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
作为行业内首个聚焦于挖掘优秀“未建成”建筑设计作品的国际奖项,IAF锋建筑节在2022年征集到来自国内外共1402套优秀参评作品,其中149套作品荣获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优胜奖,10套作品荣获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学生佳作奖。最终,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总票选,从建筑9个类别,室内4个类别评选出33套作品荣获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最佳大奖。
组委会将会为每个类别的最佳大奖做更详细的介绍,本期是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建筑)最佳大奖-城市规划/更新。(以下无排序)
获奖作品: “圆”之流 - River Loop
获奖者: 佰筑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100 Architects (Shanghai) Co. Ltd.
“圆”之流是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州,里奥内格罗河岸的一组大型城市装置项目,长约4公里。总体规划方案不仅将河岸本身,还将毗邻区域定义为公共公园,为各类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城市设备。
该提案冥冥之中受河流蜿蜒曲折的轮廓所引导,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框架,该框架不那么笛卡尔式,更为蜿蜒,不那么突兀,对人的尺度和行人更为友好,不那么灰暗,更受欢迎和更为刺激。这条河可以将城市、其市民及其典型的自然公共空间重新连接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提案的主要目的是创建一个混合的城市自然系统,将景观的三个基本方面交织在一起:可控的自然生态系统、行人可达性和公共空间功能性。
获奖作品: 广州广船地块湾区未来港城市设计
获奖者: 思邦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我们完成的获奖作品包括新加坡克拉码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吉隆坡升喜廊。SPARK的乐龄农庄和沙滩屋项目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世界建筑节上获得了未来实验大奖。SPARK的公寓超高层项目Arte S和Arte MK赢得了2018年和2021年德国设计委员会的标志性大奖。
项目亮点:
规划的整体结构是“一心一环三带”。“一心”,即时空船场是广船项目结合历史与未来的核心元素;“一环”,是围绕中心区域的一条工业遗产互动环,它作为项目基地内的主要步行动线,连接了滨江船台,船厂后街,酒店下沉广场,时空船场,以及龙门吊遗址下的船坞公园与极限运动公园。“一心、一环”自然连结三个主要功能带 : “商业带”、“生活带”与“滨江遗产带”, 我们统称为“三带”。
广船项目由三层水平交通网络以及多处竖向交通连通,其中包括地铁层、轻轨层、二层步行平台、地下环路连接和多节点的竖向交通。工业遗产互动环与各遗产轴线共同将滨水遗产走廊与芳村大道相连。长堤路作为基地内主要交通干道将各地块高效连接。
如此一体化的混合型项目的优势远不止其在美学上的成就。我们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建立在丰富的活动,良好的连通性,紧凑且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从而确保广州造船厂成为世界级的出行、娱乐与当代生活的目的地。
项目简介:
广州造船厂作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元老,我们希望在先进的生态与城市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将这座19世纪成立的船场重建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力量的,平衡且多样化的混合使用项目。
我们希望能将当地生态,行人,车辆与交通系统融为一体,建立一个无缝连接,且清晰易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是确保基地商业的活力与其周边的联系。我们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船厂的文化遗产作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将船厂遗址重建为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高密度新城区。
获奖作品: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公园方案设计
获奖者: 阿拓拉斯(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戴德梁行深圳公司于1993年成立,至今拥有29年的行业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房地产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服务范畴包括销售策划及代理、房地产估价、买卖与租赁代理、项目管理、项目前期策划、市场研究及投资咨询等等。凭借国际化视野及本土经验,对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拥有敏锐市场触觉,精准服务客户。
深耕市场多年,戴德梁行深圳公司获得了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不动产估价协会会长单位、深圳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连续取得建设厅“全国一级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评估资质”的国际顾问公司等荣誉称号。
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铆合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点,促进三亚从传统旅游城市向“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迈进。三亚以崖州湾科技城为平台,建设先导科技新城。新城中轴起绿廊,崖州湾中央公园联动区域、服务全湾,打造代表三亚科研气质的精神文化公共空间、承载海南自贸港未来建设想象力的“三亚新名片”。
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以科研人员为代表的各类人群特有需求为导向,形成多个以标志性建筑为核心的人文活动及公园服务中心,有机重现功能单元,打造“以人为本”的中央公园。
通过风动模型分析,形成场地基础形态,将水和山地引入中央公园,交织塑造弹性空间,形成生态群落廊道,改善微气候。智慧创新的标志性建筑点状分布,富含科技感的艺术构筑物串织未来感,多维度连接城市与中央公园,并与周边绿地形成区域联动,大范围激发城市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