连跌。
虽然此后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未出现重大事项,但梦天家居股价出现的极端走势还是反映出了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的信心不足:前期买入者主要为以“炒高后迅速离场套现”为目标的短期型机构、投资者。
梦天家居
而据梦天家居的招股书,其营收数据自2017年起逐年下滑,其中作为核心业务的木门类,盈利能力下滑尤为明显。
可以说,尽管梦天家居一直以来谨慎地只向相关业务拓展,且核心业务外的柜类、墙板产品盈利逐年上升,但市场对于梦天家居“门墙柜一体化模式”的未来似乎并不买账。
而相比上市成功后坐了一回“过山车”的梦天家居,慕思、箭牌家居等同样去年就已经公布了上市计划的企业,其遭遇则更为波折。
2021年,10月29日,一直宣传自己“法国基因”的慕思受到了证监会的59问。
在第26问中,证监会针对多年来出现在慕思宣传物料中的“洋老头”,提出包括“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在内的多个疑问。
要知道这位“洋大爷”可是一直以来消费者心目中慕思“洋味儿”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在Z Media查阅到的公开资料中,都并未显示这个名为Timothy James Kingman的老头,与睡眠领域有所关联。
同时,慕思的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慕思的广告费分别为3.45亿元、4.45亿元和3.96亿,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9%、11.67%和8.96%,远高于同期同行企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中还特别提到,公司注重通过全国性的机场或高铁等交通枢纽广告、户外形象广告等形式,提高品牌在消费者人群的覆盖水平。
可以说,慕思一直在以一种“互联网式”的营销方法,通过高频刷脸,传递品牌的“专业法式形象”。
慕思
只是这一回,慕思成也“法式”,败也“法式”,花大量银子塑造外国品牌形象,最终在上市时被泼了盆冷水。
在Z Media看来,品牌说出的话、打造出的形象最终都需要以实际的产品做支撑,言行不一终究不是一个品牌能够长远的路径。
同样收到了证监会大量提问的,还有箭牌家居——质询项达到了61项,在近期IPO的家居行业中可以说是质询量最大的一次。
箭牌家居
其中不乏“实控人亲属或涉同业竞争”“专利资料不全”“或存在招投标操作不规范”,“使用瑕疵房产、土地”等复杂情况。
从收到质询的数量及内容不难看出,箭牌家居此次IPO有些仓促:相关重要资料多处疏漏、不全,欠缺的内容又多涉及对于公司经营风险的评估……这很难不让人猜想,箭牌家居选择上市,到底是因为做好了准备而向前一跃,还是已到瓶颈而不得不“搏一搏”。
除了IPO不顺的,还有IPO中止的:2021年中,CBD家居、博泰家具、朗斯家居、致欧家居、三问家居、森鹰窗业、土巴兔等多个家居企业,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IPO。在其中,致欧家居、三问家居在年底时选择了再次发起挑战,重启IPO。
而宜华生活,这个2004年上市,2020年底就被指出存在被终止上市可能性的老牌家居企业,最终于2月23日,在连续两年收到交易所问询函、证监会通报企业涉嫌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后,正式停牌。
宜华生活
停牌时,宜华生活的股价仅每股0.52元,成为了退市新规下的首只“1元退市股”。
有人退出,也有人入场。2021年,至少有35家家居企业启动了上市程序或者正在排队上市。
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去年就公布了上市计划的书香门第(于2021年7月4日在上交所发布了招股书),今年1月12日,书香门第出现在了证监会官网IPO公司预披露更新名单中。
书香门第
此外,原本位于新三板的龙竹科技(主营竹家居用品)、旭杰科技(主营装配式建筑)、智新电子(连接器细分领域)三家家居企业,也在2021年11月15日开市后,正式平移至北交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家装定制
有人在拉开差距
有人在试图努力
2021年,传统的定制家居“三巨头”的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仍在拉开差距。
