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ovid-19 疫情以来,仅仅是“社交距离”这一条,就让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纽约更是如此。
大量的餐厅被迫关闭,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员工失业,而这些影响又会波及上游的供应商,社区人们的生活品质与便利等等,哦,还有那闭门不出积攒已久的“压力”。
人们渴望有“户外”时间,但是除了中央公园那一块,纽约的绿地空间的确非常有限。据纽约市自己的公园部门称,绿地面积大约只占纽约市面积的 14%,而街道空间虽然占据城市的40%,但主要是为汽车而建的,人行道与绿地?少之又少。
为汽车而建的城市
于是,去年开始,纽约市推出了开放餐厅和开放街道等系列项目,目的是为了振兴苦苦挣扎的餐饮服务行业,也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公共空间。当然最初这只是一个应对疫情危机的“临时项目”——当时餐厅禁止室内用餐,但允许将餐桌移到外面,一方面以便在户外保持社交距离,也为纽约人提供额外的公共空间。
在项目开始后,马上,一些半封闭的空间、临时木栅栏、创新的步行走廊等等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
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有一段时间木材价格飞涨?
对,可能的原因就是纽约人在做户外餐厅。
到现在,差不多有10000家餐厅开设了户外部分。
这些户外餐厅让城市更加“生动立体”了——
你可以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多方面来体验城市。
比如,第七大道中间的充气粉红火烈鸟就是餐厅的一个引流手段,食客们被好玩的话题、装饰等所吸引来餐厅就餐。而一旦餐厅开始做“营销”,就没有其他人啥事儿了,整个城市都会是他们的秀场!
慢慢地,城市中出现了游泳池玩具、茅草伞、棕榈树,小火车、摩天轮模型,还有其他夺人眼球的营销道具,这些都已成为纽约街头生活的常态。
©Karsten Moran, nyt
除了视觉冲击,还有音乐!
用餐的时候,怎么能少得了音乐?
比如中城的日本爵士酒吧 Tomi Jazz 将其整个运营地点搬到了东 53 街的一间小屋内,如果晚上不下雨,就有一个有情调的爵士乐队在这里演奏,怀旧的旋律,配合街灯的微光,氛围感瞬间拉满。这样的餐厅并不在少数。
在户外就餐,少不了的就是食物的香味——
想想露天烤肉散发的味道,海鲜芝士的浓香,蒜香面包的诱人……
闻香识城,可以走起了。
其实纽约的曼哈顿的规划也有点像烧烤架
当然,为了吸引食客,让室外就餐环境更为独特就成了一个小目标,不少还成了建筑设计师们的试验田——
比如,布鲁克林的桃子厨房和酒吧,设计师乔什·德雷珀富有创意地用“塑料瓶”创造了一个户外的“友谊小屋”
↓
不少餐厅与设计师也意识到,既然已经在公共空间了,而且是城市免费“赠予”的,那就有责任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于是变着法子搞好设计。
比如下面这个Don Angie’s,由GRT Architects设计的户外餐厅是一个小屋,引发路人对其好奇。
©Clay William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还有埃及餐厅 Zooba,透明的盒子,由蓝色的光带勾勒出的室外就餐部分,盘旋在人行道上,也是城市的一个网红打卡点了。
↓
©Clay William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餐厅Dolly Varden外干脆搞起了主题乐园 -- 做了一个古董客运火车车厢的比例模型
↓
©Clay William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为了鼓励更有创意的设计,让街道变得安全与灵活,让纽约变得更有趣更有参与感,一些民间机构发起了Alfresco Awards(https://rpa.org/alfresco-nyc),奖励那些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以下图片来自于Alfresco Awards的网站
↓
Casa La Femme阴凉的地中海凉棚与藤蔓和鲜花交织在一起,
极尽城市浪漫。
kokomo:
温暖的照明、可移动的各种座椅,室内草坪,
营造出阳光的加勒比风格。
maiden korea:
餐厅开在写字楼下面,跟楼里的企业合作,
为员工提供户外的工作空间
不仅是就餐的地方,不少户外餐厅也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促进了社区连接。
就像jane jacobes说的那样,
一个能看得到彼此的社区,是一个更加安全的社区
in order for a street to be a safe place, there must be eyes upon the street, eyes belonging to those we might call the natural proprietors of the street)
这些空间不仅限于饮食,也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或社区活动。
