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
我们有幸邀请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教授莅临IAF锋建筑节2021年度盛典的现场,并作为“主旨嘉宾”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周琦教授对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思考,我们对其进行了专访。
周琦,一位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致力于研究民国建筑与建筑文物保护的建筑学教授。周琦身上的三个职业标签: 建筑师、教授、学者,它们独立又互相影响并趋向融合,他尝试寻找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人文情怀的平衡点,通过建筑专业设计解决整合资源的社会问题,让建筑在现代与传统碰撞中尽显哲思。30年来,周琦主持修缮改造重要近现代建筑100余栋,而推崇哲匠精神的他有着更远大的目标,正如他所说: “建筑师从不是工匠,而是有远大抱负、富有人文情怀的工程师。”
建筑文化传承中的哲匠精神
——周琦专访
周琦
ZHOU QI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周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迈向现代化,但并不是全盘西化。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建筑圈、设计学界乃至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所以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从文化遗产中找到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和民族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所有的文化遗产都给予我们纪念它、保护它、传承它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从中汲取知识,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憧憬未来。
您认为现代建筑应该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周琦: 中国建筑是几千年传统文明的积淀成果,但在面临竞争激烈的城市化发展,我们不得不被迫革新,所以导致了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我们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形式等方面都效仿西方,但我们从未放弃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和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除了形式革命以外,更重要是空间,我们需要构建符合现代城市需求且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空间形态,比如中国的园林空间、四合院空间,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时代产物,但它并不能直接照搬到现代生活,因为这个空间包含着中国人不可复制的情怀和灵魂,比如中国人的邻里关系、家族关系等等。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体系相较于西方的混凝土体系来讲是可持续的,所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所涵盖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所在。
△ 四合院空间 © 图源网络
从事遗产保护三十年,是什么影响您开始这份建筑文化传承?
周琦: 我在研究生时期研究的是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作为一名懵懂的年轻人,当时只是不明目的、不辞辛苦地进行建筑测绘和田野调查,后来才知道当时的资料非常珍贵。至今,我们当年的许多调查实体都消失了,留存下来的只有数据,这是非常可惜的。我们期望年轻一代不能只从书本上阅读历史,而是走到建筑里面去感受这段历史,这种历史传承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实物的载体,给我们提供实际的样本去体验、欣赏和研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永恒的情怀。
在新辟与修复中,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传统建筑的修复上,30年来我修缮改造了100多栋老房子,从维修加固到最终满足现代的使用要求,每一次修缮工作就如同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是十分有趣且有意义的。
您认为近现代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周琦: 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体系、材料学都有巨大差异,因为我们的技术大多来自西方,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西方的科学技术领域中领会其构建原因和材料的形式问题。
其次,建筑是会变“老”的,我们要考虑如何延续它的生命,所以要从它的内在去科学地检测(Examination),然后找出恰当的技术和材料去修复,最终赋予它新的功能,比如传统民居里包含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奶茶店、时尚精品店、网红打卡点等等,我们称这种做法为“旧瓶装新酒”。当我们把新的功能和业态植入到老建筑中,它不仅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能给当代人留有印象,从而一直传承下去。
△ 星巴克(西安钟楼店) © 图源网络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何在很好地保护文物的同时发挥其适当的使用功能?
周琦: 当建筑不再被人使用时,它终将会腐朽,所以人和建筑是一个共同体。当老建筑已经失去它原本的功能,比如旧民居,或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地方已经不再有人们的生活痕迹,我们若想要保留它就要让它融入新的功能,比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星巴克,若店内是各种传统斗拱,柜台是一个传统的木构件,这种当代和过去、现代和怀旧的对比会产生强烈的戏剧性。因此,现代和怀旧两者并不矛盾,许多传统文化都是宝贵且蕴含生机的,当它恰如其分地融入现代生活后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体。
△ 原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修缮 © 周琦
△ 南京中山东路一号“工商银行”历史建筑修缮 © 周琦
您认为毁掉的历史文物是否有修复的必要性?为什么?