2021年前三季度,欧派家居营收为144.02亿元,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45%——这也是其近四年增速最高的一份三季报。全年营收破200亿,似乎已经不是悬念。
其日前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给出了答案。公告显示,欧派家居2021年预计全年营收最高将达214.7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最高将达到28.47亿元,同比增长28%-38%。
其实三季度报就已经彰显了欧派的潜力。一方面,衣柜与大宗业务是欧派家居的重要增长点。2020年,欧派衣柜顶着疫情冲击,营收首度超过了索菲亚,2021年上半年,更是与索菲亚衣柜拉开5亿元的差距,看起来是进入了高增长周期。
欧派家居
另一方面,今年9月其率先推出的“整家定制模式”,也是欧派整装大家居业务继续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但在Z Media看来,整家定制的新玩法其实在延续着其一贯坚持的扩大客单价消化成本的尝试,但这种存在着规模化与个性化冲突,并且需要极强整合能力的新模式,是否能成为其未来真正有效的收益增长点,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欧派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的同时,索菲亚也在加速尝试新的营收模式。
1月28日晚,索菲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营收将比2020年的83.53亿元增加16.71亿元到20.88亿元,同比增长20%-25%。但在利润方面,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在1亿元至1.5亿元之间,同比下降91.61%-87.42%。
这一结果,必然与恒大暴雷密不可分。
索菲亚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索菲亚对公司大宗业务主要客户及其成员企业(恒大系公司)应收款项及发出商品余额合计11.8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余额4.62亿元,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为3.41亿元,预付购房款3.52亿元。
虽然三季度报显示,索菲亚将其中的1.6亿元用于受让与恒大合资的公司40%股份、3.38亿元应收票据购买了恒大资产,但这些资产在之后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尚是未知数。
除此之外,索菲亚认为公司净利下降,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让利经销商、营销投入增加等多方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派相似,2021年,索菲亚同样选择了押宝整家定制,但其中成效或许还要再等等看。
对于经销商零售渠道收入占比80.31%的索菲亚来说,整家定制这种对于打通供应商、品牌设计营销能力都有极高要求的新模式,能否快速得到推广并如其所愿的成为新营收路线,还需要大量的努力。
同属“定制三巨头”,尚品宅配的表现可以说让人捏了一把汗。
尚品宅配发布的1-9月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显示,2021年1-9月,尚品宅配的综合收益约3850万元,仅到2020年同期数据(约7438万元)的一半左右。
尚品宅配
而“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的表现也让投资者们错愕。2020年,东易日盛曾通过卖掉位于北京的19套房产,强行实现了净利润扭亏为盈,而其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200万-9300万元,同比2020年1.8亿的盈利水平,降幅将达到48.43%-65.62%。
东易日盛
与2021年3季度相比,这份同样下降了近五成的预报可以说是“先抑后扬”——毕竟在Q3期末,东易日盛有着约1.9亿元的净归母亏损,但这份报告中并未说明东易日盛短时间内大幅拉回利润的方式。这不免让人猜测,是不是又要卖房了?