Tropical Rotisserie是一家多米尼加裔美国外卖鸡肉店,这个餐厅没有室内座位,但户外餐厅的结构设计灵活,因此可以兼作社区团体聚会的开放场所。
↓
还有Playground Coffee Shop利用其开放餐厅停车位建造了一个温室,附近社区的孩子们可以在那里种植和收获蔬菜——这也增进了孩子们对于食物的喜爱。
在美食界颇有影响力的“纽约时报”餐厅评论家皮特·威尔斯(Pete Wells)不掩溢美之词,说他“热爱户外用餐”。
有一份非正式的采访,结果是2/3的人支持将“户外用餐”永久化。
而且,随着纽约城市规划委员会新出台的修正案,不仅使更多区域的餐厅可以开设户外用餐空间,也使其人行道和路边餐馆的申请过程更加简单。
看起来,户外餐厅应该会继续下去,但是,
事情不是只有好的一面的。
在纽约的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
01:
停车问题
之前不少街道旁空间是分配给停车位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停车位分配给无数的半永久性的户外餐厅,
数据显示,全纽约市已经将8550个停车格转变为户外用餐座位,纽约停车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
在 2021 年 4 月出版的《纽约建筑评论》中,作者凯文·罗根认为,户外餐厅实际上是在占用公有土地——目前这一部分的土地用途几乎完全用于街边停车和垃圾收集。纽约人已经意识到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停车位的确不是公共利益。但当前的开放餐厅将公共空间变成了只有付费客户才能使用的地方,那问题变成了——
如果市民愿意放弃停车位,那么这些新的街景如何才能使最大数量的纽约人受益,而不是仅仅是餐馆与停车场?
是否有一部分的空间变成社区花园?提供免费的带插座和 Wi-Fi 的办公桌?为那些负担不起餐厅用餐的人留出更多桌椅?
02:
扰民问题
不少反对者称,户外用餐让人行道变得更窄了,地上的电线让行走的风险增加,还会增加公共垃圾,同时在夜间产生更多噪音——如果有不少年轻彻夜狂欢,你家里的隔音效果不好,那你就要受苦了。
是否能让警察介入执法?如何补偿附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03:
餐厅租金怎么算?
等疫情稳定后,室内用餐届时也将重新全面开放。有户外餐厅和酒吧的整体座位数将大幅增加。
业主会如何收取餐厅租金?是否会重新制定收益分享计划?
当然对于餐厅租户来说,户外餐厅的施工花费不便宜,有的甚至有上万美元。一旦疫情变得严峻,未来变得未知,政策变得不稳定,像当下热议的omicro,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可能不得不面临关店的境遇。
04:
无家可归者的问题
这是一个美式特色问题。
某一些街区有大量的流浪汉,那些街区自然开不了户外餐厅,但流浪汉也会迁移,影响到其他街区,这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提倡“柔软边缘”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希望城市多一些高品质的户外空间,有效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营造一个独特有趣和安全的地方,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
户外用餐在我们城市中很多地方都很不少见了,希望我们也能从纽约的经验中得到我们的启发,让城市中有品质的地方有温度的地方越来越多。
本文参考(向上滑动浏览更多🙋🏻♂️):
https://www1.nyc.gov/html/dot/html/pedestrians/openrestaurants.shtml
https://rpa.org/alfresco-nyc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10/nyregion/nyc-outdoor-dining-homeless.html
https://archinect.com/features/article/150256136/people-over-cars-what-does-it-mean-to-pedestrianize-a-quarter-of-nyc-street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dining/outdoor-dining-nyc.html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288888/outdoor-dining-one-step-further-towards-becoming-permanent-in-new-york-city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272017/third-wave-open-streets-open-for-wh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02/dining/outdoor-dining-nyc.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Links&pgtype=Article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