周琦: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普世价值观,我认为被毁掉的历史文物就不宜去修复了,但可以用遗址公园来做纪念。例如当年被八国联军烧掉的圆明园,以中国现今的经济、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去修复它,但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建造呢,因为这是一个废墟,一个历史证据,一个时代状态,一个遗存的罪证“原件”,现在修复它是亡羊补牢的行为,全国的学界都会对此说“No!You can not do that!”,而且在原址上劳民修复的意义并不大,这也是对历史文物遗存的纯粹的尊重。
△ 圆明园遗址 © 图源网络
您认为修复文化遗产工作者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周琦: 社会责任很重大。首先,作为技术专才需要拥有修复文化遗产的能力;其次,你修复它的原因、修复它的方式、呈现给当代人的修复后形式是什么?一个建筑承载的历史责任是全方位的,有美学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功能和现代使用功能。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文化责任,你要清晰了解它的过去和现状,同时对它的未来有一种责任感。
作为师者,您在教学中更偏重于向学生传递什么样的理念?
周琦: 作为师者,相较于教学生修复建筑、创造建筑的方法,我更希望启发同学们有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情怀,因为建筑不是一个工科,它一定要有人文含义;同时我也多次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文物主义观念对建筑学的影响,我希望建筑学子能受到人文和科学的双启发。思辨能力,独立人格,健全理智,良好判断力,我认为这是当今学生们需要培养的美德。
△ 周琦与科学营同学们 © 图源网络
您修缮了那么多的老建筑,对您现在设计新建筑,有什么借鉴或启发吗?
周琦: 我经常在修缮老建筑和设计新建筑之间来回碰撞,修旧如故的老建筑意味着不会有创造性的东西,而新建筑是要创新的,它们看似毫无关系,但对我来讲是一件事情。我从修缮老建筑中获得一种工匠的智慧(Intellectual/Wisdom),它是知识(Knowledge)也是技能(Skill)。看似乏味的修缮过程培养了我的智慧和创意,当这种工匠传承手艺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发现忽然升华了,这就是禅宗讲的“顿悟”,所以在面对新事物时,就会涌出无限的灵感。
黑格尔曾说:“有手艺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不仅需要拥有手艺,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素养。一个是思想层次的问题,一个是落地的工匠,当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做一个人才是幸福的、主动的。
△ 人民日报社报刊业务综合楼 © 周琦
△ 南京新街口德基广场三、四期规划设计 © 周琦
现阶段,您最想为作品注入什么样的情感?
周琦: 我一直关注一个议题: “中国人生活在什么样的未来空间里是舒适的”。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建筑现代化就是西化,但中国的建筑形式和西方是不匹配的,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中国人的建筑创作形式和空间材料技术,但并不是复制旧东西,因为它们的内在精神要素是无法复制的,比如情感问题、园林空间的水平流动感和私密感等等。我们的先辈在过去探索了一百多年至今都没有标准答案,而我们这一代需要思考的是: 在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条件的基础下,如何让未来建筑具有传统的情怀,让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兼具文化含义。
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设计?未来的建筑整体会呈现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周琦: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现代科技给了设计师足够的自由度去选择更好的建造方式和材料。但设计并不是形式主义,它是需要创意的,例如智能化手机(All In One),它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行为模式和获取信息的模式。所以设计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探讨人类的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从而创造出迎合市场和未来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人类社会的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所以设计也是具有挑战的。
△ 中国近现代城市化发展 © 图源网络
对于未来建筑的发展,我认为传统和现代结合是很重要的命题。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到一百年间中国会创造出一系列蕴含中国传统文脉的建筑,不是西方化的,也不是照搬过去的假古董,从而探索出一条独具韵味的中国建筑创作之路。
(*图文内容版权归受访者所有,侵权必究)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 IAF锋建筑节 专题介绍
了解更多内容和资讯
Build the unbuilt on the way
IAF锋建筑节
世界的中国品牌
CIVRO.
R E V 推·荐·阅 ·读 I E W
IAF锋建筑节2021特别策划·师出名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先锋人物
IAF锋建筑节2021特别策划·走进先锋建筑师事务所
左右滑动走进更多先锋建筑师事务所
IAF锋建筑节思想论坛·演讲实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先锋思想
M O 期·待·互·动 R E
青春×大咖 | 群星闪耀,直击2021广州设计周超强干货!
青春×有品 | 有颜有料,广州设计周大型好物真香现场!
青春X破圈|2021广州设计周40+主题策展,怎么这么好看
青春×开幕 | 谁是2021广州设计周最美展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IAF锋建筑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