新老面孔
招式百出之下
成就各有因果
2021年家居上市公司的故事,有的尚属新面孔表现却不生涩,有的已是老江湖却在翻车的边缘来回往复,有的被罚款但无伤大雅,有的赔了钱且元气大伤。
居然之家在2019年上市时,曾与投资者做出了业绩对赌:2019至2021年间,分别实现扣非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不低于20.6亿元、24.16亿元和27.194亿元。
2021年6月,在2020年业绩受疫情影响未达目标的背景下,居然之家发布公告,经批准,将上市之初计划在2019至2021年间完成的业绩回报,延长至2022年。
居然之家
日前,居然之家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实现扣非净利润23亿元-25.8亿元,同比增加76.65%-98.15%。大幅增长的同时,超额完成对赌协议。
同时,居然之家北四环店也在年底交出了销售额破60亿的成绩单,再度擦亮了自己的“神店”招牌。
在Z Media看来,在危与机共存的2021年,居然之家能够拥有如此亮眼的成绩,与其以大消费战略为第二增长曲线密不可分。居然之家集团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对于六大赛道的新年发展,也有着营收翻倍的期许。如此看来,阿里确实押对了宝。
而一直以来因为“卖房子输血”“扔商业止损”,而给人以“缺钱”印象的红星美凯龙,终于在2021年10月,宣布实现了上市后的首次定增。公开发行股票约4.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37.01亿元。
红星美凯龙
对于红星美凯龙而言,其过往大规模扩张、重资产开店的模式带来的弊端正在逐年展现,定增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资金短缺的危机,但能否真正实现在2020年报中提出的“轻资产、重运营”经营策略,才是关键。
卖房补亏损的,也有“卖公司”实现盈利的。
2020年末,喜临门发布公告剥离了旗下一直在亏损的影视业务,而在2021上半年,喜临门终于迎来了业绩“喜临门”。
喜临门
其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31.06亿元,同比上升57.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18亿元,同比大涨412.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亿元,同比上升192.6%
虽然2021年上半年家居行业的回温是其营收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在当前环境下,聚焦家具主业,显然也如喜临门所言,“更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律”。而2022年,没有了业务剥离后续影响的喜临门,也算正式进入了纯家居的战场。
作为股市中“新人”,2020年2月上市的公牛集团,在一年半以后的2021年9月,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处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98.27亿元3%的罚款,金额约为2.95亿元。
公牛集团
不过反垄断调查显然没有影响公牛集团在2021年的发挥,截至2021年9月底,公牛集团实现了营收90.13亿元,同比增长26.10%;净利润22.06亿元,同比增长37.98%。
而2020年就表演过一次“跌宕起伏”的梦百合,在2021年依旧“气运不佳”:2021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床垫比较试验结果通报(2020),指出梦百合销售的“幻梦0压厚垫”在网页宣传中出现“用商品名替代专利名”,涉嫌夸大宣传。
梦百合
在2021年9月,梦百合发布公告,其与美国子公司少数股东Benjamin Folkins长达4年的股权纠纷案一审结束,梦百合诉讼失利,被判向原告合计赔偿2470.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其中2000万美元为惩罚性赔偿金),而梦百合2019年、2020年的净利润也才到3.74亿元、3.79亿元。
而在未来,能否根据市场环境及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经营策略,释放业绩弹性,成为梦百合将要面对的难题。
在2020年底被证监会调查的顾家家居,终于在2021年9月发布了相关公告,称董事长顾江生涉嫌内幕交易事实不成立,证监会决定结案。但该公告同样显示,虽然违法事实未成立,但顾家集团存在违反《证券法》规定的行为,被处以20万元罚款。自此,一直因相关话题而处在风口浪尖的顾家家居,算是跨过了一个坎。
顾家家居
据顾家家居发布的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顾家家居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16.50亿元到17.30亿元,同比增长95%至105%,扣非净利润14.20亿元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140%至154%。
因连续两年净利润连续为负值,在2020年面临退市危机的亚振家居,在2021年终是勉强稳住了:2021年5月31日,亚振家居的退市风险警示正式撤销。
亚振家居
据亚振家居方介绍,在2021年初,亚振家居针对以“全屋定制+活动家具”的融合空间为调整主线,并在销售渠道、宣传渠道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突破。
2021年前三季度,亚振家居营业总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3350.8万,较上半年,以及2020年同期的-2960.4万元,亏损幅度明显扩大。
可以说,亚振家居显然是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这些尝试到底是否能彻底解决其面临的困境,依旧不容乐观。
未来如何,尚需亚振家居自己脚踏实地去探索。
2022年已到,2022辛丑虎年也将至,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也已经拉开序幕。
在充满了变数的新一年,家居企业还将带来怎样的表现,Z Media拭目以待。
愿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能在不确定中,向阳生长。
概念尚热 “整家定制”是否真成新趋势?
他们都被住小帮“设计”了
有屋智能:让厨房有脑 让生活无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了Home”(ID:ZMedia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